蘇麗霞
摘要:道德與法治這門教學科目的設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了解生活中的道德法治條律,收獲更加健康向上的成長過程。在教學課堂之中,教師除了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講解之外,還應該盡可能地將道德與法治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真正的實現這門教學科目的教學意義。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步入了新的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思想觀念樹立的關鍵時期。由此可見,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教學;教學方法;課堂氛圍;強化應用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所需要學習的學科數量得到了增加,學習內容的難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這也就證明著初中階段的學生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學習方面。道德與法治這門教學科目的學習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帶來積極的影響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長中更多地發揮出道德與法治這門教學科目的教學作用。本篇文章的作者以自身多年教學經驗為基礎,通過以下教學策略展開對道德與法治高效教學課堂的探討。
一、豐富教學方法
在教師的不斷探索與總結之下,越來越多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在教學課堂之中,并發揮出不同的教學效果。豐富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輕松,使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教學課堂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改革與創新”這一單元的教學課堂之中,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來進一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是教師可以采取的一種教學策略。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感受經濟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兩部分,在這兩部分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在講解“感受經濟改革”時,除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向學生播放有關視頻以及圖片的方法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經濟中的變革。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應用情景模擬法,通過向學生模擬不同時代下的生活情景幫助學生發現時代之中生活水平的變革,從而發現經濟的變革。而在“創新驅動發展”這一部分的教學課堂里,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展開互動討論,使學生進一步發現創新對于發展的重要性。通過以上不同教學方法的應用,課堂的教學氛圍能夠得到活躍,課堂的教學效率也能夠得到提高。
二、創造寬松課堂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課堂中往往表現較為叛逆,不愿意主動回答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甚至在課堂之中做出一些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對此,教師可以放松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之中。
例如,在“建設美麗中國”這一部分的內容講解過程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延伸,并組織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活動之中,從而創造出更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的學習氛圍之中收獲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教師可以這樣向學生提出:“在剛剛的學習課堂之中我們了解了國家的文明以及發展,那么你對于以后美麗的中國有著怎樣的創想呢?能不能與我們分享一下你的想法呢?”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課堂討論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之內進行自己想法的分享,這一方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在課堂中的約束感。在教學時長允許的情況之下,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節“美麗中國”的分享課堂,組織學生應用不同的輔助工具在課堂之中完成對于自己內心觀點的介紹以及分享。這樣的教學方法同樣可以創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真正的享受課堂學習的過程。
三、重視預習和復習
除了教師在課堂中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之外,教師同樣應該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通過布置預習和復習的學習任務,加強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養成是教師可以采取的教學方法之一。
例如,教師在組織教學課堂時可以設置以下教學步驟。首先教師可以利用課堂開始前的時間組織學生完成對于學習內容的復習。教師可以應用框架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快速的回憶前幾節課中所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甚至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內容框架對學生進行提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復習意識。在復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引入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并以提問的方式來鞏固學生在預習過程之中所學習到的學習效果。學生在預習過程之中,往往能夠對知識形成一定的印象,同時也能夠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發現本堂課學習內容的重點難點。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之中能夠做到主次分明,并提高自己在課堂中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采取布置任務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于預習和復習的認識。當學生發現預習和復習所發揮的重要意義時,也就能夠主動的進行知識的預習和復習,在課堂之中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課堂的綜合效果。
四、強化知識應用實踐
強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實踐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法之一。教師在課堂之中除了向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目之外,同樣可以通過其他的教學活動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在組織開展活動時,教師應該注意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活動與知識之間的聯系程度,從而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這一單元的教學過程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愛國意識是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在這一部分的教學課堂里,教師可以通過知識實踐應用的方法來提高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比如,教師可以給出學生相應的文字材料,并讓學生分析中國在材料中所發揮出的作用。學生結合自身所學習的知識,能夠給出相應的答案。這是完成學生知識應用實踐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最普遍的應用方法。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教學素材的拓展。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部分,并結合知識的內容收集相應的教學資料在課堂中作出展示。這種方法同樣能夠加強學生的知識實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的內在含義,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需要教師進一步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部分,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出更加恰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更加輕松,更加積極的狀態之下完成道德與法治教學知識的學習,最終實現道德與法治教學高效課堂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姜雪.以生為本 創建高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J].名師在線,2018(02).
[2]劉德東.試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