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要】目的:新生兒肺出血采用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新生兒肺出血患兒共計20例,采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聯合高頻振蕩通氣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對照組治愈率為70%,觀察組為100%,組間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觀察組為20%,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新生兒肺出血采用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的臨床效果優越,治療的安全性高。
【關鍵詞】高頻振蕩通氣;肺表面活性物質;新生兒肺出血
【中圖分類號】R722.1 【文獻標識碼】A
新生兒肺出血病情十分危險嚴重,具有極高的死亡率,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機械通氣是臨床上新生兒肺出血常用的治療手段,尤其是高頻振蕩通氣,能夠有效的降低患兒死亡的幾率,但整體效果依舊不理想。近年來研究發現肺表面活性物質在治療新生兒肺出血方面有一定的效果[1]。為探究更好的治療方案,本文將我院新生兒肺出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了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新生兒肺出血患兒共計20例,采用雙盲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各有10例,其中對照組有男患兒6例,女患兒4例,日齡為1~22d,均值為(7.81±0.34)d,體重為2.0~4.6kg,均值(3.10±0.31)kg,觀察組有男患兒5例,女患兒5例,日齡為1~22d,均值為(7.81±0.34)d,體重為2.0~4.6kg,均值(3.10±0.31)kg,在一般資料比較上對照組和觀察組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聯合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患兒入院后需要給予補液、鎮靜、抗休克、抗感染以及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等常規治療。同時經口行氣管插管,應用德國海倫Leoni Plus呼吸機,實施高頻振蕩通氣治療,吸入氧濃度控制在50%~100,平均氣道壓控制在10~20cmH20治療,頻率控制在10~16Hz,振幅先置于0位,然后逐漸增加至胸廓有明顯振動位置,約為25~30cmH20。根據患兒的血氣指標逐漸調整呼吸機的相關參數,將氣血pH值控制在7.40~7.50這個范圍,動脈血氧分壓(PaO2)控制在60~80mmHg,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控制在35~55mmHg。當患兒癥狀改善,平均氣道壓在5cmH20及以下,吸入氧濃度在30%及以,且氣血分析結果顯示正常時,可改為間歇指令通氣,直到將呼吸機撤下[2]。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在患兒接受高頻振蕩通氣治療4h后,將豬肺磷脂注射液通過患兒的氣管注入其體內,給藥前需要將患兒氣道內的分泌物清除干凈,初次給藥劑量為200mg/kg,在給藥6h后,若患兒只有在吸入氧濃度超過50%,平均氣道壓超過12cmH20時,血氧飽和度才能保持在85%以上,而且吸痰時依舊血,需要重復給藥,劑量可適當減至100mg/kg,給藥后需要注意給予患兒氣囊加壓通氣,時間為1min,隨后需要繼續進行高頻振蕩通氣治療。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治愈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均通過統計軟件SPSS20.0 進行處理,采用兩人核對的方式錄入數據,用x±s和[n(%)]表示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并分別通過 t 和x2 值進行檢驗,P<0.05 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比較兩組的治愈率
對照組有7例治愈,1例患兒在治療期間死亡,有2例患兒放棄治療后死亡,治愈率為70%,觀察組有10例患兒治愈,治愈率為100%,組間差異顯著(x2=3.529,P<0.05)。
2.2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對照組有1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腦內出血,1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觀察組有1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例氣漏綜合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組間差異不顯著(x2=0.266,P>0.05)。
3討論
新生兒肺出血作為危急重癥,通常和早產、感染、缺氧有關,尤其是剖腹產寶寶,肺發育多沒有經陰分娩的寶寶成熟,發生肺出血的風險較高,一旦病發患兒基本是命懸一線,因此及時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十分關鍵。機械通氣是新生兒肺出血的主要治療手段,尤其是高頻振蕩通氣,能夠維持恒定的平均氣道壓,對于肺泡萎縮具有良好的預防作用,讓肺泡能夠處于均勻擴張狀態,不僅能夠減少肺出血的發生,還有助于肺泡氣體的交換,與此同時能夠減少呼吸周圍的壓力和氣體容積的變化,患兒的肺泡無需反復性的張閉,極大的降低了繼發性損傷的出現。雖然該治療方法極大的降低了患兒的死亡率,但是治療效果還不理想。
肺出血的發生和患兒肺表面活性物質的下降有密切的關聯,因此部分學者認為可以利用肺表面活性物質來治療新生兒肺出血,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愈率為70%,觀察組為1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該結果與許一飛[3]的研究結果相似。這是因為在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兒外源性的肺表面活性物質,能夠讓患兒的肺順應性得到改善,從而使得氣道的阻力能夠降低,能夠有效減輕肺泡和小氣道因為長時間機械通氣治療造成的損傷,使得患兒的肺氧合狀態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對肺泡的萎縮也具有防治作用,能夠緩解肺泡內皮細胞損傷,減少復發幾率。結果還顯示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觀察組為20%,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說明聯合應用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并不會增加新生兒肺出血患兒不良反應發生風險,考慮本次研究樣本數據量偏少,在以后的研究中還需要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探究。
綜述所述,新生兒肺出血采用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臨床場效果優越,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林新祝, 賴基棟, 呂梅,等. 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觀察[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15, 12(14):345-349.
[2]程建. 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療效觀察[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04):130-131.
[3]許一飛. 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新生兒肺出血的療效分析[J].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9, 26(08):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