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林林
摘 要:新時期的高中化學教學中,需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只有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深層次的學習中,不斷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及效率。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對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當前的化學高考越來越側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考查,這就需要化學老師及時了解到此點,針對此來思考核心素養視角下應該采取怎樣的化學教學策略,以此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基。下面就針對此主題進行討論。
一、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一)實驗環節不受重視,缺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實驗教學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從實際的化學教學來看,常存在不重視此教學環節的情況,無法將實驗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作用發揮出來。較多化學反應的現象極為相似,如果僅靠老師的講解,學生無法有效理解與區分。如鎂條在空氣燃燒會發生強光,而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則會發出白光,兩者之間就存在相似之處,如果學生不能夠參與到實驗中,那么理解就會較為表面,無法對化學實驗有深入的認識。所以,只有學生參與化學實驗,并對化學實驗進行觀察,才能夠逐漸實現對學生化學素養的培養目的,反之如果忽視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學生就會缺少觀察的機會,難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教學內容零散,學生無法形成完整的宏微觀認識
宏觀、微觀辨析能力是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只有老師對教材內容進行系統化的教學,才能夠幫助學生找到知識點間的關聯,對課本知識有宏觀的認識。并且老師系統化的教學,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正確認識某種化學物質,但如果教學中缺乏此種邏輯性教學意識,容易讓學生學習中出現遺漏,難以形成全面的認識,不利于學生對化學物質的微觀認識。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觀察機會,能讓學生對整個化學反應進行了解。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老師想要讓學生對化學反應有全面的認識,就需要傳授學生有效的觀察方法,要求學生通過眼看、鼻聞、耳聽、手感等方式,對整個實驗過程中的不同變化進行了解與記錄。同時,為了確保學生化學實驗觀察中不出現舍本逐末、抓不住重心的情況,在正式開始實驗前,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示,如觀察的節點、觀察內容及注意事項,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驗觀察中,逐漸掌握有效的觀察方法,這樣便能夠為學生后續順利的觀察奠基。通過老師對學生觀察的指導,學生能輕松、高效的完成觀察任務,實現預設的實驗教學目標。
(二)從生活現象入手,培養學生探究興趣和能力
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是較多學生都比較恐懼的學科,而之所以存在此種情況,是教學中未將之與生活聯系起來導致的。為此,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中,老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來設置教學情境,并在情境中向學生拋出問題鏈,讓學生對化學問題進行有效思考。比如在講解“氫氣”物質時,可以在生活中挖掘與之相關的現象,如探空氣球、飛艇等,并以圖片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對其中的氣體進行猜測,為什么能夠飛行等,讓學生思考解決。當學生完成此學習任務后,老師可以再向學生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如得到氫氣的途徑,制造氫氣的化學式是什么等,讓學生進入到遞進的思考中,相信在這樣遞進的學習中,學生不僅探究學習興趣濃厚,而且能力也會隨之不斷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宏觀、微觀思維能力
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宏觀、微觀思維能力,有利于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因此,實際教學中老師必須要具有培養學生宏觀、微觀思維能力的意識,要引導學生從宏觀和微觀視角來分析具體物質。比如在學習“碳酸鈣”物質時,就可以采取宏觀到微觀的教學方式。首先,可以從宏觀視角先對碳酸鈣物質的表象特征進行具體介紹,或者也可以鼓勵學生來對其表象特征進行分析,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發現,其次,要從微觀視角來對碳酸鈣的結構及與其他物質的反應進行介紹。這樣從宏觀到微觀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逐漸掌握邏輯性學習的規律,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掌握化學學科的學習方法,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也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持續提升奠基。
總結;核心素養與高中教學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實質上就是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因此,老師應該結合化學教學的特點,從多角度著手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化學能力,為學生將來更好的發展而服務。
參考文獻
[1]林利明. 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化學能力——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 考試周刊,2019,(41):158-159.
[2]徐萃. 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 中學教學參考,2018,(2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