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常光
摘要: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建立教育質量標準的基礎與核心,是在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學生必須達到的能力素養,也是教育領域與當前所倡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國內、國際教育改革形勢相接軌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工科院校;教學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是指在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根據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教育的實際需要,以關注人的終身發展為核心理念,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專業、職業特征,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課程特色文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策略研究,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其特殊性,一是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此階段是他們掌握體育知識、鍛煉身體、培養體育意識和習慣的最佳時機,而他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面臨著生活與工作壓力的群體,如果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很難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二學生專業的針對性,學生因其專業各不相同,也就意味著今后工作的崗位對于他們身體素質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使學生能從容應對社會的挑戰,勝任職業崗位的需求,就必須針對專業特色,整合課程資源,研究課程策略,才能更好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1.研究意義
1.1 理論意義
第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研究是學校體育健康課程教學理論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趨勢;在新的社會形勢下,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如何同時運用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以形成更佳教學策略,必將成為體育教學理論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第二,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可以幫助教師綜合地認識和探討新綱要的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以及實踐過程中各種要素之間關系和作用,促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結合。
1.2實踐意義
使體育與健康課程變得更加豐富、靈活、開放,更富有彈性,將更好地適應不同學生的智能特點和興趣愛好,從而保證當今體育與健康課程所追求的社會性、職業性、多樣性和選擇性等目標的實現。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實現自我、成功生活與融入社會的最關鍵、最重要的態度、知識與能力,即最關鍵的素養。因此,在深化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中,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如下:
第一,保障解決育人目標的實現。能解決從人的全面發展角度出發,體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需要”這一要求,來重構教育目標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規律,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教育問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將涉及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第二,遵循人的成長規律和發展邏輯。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按照學生發展和成長的規律,規定了一定教育經歷后其必須擁有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其從學科邏輯轉變為人終身發展的邏輯,以“人”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因此,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建議在目標、內容設計、教學安排上,應依據人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的素養表現和標準。
第三,突出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核心素養強調知識、能力、價值觀的三位一體。核心素養是學習的結果,同時也是教育的成果,強調教育的價值與功能。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研究將實現體育技能、文化和價值觀的和諧統一。
第四,注重跨學科的可遷移的綜合能力。可以使學生升學或是更好地進行未來的工作,使學生能夠發展成為更為健全的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變化,并為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促進社會良好運行的目的。
第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诤诵乃仞B培養的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研究,使教師擁有較為自主和自由的發展空間,可以根據自身的性格氣質、能力專長、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自己成長與發展的教學空間進行教學,從而形成富有鮮明個性化與創造性的教學風格。同時也為教師間的合作、交流和公平競爭提供機會與挑戰,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和發展。
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工科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策略研究,通過教師強烈的育人情懷,豐富的教學手段,培養出具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心地善良、有情有愛、充滿生命活力的學生,他們能對社會肩擔道義,對工作愛崗敬業,對生活樂觀向上,對困難愈挫愈勇,對他人團結合作,對自我勤奮進取。
參考文獻:
[1]張華.論核心素養的內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
[2]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3]姜宇,辛濤,劉霞,林崇德.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