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如
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初中義務教育,能為高中階段的順利學習提供有效支持。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性語言,目前存在初高中教學銜接斷層的問題。銜接不順暢,會使進入高一的學生出現英語學習吃力,提不起英語學習興趣的現象。需要幫助學生邁過高一英語學習的門檻,以初中英語知識的溫故引入高中英語學習內容,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好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高中英語;銜接;對策
筆者在進行高一英語教學時,明顯感覺學生學習存在很大的困難。筆者對初高中的英語教材文本進行了對比:初中一篇文章的詞匯量在300詞左右,而高中一篇文章的詞匯量在600詞左右;初中階段的英語單詞屬于常用詞匯,而高中階段的單詞生詞比較多;初中都是常用句型,從小學時就開始學,高中的知識類型繁雜,難掌握。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加強初高中英語的銜接,使學生在熟悉的英語環境中快速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一、樹立正確觀念
1.教師樹立正確觀念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除了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育人教育。教師要加強自身素養的提升,通過自身的示范和榜樣作用對學生進行熏陶,并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及時解答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融洽的關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當學生喜歡一個老師時,自然會喜歡這個老師所講授的課程,即愛屋及烏。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年齡大概在15歲左右,這時,他們正處于青春期,有一定的叛逆性。教師在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問題的思考,并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在英語知識講授時,要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使學生愿意學習,愿意與老師進行學習過程中問題的溝通。
2.樹立正確教材觀
教材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載體。教材內容是編者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編寫的,教材內容是不變的,但英語知識體系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進行初高中教學銜接時,教師要靈活使用初高中的教材,并利用課外資料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豐富,對教材的煩瑣環節進行刪減,以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教材是進行知識傳授的載體,教師要依托教材內容融入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知識,以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并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溫故知新,漸進式引導
在高一剛開始英語新課時,教師可以放緩新內容的講授腳步,在課前多為學生展示初中階段學習的句型、語法等,使學生通過溫故而知新。學生通過熟悉的內容的復習,進而進行新知識的探究,能將學生的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使學生終身受益。筆者在一次學生作業批發中發現,學生容易將不用改動的動詞過去式“rose 改為了“rosed”,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筆者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初中掌握的80個不規則動詞的鞏固。將80個不規則動詞分三次進行測試,對錯誤率高的再進行一次針對性講授。筆者也嘗試了對教材進行重組。筆者發現學生對M3U4 Reading: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并不感興趣,但是現行教材的單元組成基本分為Warming up, Rea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 & Workbook幾大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興趣進行教材內容的重組,依托教材教,但不是循規蹈矩地教教材。
三、循序漸進,養成良好習慣
在開學第一節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筆記本,用來記錄教師課堂上講授的重要句型、例句等,并將重點知識進行標記。學生只有將知識整理成一個體系,才能在應用的時候在頭腦中快速找到。學生記筆記要有方法,按照字母的順序進行,以利于整理和記憶。教師在課堂講授時要對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如在M1U1 Warming up 中有一句話是 “he/she broke it and you had to get it repaired.”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都知道這句的重點是“get sth. done=have sth. done”,但教師沒有必要對“have”的所有用法進行羅列,因為這容易導致學生更迷茫。教師只需要對此句中的“get sth. done”表示被動進行強調,讓學生記住即可。
教師不要一開始就從學生最頭疼的句子結構分析入手,以避免學生對自己原本熟悉的語法產生畏懼,避免學生只會機械性應用,無法理解其深刻內涵。學生對語法的學習有一種錯覺,既熟練掌握語法規則就能正確解答試題,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但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語法知識是融會貫通的,教師要教會學生總結和歸納的方法,使學生在初中知識與高中知識之間建立聯系,進而實現知識內化。
四、以能力提升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首先,教師在做教材主人的基礎上要建立日常教學秩序,將聽力以多元化形式融入課堂講授中。如在講授M1U1 的 Warming up 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聽優美的歌曲,之后讓學生將歌曲里出現的動詞進行填空處理。通過歌曲的融入,學生能快速訓練聽力,聽力能力也會快速提升。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初中階段的閱讀是先聽說,再讀寫,而高中閱讀能力是英語讀教學要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在高考中也占有較大比例。在閱讀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練習和應用為原則,讓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活動,將學生的閱讀從文本細節操練轉變為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再次,教師要幫助學生積累詞匯以形成英語知識體系,重組教材以強化知識體系,概括歸納以完成知識體系構建。
總之,初高中英語銜接是高中英語教學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的英語學習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之后再從策略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最終實現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孫秀麗,呂萍.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探究[J].科學大眾,2013,(01):30.
[2]夏丹,鄒松.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問題解決之道[J].英語廣場,2013(09).
[3]張曲珠.試論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策略[J].科教文匯,2015,(07):
107-108.
[4]楊飛鴿.初高中英語教學差異現狀調查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