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春春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用處越來越大,教師掌握信息技術也至關重要。然而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老師注重數學知識,對于信息技術能力置若罔聞。信息技術融合到數學課堂中,可以讓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味,也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將信息技術靈活運用,引入多元化的東西,可以激起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促使小學生更加喜愛數學。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課堂;教學方法
引言:
在這個日益更新的時代里,教學方式也不斷更新換代,對于學生、老師信息技術能力要求也逐步增高。傳統教育下,老師只是一味地傳授知識,學生主動性不高,思維越來越局限。而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融合到一起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此間就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設計有趣豐富的課堂。筆者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運用信息技做相關闡述。
一、創設出生動的導入,引導學生思考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會對一些新奇的東西產生濃厚興趣,并且主動進行探索研究。教師可以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有趣的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可以充分發揮主動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既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也可以掌握好知識。
例如:在講的“乘法運算”時,教師可以通過復習加減法的方式進行導入。接著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出問題情境,情境可以通過故事的方式導入,小猴媽媽要給23個小猴準備桃子,每個小猴獲得5個桃子,小猴媽媽絞盡腦汁都算不出來要準備多少個桃子,誰來幫幫她?教師先引導學生運用加法來幫助小猴媽媽,再由加法引入“乘法”和“乘法口訣”這個知識點。兩者知識點的聯系可以讓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間的關系。此刻,老師繼續趁熱打鐵,將準備好的故事情境繼續呈現。白雪公主被巫婆關在了籠子里,此時很傷心,她希望同學們開動大腦,把白雪公主從籠子里就出來。救白雪公主需要攻破10個關卡,每個關卡都會展現出算術題、應用題。老師將救白雪公主的關卡一一展示出來,學生通過一個關卡就會出現關于白雪公主的動畫,激勵學生繼續加油。將數學知識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會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緊緊的抓住學生的眼球,學生也樂于參與到活動中,課上會紛紛發表意見,積極動腦,算題目。在此種積極活躍的課堂中,學生也樂于探索、研究,繼而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圖形動畫
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發現有些小學生抽象思維不好,對于軸對稱圖形理解困難,圖形平移總是混淆不清。在課堂上老師也要刻意制造出相關圖形情景,幫助學生從形象思維過渡為抽象思維。小學生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有些學生的自信心普遍比較低,不敢展示自己,主動性也不高。老師要適當給學生機會,增加學生得自信心并將表現優異得學生給予適當的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講到“圖形變換”這一課題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圖形動畫。運用多媒體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接著以動畫的形式分析剪紙的特點,進而引出抽對稱圖形的特點。動畫的形式引入知識會更直觀,學生理解圖形也相對簡單。老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老師播放簡單的剪紙視頻,和學生一起嘗試操作。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接著用剪刀剪出一個半圓,將圖形展開,是一個軸對稱的圓形。老師也可以給學生時間,多剪幾個軸對稱圖形。“圖形平移”知識點,老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讓圖形動起來,把圖片由一個地方平移至另一個地方,由此理解圖形平移,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示,可以直觀地理解圖形平移的概念。教師也可以由多媒體舉行小活動“西天取經”,同學們需要破除重重困難,取得真經。困難是判斷軸對稱圖形,平移圖形,看誰判斷得又快又準確。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圖形知識點中,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知識點、掌握知識點。
三、運用信息技術直觀地解決應用題
數學知識紛繁復雜,知識間的聯系也非常密切,一環扣一環。需要學生結合多方面知識來解決問題。知識的邏輯性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以動畫、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增強學生對題目里既然、數學知識體系的建構。
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分蘋果的應用題,老師可以將分蘋果游戲制作成動畫,以故事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直觀的動畫發現數學問題,并且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在自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開動自己的大腦,多方面思考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再比如小學知識點:圖形,老師提前準備以多張多樣的圖片,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進而引導學生利用對生活的見解,自己創設情境來理解圖形。學生可以從建筑層面觀察學習圖形,可以從工具、器具層面理解圖形,也可以從生活事物中理解圖形,給學生足夠的選擇空間。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充分開動自己的大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再比如講解“商不變規律”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制造出相關的動畫情境和小動物們一起觀察規律9除以3=3?90除以3=30 9除以3=3?90除以30=3 900除以300=3 9000除以3000=3?老師讓學生觀察這幾組算術題,發現規律,從中引入知識點。在其中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狀態,數學課也變得生動精彩。
四、了解學生、舉行活動
當然教師在傳道受業解惑前需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了解學生的愛好、性格,根據學生特征采用恰當的方式激勵學生。小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夸獎,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
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老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設計出有趣生動的“看誰跑得快”活動。老師創設出情景,森林大會要舉行跑步比賽,每跑一步就要解決一個問題,涉及到的問題還有所不同。學生組合為小組,小組討論開動腦筋,解決問題,看哪一組最先完成目標、獲得第一名。在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興趣會被激發,會主動開動腦筋學習。老師針對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給與鼓勵。當然數學知識一環扣一環,舊知識掌握不好新知識也就如同瓊樓玉宇,老師每節課展開小復習,把新舊知識點結合到一起,讓學生思考解決。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五、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意義
1、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中,老師給學生創設了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情境,在情境中融入數學學科知識。這一過程會激勵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開動腦筋思考問題,促使學生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2、有助于師生之間溝通合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能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情感交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可以根據老師設計的情境思考解決問題,對知識點的掌握也更加透徹,也使老師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總結語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數學浪潮中,需要教育者找到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喜歡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而如今的教育模式重視學生成績,學生的綜合能力、思維能力有所缺失。教師需要利用好的教學用具——信息技術開展培養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思維的課堂,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將自己的想法分享出來,也有助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探究。老師創設的情境,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劉歡余.小學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P102
[2]風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一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2012(7) :3-7
[3]張亞樂.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J];數學學習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