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煒雯
摘 要:高等院校是國家建設人才的主要培養基地,承擔著育人的偉大歷史使命。與此同時,高校也是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意識形態的重要場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意識形態建設相融合,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來抓。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多種意識形態共存,社會環境比較復雜,一些高校的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出現了一些偏差。因此,加強高校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對國家的未來建設具有深遠影響?;诖?,本文從意識能動性角度闡述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價值,從網絡信息帶來的困擾、新媒體的發展不利于意識形態的傳播、西方文化的滲透在逐步加強等方面分析了當前高校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狀況,提出積極構建高校網絡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生生活相融合等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意識能動性;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中圖號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6-0260-02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高水平骨干專業建設項目“產教融合教學方案與模式探索——以‘易寧正弘’為例”(GG-630801-X-2018-02)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高校一定要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承擔起育人的偉大使命,努力為國家和社會的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棟梁之才。在此過程中,高校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建設的領導權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大學生在意識形態建設方面的真實狀況;另一方面,要依據暴露出的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保證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為其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基于意識能動性角度正確認識大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價值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歷史發展證明,意識形態對維護社會制度的穩定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意識形態的形成和發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需要長期積累。從中國幾千年的發展史可以看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是經過數個朝代的漫長積累才形成的。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富有朝氣和活力的先進社會制度。中國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巨大成就,但是要實現偉大中華民族的復興,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國建設者為之奮斗,并促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建設和發展。在意識形態建設方面,高校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前我國高校的科研隊伍和科研力量都非常龐大,科研成果也是占據了絕對優勢。因此,加強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是時代的選擇,也是堅定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必要條件之一。
(二)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后備力量的需要
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縱然世界風云變幻,中國始終堅守原則,在世界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將中國智慧同世界各國分享,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世界的未來,需要具備世界眼光,胸懷天下,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國的高等教育,一方面教授給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還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和精神。高校對學生觀念和精神的培養過程,也就是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過程。當代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遠大的社會主義理想、愿意為人類發展和國家進步而努力奮斗的熱血青年。當代大學生即將走出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傳承老一輩革命工作者的遺志,繼續為民族發展和國家復興而努力奮斗。他們的思想境界和三觀認知,直接關系著國家的未來和人類的發展,必須要高度重視。
(三)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文化自信的一種需要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淀下來的,是中國人民的財富,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寶,是激勵全國人民奮勇前進的內在驅動力。社會的存在與發展離不開文化的參與?;\統來講,不管是何種文化,實質反映的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和觀念。毫無例外,任何社會的主流思想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換句話說,也就是一個社會的統治階級,不僅在物質世界上占據統治地位,同時在思想意識世界也占據著主流。政府非常重視意識形態工作,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建設,不僅關系著黨的前途命運,國家的長治久安,而且同時也關系著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學校園做為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不僅擔負著傳承和傳播民族文化的重任,同時也是先進文化的產生地和發源地,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當前高校學生意識形態建設的現實狀況分析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背景下,國際上不同的文化思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紛紛充斥在社會中,大學校園也不例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市場經濟形態下所形成的負面觀念等,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
(一)網絡信息帶來的困擾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網絡技術得到了廣泛普及,并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給人們帶來了便捷。在虛幻的網絡世界,每天都產生浩瀚的信息,面對這些良莠不齊的信息,單純的大學生還缺少一定的判斷能力進行準確甄別,往往會影響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產生思想迷茫的情況。我國政治經濟的發展一直向好,未來發展也是非常樂觀的,然而網絡信息給大學生帶來的困擾也是不能忽視的,需要謹慎對待。
(二)新媒體的發展不利于意識形態的傳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媒體的出現,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是傳播機制和傳播手段的巨大進步,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展了高校和社會的聯系范圍和密切程度,使得思想意識傳播更加快速,但是卻很難對意識形態傳播進行嚴格把控。
(三)西方文化的滲透在逐步加強
網絡科技的進步,使得信息傳播更加便捷,這就給西方國家的思想文化滲透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載體。一些西方國家處心積慮地想誤導中國的年輕人,通過社交軟件將西方的一些反動思想和文化滲透到高校中,逐漸影響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念。部分師生將西方的一些生活方式、文化、價值觀念奉為真理,主流意識形態被逐漸淡化,嚴重阻礙了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給我國意識形態的防御工作帶來嚴重挑戰,并不同程度影響著這些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
(四)學生信仰造成的問題
第一,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學生一直接受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然而一些學生受到社會和網絡的影響,對宗教產生了好奇心理,并將其視為一種特殊文化形式,甚至一些學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將一些宗教知識傳播給周圍的同學和朋友。
第二,一些學生由于好奇心理,開始對宗教知識進行學習,在認知不全面、不深刻的狀態下,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很容易受到影響,甚至在一些愚昧可笑的知識影響下做出一些滑稽、幼稚的行為。
(五)學生的意識形態難以進行有效監管
新媒體環境中信息傳播更具獨特性,展現出超越時間和地域空間的優勢,無形中突出了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時代性和實效性。但是,新媒體的發展也很容易給反動、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契機,從而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消極影響。由此可見,一旦不良的網絡信息在大學校園進行傳播和泛濫,將給我國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造成極大的阻礙,后果不堪設想。
三、當前高校學生開展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積極構建高校網絡平臺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要緊隨時代的變化,積極投入網絡平臺的建設中,搶占主流輿論陣地。
第一,注重高校官網的建設和維護工作。高校要重視本校的網站建設工作,不僅要及時更新國內外的熱點新聞事件,而且還要結合本校的各大專業,將最新的專業研究成果和科研動態等進行及時報道。不僅要豐富網站的資訊內容,而且要進一步提升新聞資訊的更新速度,努力貼合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成為其生活中比較受歡迎的主流媒體。
第二,加快各學院新媒體形式的創建和管理。在信息化時代里,很多新媒體出現在人們生活中,帶來了趣味和便利。例如,各院系開通微博和微信。利用趣味性較強的新媒體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意識動態,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增強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有效性。
第三,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增強宣傳效果。高校充分運用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微博等方式,對社會及高校中積極向上的、正面的事跡、思想意識形態等進行及時報道和傳播,有意識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意識形態建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及世界觀等。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學生的生活相融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網絡技術的進步,現代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較多,創造性較強,對校園外的世界比較好奇和渴望。但是由于他們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還不健全,一旦遇到失敗和挫折,很可能產生消極情緒。高校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對他們實施正確的意識形態教育,讓他們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武裝自己的頭腦,用正能量的意識來引領和指導個人的行為。同時,高校還要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為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視課堂教育與意識形態教育的融合
課堂應該成為高校意識形態教育的主要場所,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注重將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融匯到課堂教學中,使得理論教學和現實生活相結合,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意識形態教育。
四、結語
綜上所述,意識形態建設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它是一個長期的建設過程。高校只有緊跟時代的發展,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才能將意識形態建設推向新的高度,取得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任運欽.分析當前我國電子信息工程在工業領域的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5):91.
[2]賀佩.電子信息工程在工業領域的設計與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8(13):42-43.
[3]范紅娟,魏會娟.電子信息工程在工業領域的設計與應用[J].數字通信世界,2017(4):165-166.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