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滕華
【摘 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社會熱點。當前我國統籌城鄉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在此背景下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然而,由于目前土地制度與法律等各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致使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要從制度方面著手更要從法律層面去探索。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風險;利益保障;法律制度
今年以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逐步發展成為我國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基本渠道,成為堅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土地制度的重要舉措。這極大地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化和經濟發展。但是在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土地和農民問題也是不可忽視的,由于農民素質過低、流轉制度不完整、政府監管不力以及相關立法不完善等因素帶來的風險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矛盾則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為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更加健康、規范、有序進行,必須立足土地流轉現狀和農村實際,在法律層面上不斷探索完善相關立法制度推進改革,才能最終推動我國農村土地科學流轉,實城鄉統籌發展。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意義
要搞清農村土地流轉問題,首先需要弄清農村土地和農村土地權利,農村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但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和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而農村土地權利分為兩個層級即所有權和使用權。我們認為,農村土地流轉是指農村中屬于集體所有的土地,在所有權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其土地使用權依法在不同主體之間進行流動和轉移。其次,土地流轉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推動器。土地流轉不僅可以克服長期的家庭承包經營制所導致的土地生產分散化、經營粗放化,還能將土地集中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率。與此同時使大多數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進城務工農民的生產生活重心真正轉向城市,農村勞動力實現徹底轉移。另一方面城鎮化的推進使農村土地價值不斷增值,使得農民獲取不小的收益。以上這些現象都為農村土地流轉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實現農村城鎮化提供了資源。
二、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我國農村土地流轉速度不斷加快,流轉范圍也在日益擴大,隨之也出現諸多問題,阻礙農村土地流轉的規范有序進行。我國當前應審慎對待農村土地流轉不應過于盲目而忽視問題的存在。
(一)土地流轉程序不合規范。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很多農民仍然只有口頭約定,未依據法定程序辦理手續,訂立流轉合同,以至于在流轉過程中產生較多矛盾。二是部分地區政府存在罔顧農民個體意志為政府利益而強行進行流轉的現象,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及社會穩定。目前,我國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尚不健全,流轉的市場也尚未形成大部分地區土地流轉信息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相關的工作人員配備不全部分地區為了完成流轉指標,重復申報流轉面積的現象存在,鄉鎮村級政府組織在協調引導土地調劑矛盾處理!監督管理方面,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強迫地進行土地流轉的現象存在。
(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必然造成相當一部分農民失去土地。他們中的一部分通過進城實現再就業而另一部分由于種種原因可能面臨失業。倘若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這些農民就會無業無地且無收入來源。目前隨著社會的快速持續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我國農村已建立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是,農村地區社會保障范圍仍十分有限且我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無法真正保障失地農民利益。
(三)農村土地流轉法律制度不健全。農村土地大規模流轉的一個必然結果是農業的規?;洜I,這是對我國目前農業經營制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重大改革。然而目前我法律制度還很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一是缺少專門統一的農村土地流轉法律制度。二是現有制度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導致各地農村土地流轉實踐比較混亂,有些地方甚至違背平等自愿有償原則進行非法強制土地流轉。在農村土地流轉法律制度還很不健全的情形下,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一方面會引起農村土地制度和農業經營制度的混亂,同時在實踐中還可能會侵害農民的合法權益。
三、解決農村土地流過程中出現系列問題的對策
(一)強化政府在土地流轉中的公共服務職能是農村建設的保障。首先,為了穩步推進土地流轉,政府要積極建立土地流轉信息公布平臺,如建立專門的網上土地流轉信息服務平臺或是設立專門的流轉信息查詢處等。相關部門一定要采取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將有關土地流轉的政策信息等及時傳達講解給農民。同時引導農民按照法定程序流轉土地,強化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其次要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拓寬就業渠道,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條件。第三,加大農業保障力度,把農民從土地作為唯一的收入來源中解放出來,解除農民擔心土地流轉后沒有經濟保障的后顧之憂。農民工進城后則需進一步突破城鄉戶籍束縛,消除農民進城就業等壁壘。再給他們提供公平就業環境和更多就業崗位的基礎上,要加強對農民工的知識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和就業能力,讓他們能更快更容易地融入城市,為農村城鎮化建設和土地流轉創造更多的有效空間。最后,要加強對農村公共教育資源的投入,特別是要做好對農民的教育培訓和指導工作,要利用先進的教育資源和設施,改變當前農村教育中不適應土地流轉和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內容和方式。
(二)完善土地流轉相關法律體系。政府應對目前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盡快制定統一的農村土地流轉法,并對現有法律中較為陳舊的條款進行修訂,使農村土地流轉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實保護農民利益同時在法律中要嚴格限制農村土地流轉后的用途,這也是保證我國耕地面積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依據相關法律,積極引導農民對土地進行有序流轉。幫助農民制定標準的合同樣本,并結合當地土地情況,由政府引導農民互利互換,同時要有效禁止流轉過程中的強迫行為,保護農民權益不受損及保證土地用途不變。
(三)健全土地流轉機制推進土地規?;洜I。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要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引入市場機制,逐步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的市場機制,積極有序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把農業生產從家庭分散經營轉向適度規模經營。
四、結語
處理好土地流轉與農村城鎮化的關系是推動我國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是優化城鄉經濟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大措施,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由之路。中國的農村城鎮化任務遠未完成,城鄉統籌目標遠未實現,必須腳踏實地科學穩妥地進行,才能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參考文獻】
[1]郎佩娟.農村土地流轉中的深層問題與政府行為[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0(1):28-32.
[2]尚合慧,舒永久.中國農村城鎮化研究述評- 基于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視角[J].農業經濟與科技,2010(12):117-118.
[3]丁關良,李賢紅.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內涵界定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5-13.
[4]蘇玉棟.我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作用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09(16):26-27.
[5]孟祥林,王印傳.新型城鄉形態下的農村城鎮化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78.
[6]王健君,王子鳶.城鎮化:后危機中國新動力[J].瞭望,2010(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