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樹志
摘 要:公路橋梁設計中抗震技術、減震技術的應用,需結合路橋工程的區域特點和地質要求來完善,既要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因素有效的應對,又要在區域發展的規范性方面更好的提升。抗震、減震技術的運用,應加強勘察調研,掌握好公路橋梁設計的要點和風險,使抗震、減震的可靠性不斷的提升。
關鍵詞:公路橋梁;設計策略;抗震減震
中圖分類號:U442.55 文獻標識碼:A
地震災害具有突發性、破壞力強的特點,如果在處理的過程中,未能夠按照正確的思路、方法來開展,必定對公路橋梁設計造成較大的挑戰。抗震技術、減震技術的應用,應深入探討公路橋梁設計的具體要求和準則,無論是技術的操作,還是材料的應用,或者是基礎設施的打造,都應按照長效機制來完善,最大限度的提高公路橋梁設計的綜合水平,延長路橋工程的服務年限。
1 公路橋梁設計的現狀
交通行業的發展對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極大的影響。現階段,很多區域的路橋項目設計,具有參差不齊的特點,有些項目非常優良,有些項目無法按照預期設想來完善,整體上產生的影響因素是非常多的。公路橋梁設計過程中,必須對項目的可靠性、可行性開展合理的評估,掌握好各類影響因素的作用,提前制定相應的策略。但是,某些單位急于求成,對公路橋梁設計的方案,完全采用粗放的套用模式來完成,沒有在項目的特點、內涵上深入挖掘,導致項目的抗震能力較差,在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上非常的薄弱。公路橋梁抗震與減隔震設計的現狀不容樂觀,必須站在新的角度來思考,否則必定在未來的發展上造成嚴重的損失。
2 抗震、減震技術的原則
現如今的公路橋梁設計,一定要在安全防護水平上更好的提升,尤其是抗震、減震技術的應用,不能有任何的忽視,要堅持在技術的應用上不斷的創新。抗震減震的難度并不低,而且很多地震表現出突發的特點,想要在解決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成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抗震、減震技術的應用,需加強區域范圍內的勘察、調研,對地震發生的頻率、強度、原因等做出合理的掌握。公路橋梁設計的抗震措施應用,整體上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但是在不同的技術應用上,必須匹配差異性的地震原因,這樣才能在問題的根源解決上得到更好的成績。減震技術的實施,應對外部因素的影響深入的考慮,在減震技術應用上合理的優化。所以,抗震、減震的應用,一定要結合公路橋梁設計的具體訴求來改善。
3 公路橋梁設計的抗震、減震技術策略
3.1 完善抗震、減震設計
隨著公路橋梁設計的要求不斷提升,抗震減震技術的應用,要提前在設計理念、設計方法上有效的完善,對不同的影響因素深入的考慮。公路橋梁設計的初期階段,需堅持在功能要求上科學的解讀,利用靜力分析的模式,在路橋的抗震性能上不斷的提升,對于抗震的結構體系選用,盡可能的選擇良好的類型。抗震、減震的施工過程中,要在上部結構、下部結構的連接位置設計上,按照合理化的思路來完善,對于橋墩形式的選擇,需要在過渡孔處連接位置的選擇有效的調整,堅持在塑性鉸預期部位的選擇上保持較高的水準。動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反應評估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此能夠在項目的抗震、減震上,更好的找準自身的薄弱問題,對于公路橋梁設計的質量提升做出更好的改善,推動行業向前發展。
3.2 采用隔震支座
公路橋梁設計的抗震、減震技術,需要在基礎設施的打造上更好的提升,這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減震支座、隔震支座的應用,主要是在梁體與墩臺的連接位置,對于結構的柔性進行更好的提升,同時在阻尼的增加效果上不斷的改善,這樣能夠在橋梁的地震反應上科學的降低。減震、隔震支座在利用的時候,要掌握好橋梁的梁體質量,并且在墩臺的綜合銜接效果上更好的調整,一定要在施工之前開展大量的測試、分析,觀察不同類型的連接手段能夠產生怎樣的影響。隔震支座的應用過程中,可以與阻尼器更好的整合,這樣不僅能夠在減震的效果上更好的提升,還可以在橋墩的延性抗震功能上更好的利用。通過常年的優化和創新,隔震支座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能夠對公路橋梁設計的訴求更好的滿足。
3.3 利用橋墩延性減震
我國在公路橋梁設計的過程中,對于地震影響的應對策略,能夠按照合理化的思路來完善,很多不足的彌補都不能繼續按照單一的策略來應對,需要在橋梁自身的綜合性能上更好的鞏固,這樣才能促使公路橋梁設計的質量更好的鞏固。利用橋墩的延性減震是當前橋梁抗震設計中常用的方法,橋墩延性減震是將橋墩某些部位設計得具有足夠的延性,以便在強震作用下使這些部位形成穩定的延性塑性鉸產生彈塑性變形來延長結構周期,耗散地震能量。在進行延性抗震設計時,按彈性反應譜計算塑性反應的地震荷載需要修正,橋梁抗震設計規范采用了綜合影響系數來反映塑性變形的影響。
3.4 減隔震系統
隨著公路橋梁設計的體系不斷完善,減隔震系統的應用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橋梁的長期發展能夠產生較多的保障,在各類不足的彌補過程中,能夠由此來取得較大的突破。公路橋梁設計的抗震、減震系統,主要是通過現代化的科技來測試、探討,一定程度上對地震更好的預知,而且在減震、隔震的設施上,能夠快速的去彌補和優化。減隔震系統的運用,不僅能夠對現代化的減震材料、隔震材料合理的應用,同時能夠在地震的臨時預防和搶修方面更好的落實,相比傳統的預防手段,能夠在突發問題的處理上取得較好的成績。需要在各類數據、信息的搜集模式上不斷的加強,為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 公路橋梁設計的發展趨勢
4.1 提高設計水平
現階段的路橋工程建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抗震減震工作的實施,必須從設計階段就深入的考慮,在各類問題的持續性解決上,一定要找出合理化的方式。例如,BIM技術的應用,能夠按照可視化的分析手段來完善,提高抗震、減震的綜合效用。傳統的平面設計手段,并不能對公路橋梁設計的所有信息真實的反饋出來,總是會出現一定的不足。但是在BIM技術的幫助下,能夠讓公路橋梁設計的綜合功能更好的塑造,在相關不足的彌補過程中,基本上告別了傳統的方式,整體上具備的發展空間是非常大的。設計水平的提升,還要在路橋工程的現場做出仔細的勘察、調研,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時的處理。
4.2 完善路橋養護
抗震、減震工作的實施,對公路橋梁設計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很多地震災害都是突然出現的,而且在破壞力上非常的突出,為了在公路橋梁設計的質量上更好的提升,一定要在路橋養護上不斷的完善,這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路橋的養護工作開展,同樣要做出大量的測試、研究,提高路橋養護的綜合水平,遇到各類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掌握好路橋的發展走向,促使整體上的抗震等級、減震效果更好的提升。
5 總結
我國現階段交通行業正蓬勃發展,針對公路橋梁設計的要求不斷提升,抗震、減震措施的改善與進步,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不斷提升抗震、減震技術方面的創新力度,對公路橋梁設計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偉.公路橋梁擠擴支盤樁的設計與施工應用技術[J].門窗,2020,14(03):57+59.
[2]李江偉.公路橋梁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管理方法[J].交通世界,2020,27(07):122-123.
[3]劉亞平.高速公路中小跨徑橋梁加寬設計核心分析[J].人民交通,2020,14(05):68-69.
[4]陳富華.研究公路橋梁設計關鍵技術及解決措施[J].裝飾裝修天地,2020,27(08):365.
[5]魏旭華.芻議公路橋梁設計中的安全性及橋梁耐久性[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0,43(0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