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縣黨媒是最基層的黨媒,具有離群眾最近、離新聞現場最近、采訪最方便、群眾感覺最親切、輿論引導效果最好等優勢。利用好這些優勢,就可以實現本地疫情防控等工作輿論引導作用的最大化,承擔起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實現主流媒體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基層黨媒;輿論引導;效果;作用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061-0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新聞輿論工作的有效性,要深入報道各地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好經驗、好做法;要廣泛宣傳一線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干警、基層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跡,在全社會傳播正能量、弘揚真善美,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還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1]
區縣黨媒是最基層的黨媒,具有離群眾最近、離新聞現場最近、采訪最方便、群眾感覺最親切、輿論引導效果最好等優勢,特別是近年來,許多區縣大力推進媒體融合發展改革,整合所有黨媒成立融媒體中心,使得信息發布更加科學、高效。只有區縣黨媒發揮好自身得天獨厚的優勢,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群眾支持抗疫、參與抗疫的熱情,凝聚起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使疫情防控真正實現聯防聯控、群防群控。
俗話說“兵貴神速”,新聞報道也是如此。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集結采編力量、奔赴新聞現場、全媒體發布、回應社會關切,火速加強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實行全員上崗、全媒體發布,推出相關報道500多條,為疫情防控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豐都疫情防控工作走在重慶市區縣前列,確診病例只有10例,2月10日后,保持無新增確診病例。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豐都縣融媒體中心功不可沒,彰顯出區縣黨媒的新聞力量。
一、第一時間集結采編力量
就抗疫宣傳報道而言,新聞采集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中央發出全國動員令后,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召回春節休假的編輯記者,實行編輯、記者全員上崗。召開動員會,講清抗疫宣傳報道的重要性、艱巨性,激發編輯、記者參與抗疫宣傳報道的熱情,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為了最大限度地用好隊伍,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成立了疫情防控報道黨員先鋒隊,讓黨員記者在遇到急難險重采訪任務時沖鋒在前。
同時,單位與本地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及應急管理部門聯系,購買到了足夠的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并邀請豐都縣疾控中心的專家,對全體記者開展口罩和防護服使用、采訪設備消毒等知識培訓,增強記者的安全防護意識,提高安全防護能力。此外,單位還為記者購買了防疫保險,消除其后顧之憂。疫情期間,豐都縣公交車停運,豐都縣融媒體中心采用安排采訪用車、乘坐出租車報賬等方式,解決記者采訪交通問題。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所有記者居家上班,時時檢查采訪設備,嚴陣以待,接到指令后第一時間直接趕到新聞現場。
二、第一時間奔赴新聞現場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歷”,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場心里才有感動。[2]而疫情防控期間,僅有這一點還不夠,新聞戰場也是抗疫戰場,媒體人和醫護人員一樣,必須與時間賽跑,因此記者必須第一時間奔赴現場,這樣新聞才能最快與讀者見面,才能最快傳遞正能量,更好地激發全民抗疫的斗志。
基于此,豐都縣融媒體中心要求記者大力踐行“四力”,接到采訪指令后,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豐都縣44歲的共產黨員、湛普鎮衛生院副主任醫師杜天勇一直堅守在發熱門診分檢、發熱人員跟蹤、居家隔離人員測溫、防疫知識宣傳等疫情防控一線,期間多次出現肩肘劇痛、身體不適等癥狀,但他仍咬牙堅守、不下火線,直至堅持24天病情加重后,在鎮衛生院院長再三催促下才到豐都縣中醫院檢查,初診為肺癌,但這仍未能讓他離開工作崗位。院長既心疼又有些嚴厲的批評,才讓他勉強同意前往重慶主城大醫院復診。離開豐都前,他不顧家庭經濟拮據,向黨組織交了1000元特殊黨費,作為自己不能堅守抗“疫”戰場的“補救”。
2020年2月14日,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獲悉這一線索后,第一時間派記者前往湛普鎮采訪,分別向湛普鎮衛生院院長及杜天勇的同事、服務的患者、扶貧幫扶對象等詳細了解情況,同時與在重慶市腫瘤醫院治療的杜天勇取得聯系,通過電話、QQ等進一步了解情況。新華社記者聞訊后,也相繼趕到了湛普鎮。當天采訪結束后,豐都縣融媒體中心采訪的記者立即回到單位趕寫報道稿。新華社的記者經歷了2個多小時車程趕回重慶主城寫報道稿。
位于豐都縣工業園區的重慶上坤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口罩等醫療器械的企業。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重慶市內醫療防護服出現極度緊缺的狀況,而重慶市內還沒有一家具有一次性醫療防護服生產資質的企業。
在這關鍵時刻,重慶市藥監局要求上坤公司轉而生產醫療防護服。但該企業僅拿到了生產醫療防護服的注冊證,關鍵證件生產許可證卻沒有拿到,且沒有機器設備和原材料,沒有熟練員工。面對這一切看似無法克服的困難,在市級相關部門及豐都縣委、縣政府的全力支持下,該公司僅3天便拿到了生產許可證,半天完成轉產,7天成功試生產出第一件“重慶造”醫用防護服,可謂創造了奇跡。
疫情期間,這一事件具有極強的新聞性。2020年2月5日,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獲悉這一新聞線索后,第一時間派記者到該企業采訪。當天晚上,華龍網獲悉這一線索后,已無法趕赴現場,只能致電豐都縣融媒體中心,商議協助其記者完成遠程采訪,但此時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的記者已結束采訪返回了單位。在采訪方面,區縣黨媒離新聞現場最近,有地理上的優勢,可以“搶”時間,輕松火速到達新聞現場。
三、第一時間全媒體發布
2020年2月15日凌晨2點,圖文報道《豐都醫生杜天勇:輪轉24天倒下查出癌癥還不愿下火線》在看豐都APP、重慶豐都微信公眾號、豐都新聞網等媒體平臺發出,當天的點擊量迅速過萬。采訪的記者時時與杜天勇溝通,進一步加工報道稿,寫成了近3000字的人物通訊《查出癌癥還不愿下火線的白衣戰士》,該稿第一時間在《豐都日報》上刊發。
“一石激起千層浪”,杜天勇的事跡報道后,在豐都引起強烈反響,而大多數豐都人是通過本地媒體獲得杜天勇的感人事跡的。2月19日,豐都縣委、縣政府安排領導前往重慶市腫瘤醫院慰問杜天勇,與院方溝通治療方案,帶去組織關懷及愛心善款23萬余元,保障了他當前的治療費用。同時,引導全縣黨員干部向身邊典型學習,并將杜天勇作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疫情防控及時性表彰對象”人選分別推薦至重慶市委組織部、重慶市人力社保局。
豐都縣委、縣政府隨后持續強化對抗疫一線人員特別是醫務人員的關心關愛,落實物資保障、統籌安排輪休、加強心理疏導,讓他們健康投入抗疫斗爭。
媒體的報道、民眾的點贊、官方的反應,這一切大大增強了杜天勇戰勝病魔的信心,激發了全體醫護人員,特別是共產黨員早日戰勝疫情的決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特別是身邊的榜樣,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學得會,一旦被挖掘報道出來,就會產生強大的引導力。
《豐都日報》等本地媒體平臺對杜天勇報道后,在2月20日、2月27日、3月3日,澎湃新聞、新華社、《重慶日報》相繼對杜天勇進行了報道。
2月6日一早,圖文報道《十天半,與疫魔競速!重慶市首家醫用防護服正式在豐都投產》分別在看豐都APP、重慶豐都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發出,隨即上游新聞等媒體進行了轉載。華龍網在豐都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的幫助下,2月6日下午對其進行了報道。2月11日,《重慶日報》也對此事件進行了報道。
近水樓臺先得月,捷足先登搶首發。可見,在時效性上,區縣媒體有著無可比擬的巨大優勢。
四、第一時間回應社會關切
區縣群眾對區縣疫情的關切要想得到中央、省市媒體的回應,非常困難,但區縣媒體就顯得十分容易,而且大有作為。
位于豐都縣城龍河東片區的豐都縣人民醫院新院區,春節前只完成了少部分樓層的裝修工程。2020年2月5日,豐都縣人民醫院新院區住院部大樓9至17樓開始接待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然而2月3日前,這些樓層還沒有通水電。
面對這個難以讓人相信的奇跡,豐都縣融媒體中心通過看豐都APP“陽光連線”平臺收集群眾訴求了解到了豐都老百姓的疑惑,他們對這些樓層的基礎設施是否具備接待能力持懷疑態度,但從中央、省市媒體處找不到答案。
了解到群眾關切后,豐都縣融媒體中心第一時間派記者深入豐都縣人民醫院新院區采訪,詳細了解了豐都縣委、縣政府的決定,了解了相關單位克服重重困難、與疫魔賽跑晝夜搶工的細節。
報道第一時間發布后,不僅及時消除了群眾的疑惑,還弘揚了相關單位施工人員為了抗擊疫情,勇擔使命,舍小家、為大家,不辭辛苦晝夜搶工的犧牲精神。
為全力支援湖北開展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2月17日,由豐都縣人民醫院5名醫生和10名護士組成的醫療隊,奔赴湖北孝感抗擊疫情。這15名醫護人員在前方的情況,時刻牽動著家鄉人民的心,豐都老百姓特別關注他們每天的工作、生活、身體健康等情況,但中央、省市媒體卻找不到對豐都醫護人員的報道。對此,豐都縣融媒體中心通過看豐都APP“陽光連線”平臺獲悉老百姓的這一關切,立即與前方醫護人員聯系,采取刊發報道與刊發醫護人員日記相結合的方式,在《豐都日報》、看豐都APP等媒體上開設了“關注豐都支援湖北醫療隊”欄目,持續發布醫護人員在前方的情況,在豐都引起強烈反響。3月2日,豐都縣政府召集兩家企業趕制總價值13.5萬元的900份麻辣雞運往湖北孝感,讓日夜奮戰在一線的豐都醫療隊感受到來自家鄉的關愛。
本地的疫情走勢也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豐都日報》等媒體平臺及時刊發本地新聞發布會、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等疫情信息,及時回應百姓關切,消除恐慌情緒,助力疫情防控。
五、結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區縣黨媒雖然身處最基層,服務范圍小,基本上無緣涉及重大事件,在新聞影響力、覆蓋范圍上無力與中央、省市媒體抗衡,但如果揚長避短,第一時間報道好本地的典型人和事,在時效性、地域性、本地接受人數上取勝,就可以實現本地疫情防控輿論引導作用的最大化,承擔起主流媒體的社會責任,實現主流媒體的社會價值,成為疫情防控戰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2).
[2] 人民日報評論員:增強“四力”打造過硬隊伍——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DB/OL].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 cn/n1/2018/0904/c1003-30269558.html,2018-09-04.
作者簡介:張建華(1967—),男,重慶豐都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記者職稱,豐都縣融媒體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媒體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