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一直以來都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媒體技術的不斷革新促使閱讀方式發生新的轉變,閱讀的社會性日益凸顯,社交閱讀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閱讀發展的新趨勢。當前的社交閱讀具有文本流動性強、淺閱讀為主等特征,同時也存在碎片化、娛樂化傾向嚴重等問題,需要通過引導讀者轉變思維、培養閱讀習慣來擺脫當下的閱讀困境。
關鍵詞:社交閱讀;互聯網;媒介
中圖分類號:G2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122-01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參與社會治理:傳統媒體的社區化轉型”成果,項目編號:GD15XXW02
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模式,催生了新的閱讀方式。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2018年我國國民使用數字化閱讀方式進行閱讀的比例為76.2%,其中選擇手機閱讀方式的高達73.7%。[1]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閱讀與社交深度融合,重塑了當下的閱讀生態。
一、社交閱讀的概念
目前,國內外對社交閱讀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均強調閱讀過程中的交流和分享。國內有關社交閱讀概念的表述引用最多的是鐘雄提出的“社會化閱讀”一詞,他將其定義為“以讀者為核心,強調分享、互動、傳播的全新閱讀模式”。[2]在這種新的閱讀模式中,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多方位互動,在閱讀過程中實現價值的再創造。
二、社交閱讀的歷史變遷
在傳統紙媒時代,閱讀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由個體獨立完成,雖然也有在讀書俱樂部或讀書會等地點中進行的面對面交流的圖書閱讀和討論形式,但閱讀的社交性并不突出。
隨著傳播技術的不斷發展,閱讀的社交性開始凸顯,根據互聯網發展的3個階段的不同,社交閱讀的具體形態也有所區別。[3]
在Web1.0時代,網站是信息的提供者,信息的傳播是單向的、靜態的,讀者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這個階段以在線閱讀網站為主,例如紅袖添香、榕樹下,讀者在閱讀網站上單向瀏覽信息?,F在的在線閱讀網站不只提供書籍信息,讀者還可在網站上評價、討論、交流,甚至發布自己文章。
在Web2.0時代,信息的傳播是動態的、雙向的,用戶的主動性開始增強,成為了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該階段以QQ空間、論壇、博客為代表,用戶可以在其中發布自己的信息,閱讀其他用戶的文章、評論,與其他用戶交流分享。以QQ空間為例,用戶可以借助平臺發布自己撰寫的日記或者“說說”供好友閱讀,好友可在QQ空間留言、評論進行互動。
在Web3.0時代,網站通過對用戶信息的提取和收集,精準推算用戶的興趣和需求,為用戶推送個性化內容,互聯網成為了用戶需求的收集者和信息的精準提供者。此階段以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等社交閱讀APP為代表。例如今日頭條將圖片、資訊、報紙等多種內容整合,根據用戶個人意愿進行定向集成,實現對用戶的內容個性化定制和精準推送。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社交閱讀的特征
(一)閱讀文本:流動性強,個性化需求得到關注
在傳統媒體時代,閱讀本文是紙質的,處于靜止狀態,紙質文本的傳播模式是單向的,閱讀是讀者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和積累來理解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個人行為,少有與他人的交流。現在的社交閱讀文本處于流動狀態,以電子文本為主,互聯網上的文本內容、介質都是流動的,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與他人的互動。文本的流動性不僅體現在文本內容的流動上,更體現在讀者之間互動、意義的傳遞上。[4]此外,內容平臺通過收集用戶信息生成用戶畫像,向讀者推送符合其興趣偏好的文本,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得到了關注。
(二)閱讀內容:形態多樣,視覺化轉向突出
過去印刷本文有一定門檻,印刷內容都經過了一定的篩選,而互聯網時代的技術賦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發布自己的內容,因此互聯網時代下社交閱讀內容的形態更為豐富多樣,除嚴肅內容外,信息資訊、專業知識、休閑娛樂等內容成為了社交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休閑娛樂內容偏多。閱讀的內容形態多樣,視覺化轉向明顯,從僅僅只有文字轉變為圖片、文字、聲音、視頻4種形態共存。隨著抖音、嗶哩嗶哩等短視頻產品的興起,視頻內容更成為了當下閱讀的熱門形式。
(三)閱讀行為:淺閱讀為主,交流互動頻繁
傳統媒體時代的紙質閱讀文本印刷出版門檻較高,嚴肅內容占比大,讀者通常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層次理解閱讀文本。而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發表門檻,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使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開展閱讀活動,海量信息帶來的多元選擇和不受空間限制的閱讀工具使得快速的、淺層次的閱讀成為主流。此外,用戶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的同時,也在互相交流,表明自己的態度,在閱讀中進行頻繁的社交互動。
四、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社交閱讀的問題
(一)碎片化、娛樂化傾向嚴重
社交媒體環境下,閱讀活動不再受到時間的限制,人們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閱讀,但是碎片化閱讀使讀者連貫的閱讀體驗徹底消失,內容的碎片化使讀者難以將其內化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網絡上的海量信息使得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進行閱讀理解的印刷文本失去了原本的主流地位,用戶更偏向于易于理解、令人放松的娛樂化內容,讀者的思維變得簡單、快速,不利于理性思維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創新不足與版權問題凸顯
不少平臺為了吸引用戶流量,降低創作門檻,沒有經過篩選引入各種低質量內容,而創作者為了在短期內創作大量作品吸引讀者注意力,頻頻出現洗稿現象。此外,有的創作者為了迎合讀者口味,一味追熱點,導致創新不足,作品同質化現象嚴重。
(三)智能化的挑戰——信息繭房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內容平臺能夠通過收集用戶行為數據理解讀者的興趣和需求,為其推送個性化內容,降低了用戶的搜索成本。但是系統根據用戶標簽為讀者制定推送精準化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封閉和固化了讀者的閱讀品位和閱讀階層,導致產生信息繭房。[3]
五、社交閱讀的發展路徑
(一)引導轉變閱讀思維
碎片化的閱讀能夠節省用戶大量的時間,但也要求讀者選擇合適的閱讀方式和方法。在碎片化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應有意識地做好記錄,整理和歸納碎片化內容,使零散的內容有序化。[5]另外,讀者還可以圍繞感興趣的主題主動拓展,使碎片化與系統化閱讀相輔相成,從而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加強平臺內容把關
針對創新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平臺要加強對內容的篩選,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獎勵計劃來鼓勵作者創新。另外,由于網民的版權意識薄弱,不少創作者為了快速吸引“粉絲”,對其他作品進行洗稿、抄襲,對此平臺應加強對有版權問題的作品的監管,同時設立舉報機制,嚴厲打擊侵犯版權的行為。
(三)培養紙質閱讀習慣
雖然數字化閱讀的方式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使用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沉浸式閱讀的體驗。長期的紙質閱讀能夠鍛煉讀者的理性思維,重新培養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是脫離數字閱讀困境的有效手段。社區可以通過舉辦線下讀書會等方式,開展紙質書籍的閱讀活動,宣傳紙質書籍的優點,鼓勵深度閱讀,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彌補數字化閱讀的缺陷。
六、結語
媒介技術的變革催生了新的閱讀媒介。從印刷時代到互聯網時代,閱讀的社交性逐漸增強,從認知領域向社交領域拓展,人們在閱讀過程中進行交流、分享,實現了閱讀內容的價值增長。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閱讀也存在娛樂化傾向嚴重等諸多問題,需要引導讀者轉變閱讀思維、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整體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EB/OL].中國互聯網數據咨詢網,http://www.199it. com/archives/868955.html,2019-04-29.
[2] 鐘雄.社會化閱讀:閱讀的未來[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05-12(6).
[3] 劉艷.社會化閱讀:涵義、形態、功能、缺陷及其啟示[J].圖書館建設,2018(09):4-12.
[4] 杜耀宗.社交閱讀的轉向[D].安徽大學,2018.
[5] 李陽.移動互聯時代的閱讀社交化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19.
作者簡介:鄭迪(1994—),男,湖北荊州人,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