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鴻
摘 要:英語是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也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通過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來提升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針對于高中生來說,英語教學的意義不僅是為學生的高考做準備,也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打下語言基礎。本文就高中英語“思維——對話”閱讀教學進行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英語;思維對話;閱讀教學
高中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重要階段之一,通過高中階段的系統學習能夠讓學生更加明確未來的人生方向,并為之奮斗。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將成績擺在第一位。伴隨而來的問題就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為了教學效率以固定的模式進行教學,即詞匯講解——課文閱讀——知識點講解。這樣的模式對于英語學科的優等生來說能夠迅速接受,并舉一反三進行深入探究;但是對于英語學科的學弱生來說英語學習就變得極為困難,其本身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被動地接受知識吸收效率低,也不利于學生的思考。因此,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筆者以為,在進行英語閱讀的教學時可以建立“思維——對話”的模式,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能夠積極進行思考,提高其英語學習主動性。
1.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
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十分普遍,通常情況下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僅能維持20分鐘左右。所以,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迅速融入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是高中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針對于一節英語課來說,課堂導入環節十分重要。成功的課堂導入能夠幫助學生快速調整學習狀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對此環節起到足夠的重視。筆者以為,教師在進行設計時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在學生感同身受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就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先從文章的標題著手,引導學生通過標題對文章的主題、內容、體裁進行大膽判斷,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利用多媒體設備輔助對文章內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直觀地感受到文章所表達的內容。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于閱讀內容進行思考:文章的立意是什么?作者選取的角度與生活是否有聯系?閱讀文章中能夠反映出來哪些社會事實?等等,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學生未來閱讀的深度。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根據閱讀文章的內容、學會的詞匯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文章的在創作,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2.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
英語閱讀的本質就是學生語文本之間的對話,教師在此過程中起到的就是橋梁的作用,構架其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聯系。為了讓學生能夠對文本進行深思,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設立引導學生的思路。例如,在閱讀文本中往往會存在著許多的留白內容,教師可以針對此部分提出問題,讓學生通讀文本后對留白部分進行深入探究,充分理解在文本中創造的形象與構建的意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對這省略句、語氣詞等進行分析,討論其存在的意義、起到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強化英語閱讀的深度。再如,部分閱讀文章中會有一些存在爭議的論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也可以基于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一般來說,在與中西方文化有關的文章中此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教師可以結合文化背景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針對閱讀文章的重難點問題設計問題,提高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質量。高中階段為學生設置的閱讀文章通常都是為了向學生闡明道理,或者引發學生進行思考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時可以結合文本的重點內容,延伸到與其相關的內容上,讓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在文本的重難點問題上,并針對于此話題進行深入討論,加深對于閱讀文本的理解。
3.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
英語這類語言類學科往往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而長篇幅的單詞會讓學生產生枯燥、乏味之感,這樣就會嚴重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英語課堂也過于沉悶,則更會加深學生的厭學情緒,造成學生英語學習質量不高。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考慮如何營造輕松愉悅且富有趣味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目前,情境教學法逐漸成為了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此方法進行教學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相對熟悉的場景,讓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產生興趣,也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舉個簡單的例子,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與其他國家友人交流的場景,然后向學生提問:這么多國家的友人在一起交流,如果都說自己的本國語言,其他人能夠明白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嗎?不能的話他們應該如何進行溝通呢?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區都有屬于自己的方言,那么英語是否存在方言呢?通過此種形式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不斷強化其思考能力,讓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也能夠以此思路不斷進行思維的拓展。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與學習能力等因素,然后針對于閱讀文本進行分析,選擇適合于學生的突破口進行情境的創設。這樣在教學時才能夠順利切入到教學主題。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結合文本向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思考,從而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填鴨式”教學以及題海戰術的方式已經不適合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不斷改變,在教學時要以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為前提進行授課,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不僅收獲的是成績上的提升,同時也要收獲到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在進行英語閱讀的教學時,教師應該逐漸建立“思維——對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進行文本閱讀時既能夠完成閱讀任務,也要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入思考,與文本進行對話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莫亞茹.對話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6.
[2]李芳.”思維對話型”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34-35.
[3]徐博.高中英語“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英語教師,2016,16(9):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