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千
【摘 要】本文針對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的缺陷,提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的改進意見,希望能為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的實行和小微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微企業;稅收政策;減負
一、現行小微企業稅收政策的缺陷
(一)缺乏系統化的法律法規
我國缺乏針對小微企業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與政策配套的法律法規幾乎沒有。一直以來,我國政府也出臺了許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法律法規,但是大多靈活性有余,而不具有針對性。我國政府出臺的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往往是簡單粗暴。表面上看起來確實降低了小微企業稅負壓力,但是治標不治本,沒有真正針對小微企業發展,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其實際問題的稅收政策并不多。
(二)小微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
小微企業大部分實行家族式或個人化管理,由于其規模較小,且往往只重點關注眼前利益,其內部財務管理往往不同于大型企業。首先,小微企業往往對待財務處理態度隨意,進行不規范的財務核算。其次,財務人員容易混淆概念,申報納稅所得額時錯誤使用數據。
(三)缺乏對自主研發創新的扶持
有數據顯示,我國所有發明專利中,來自小微企業的發明專利占比為65%??梢?,小微企業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主要力量。相比其他中大型企業,小微企業在資金、資產等硬實力方面存在弱勢,因此小微企業往往會把突破口設立在科技創新方面,企圖通過自主創新贏得市場競爭力。但是,目前沒有針對于小微企業自主創新方面扶持的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
(四)沒有充分考慮公平性
1.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稅負存在不公
根據稅收公平的原則,當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的收益情況相同時,兩者稅收負擔應當一致。然而,在現實情況中,個體工商戶的稅負普遍輕于法人小微企業。原因在于法人小微企業不僅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還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個體工商戶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只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簡而言之,法人小微企業比個體工商戶多交一種稅,這對法人小微企業不公平,與稅收公平性原則相悖。不同組織形式的企業稅負存在不公,許多企業可能會為了減輕稅負壓力,而選擇個體戶的形式。
2.部分稅收優惠政策享受主體范圍有待商榷
根據稅收公平性原則,收入相同的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的稅收負擔應當一致,然而現實情況中一般納稅人的稅負普遍重于小規模納稅人。原因是小規模納稅人可以享受“六稅兩費”的地方稅費減半征收政策,而一般納稅人卻不能享受“六稅兩費”的地方稅費減半征收政策。因此,“六稅兩費”的地方稅收優惠政策享受的主體范圍有待進一步完善。
(五)政策缺乏針對性
其一,當前的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針對全局的,沒有針對不同行業設立不同的針對性政策。每個行業無論是在盈利能力,還是經營方式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統一的稅收制度雖然能起到簡單易行的作用,但是不同的行業受益程度不同,一定的程度上缺乏統一性。
其二,小微企業的稅法宣傳、政策輔導的方式及方法缺乏針對性。小微企業與中大型企業不同,小微企業的稅法宣傳、政策輔導的方式及方法也應有所區別,然而,在當前的稅收優惠政策中,未體現這一點,小微企業與中大型企業相關的稅法宣傳、政策輔導的方式沒有區別,應當分類施策。
其三,未考慮稅收優惠政策時間限定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前的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執行期限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政策持續時間為三年。如果在到期前不及時延期或廢止,將不利于企業發展。
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制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系統性的法律法規
我國需要一部類似《小企業法》的法律文件,成為支持我國小微企業基本政策和管理的的基本法。我國應當借此減稅降費的機會,制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系統性的稅收法律法規,以支撐小微企業稅收基本政策。法律法規中,應當提高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關文件的法律層級,明確小微企業的基本政策,明確小微企業的認定。此外,法律法規應結合小微企業的特點,發揮政策的長效性、持續性。
(二)完善財務規范
小微企業的財務規范需完善。第一,需要規范小微企業的財務核算,端正財務處理態度,改善和規范財務運行質量,不斷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第二,可以借助大數據時代經常開展相關新政策培訓課程,對相關稅收制度進行宣傳輔導和測試,主要以納稅人需求為導向,多些耐心與責任,建議稅務機關要對小微企業開展貼合小微企業實際情況,形式多樣化,操作簡明易行的輔導和宣傳。第三,在企業納稅過程中,對小微企業的各種賬簿進行抽查審閱,檢查小微企業的納稅申報工作是否合規,是否準確運用了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對于不合法不合規的納稅申報工作,需要發出警示,規范納稅申報。
(三)加大減稅力度鼓勵自主創新
第一,鼓勵小微企業引進高薪技術創新型人才,稅收優惠政策可以對相應專業技術人才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薪資獎金與技術引進進行一定比例的稅前加計扣除;
第二,加強對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促使小微企業享受到更多的稅收改革紅利,鼓勵小微企業進一步自主創新;
第三,對已取得自主創新成果的小微企業,加大研發扣除力度,出臺政策措施鼓勵銀行和融資擔保機構為科創型小微企業提供貸款,緩解科創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第四,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建立共享平臺供各小微企業交流科創數據、科創經驗和科創成果,促進小微企業科技創新;
(四)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
1.給予企業更多的選擇自主性
為了減輕法人小微企業的稅收負擔,我國應給予小微企業自主選擇稅種的權利,讓小微企業在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之間,選擇稅負較輕、對企業發展最有利的一方繳納。這樣的優惠政策,不僅可以讓小微企業不用因為雙重稅負壓力而去改變其對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還有利于小微企業的規范化發展。
2.擴大“六稅兩費”優惠政策的主體范圍
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政策中,不應該簡單根據納稅人的資格作為優惠政策的劃分標準,應該根據小微企業的實際負擔能力來劃分,鼓勵公平競爭。可考慮將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中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優惠政策的主體范圍擴大,使其優惠范圍囊括所有增值稅納稅人,保證所有小微企業納稅人都可以享受到該政策紅利。
(五)進行針對性稅制改革
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中,需要將納稅服務與納稅管理結合,關注小微企業個性化需求,進行針對性稅收改革。首先,不同行業的小微企業情況不同,可以針對不同的行業的小微企業,設置相對應的稅收優惠,比如對科創型企業減免其研發費用。其次,分類施策,滿足合法需求。小微企業與中大型企業不同,稅法宣傳、政策輔導的方式及方法也應當有針對性,因企業不同而不同。比如,可以設計一個APP,為小微企業之間互相溝通提供平臺,鼓勵企業之間相互溝通,共同進步。其三,稅收優惠政策具有時間限定,如果在到期前不及時延期或廢止,將不利于企業發展。因此,為了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可以在政策到期前,兩個月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延期或廢止。
【參考文獻】
[1]張國軍.關于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的法律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6):157-158.
[2]覃娟,劉建明.新稅收優惠政策促進小微企業平衡發展[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33(01):60-65.
[3]李燕.基于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的小微企業稅收籌劃研究[J].商業會計,2020(03):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