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
摘 要:現階段,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都在建立全課程育人體系,但是要想能夠真正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還需要加大專業教學的力度。尤其是在高校翻譯教學中,通過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不僅能夠有效深化課程專業知識的傳授,同時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程思政意識,使教學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本次研究中,文章就具體探討了課程思政與高校翻譯教學在教學理念之間的融合策略以及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策略,并針對課程思政與高校翻譯教學融合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高校翻譯教學;課程思政;深度融合;措施探析
中圖分類號:H319.3 文獻標識碼:A
0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意義曾經做出過明確指示,即學校在實際落實人才培養相關工作的過程中,要能夠在加大專業教學力度的基礎之上,加強對于人才意識形態的建設。高校在實際落實針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是最主要的陣地。而新時期,社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走出課堂,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范圍,在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文章就具體探討了課程思政與高校翻譯教學之間的融合策略,下文將對研究結果進行具體闡述。
1 教學理念之間的融合
未來的大學生在推動社會發展過程中,他們所需要承擔的一項重要的使命就是中學西傳,換句話說,就是要求大學生能夠將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先進的技術、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底蘊傳播到全世界。而從高校翻譯教學的角度來講,要想使所培養的人才能夠真正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不僅要能夠重視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同時還需要端正教學中的德育觀,始終堅持育人育才的基本原則。使專業教學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學生能夠對母國深厚的歷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待人處事的過程中,能夠真正體現母國優秀的傳統,在實際思考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真正以母國的哲學思想為指導,使學生在具備扎實專業素養的基礎之上,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努力向前。
2 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融合
2.1 課程思政與應用文體翻譯之間的融合
教師在為學生選擇翻譯素材的過程中,應該能夠充分體現本土特色,一方面要做好針對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針對學生的翻譯能力培養工作,在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學科能力的基礎之上,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文化自豪感,在實際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真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真正做到求真務實。
例如,教師在實際帶領學生進行應用文體翻譯的過程中,由于相關的法律條文不僅具有嚴密性以及嚴肅性的特點,同時還具有嚴謹性的特點,且不同國家在法律規定方面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實際組織翻譯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凸顯學校優勢學科對于教學的推動作用。教師在實際帶領學生進行礦業權法翻譯的過程中,我國的礦業權法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采礦權,第二個部分是探礦權,第三個部分是礦業權,教師在正式開展翻譯教學之前,可以先要求學生課前進行相關應用方法的搜索,分析不同版本翻譯的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1]。課堂上,教師首先要做的是對法律文本翻譯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對翻譯過程中的詞匯制度有準確的把握,要求學生在實際進行翻譯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持嚴謹的態度。另外,教師在實際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嘗試帶領學生參考西方法律的相關翻譯方法,對每一個法律術語的內涵進行考量,進而確定最后譯本,使翻譯結果能夠經得起推敲。
2.2 課程思政與科技文體翻譯之間的融合
教師在實際落實翻譯課程的過程中,科技文體翻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針對科技文體進行翻譯的時候,要能夠使翻譯的結果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文性以及學科通識性。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針對某一科技成果的報告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就應該重視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翻譯策略,挖掘相應科技成果的內涵,使學生能夠對翻譯科技文體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有更加深入的把握[2]。而學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大量進行人文信息的積累,也能使學生的科技文體翻譯能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學生在實際開展翻譯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專業知識背后的內涵有深入的挖掘,要充分考慮翻譯受眾的文化習慣以及語言范式,保證翻譯策略選擇的合理性,使譯文的質量能夠切實得到保證。學生在針對科技文背后所蘊含的文化進行探尋的過程中,往往也能對我國優秀的文化更加深入的把握,并且幫助學生樹立向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一方面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能夠使當代大學生擁有文化傳播的自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2.3 課程思政與新聞文體翻譯之間的融合
教師在實際引領學生進行新聞文體翻譯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與時俱進的基本原則,引領學生對新聞文章的意識形態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尤其是學生在針對國外的一些相對偏激的涉華報道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能夠帶領學生以更加理性的態度來看待這些報道,避免受到相關翻譯文章的誤導[3]。鼓勵學生采取有效的措施捍衛祖國的榮譽和尊嚴。尤其是在最近幾年,我國無論是在經濟力量方面還是在政治力量方面都有了更大幅度的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也在持續提升。而由于其他國家出于利益因素的考慮或是國民意識形態的差異,往往會對我國產生一些誤解,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些誤解,實際的翻譯在學中也應該合理選擇新聞素材,多為學生搜集一些針對同一事件的不同報道文章,引導學生在深入分析的過程中,不斷剖析其中所蘊含的意識形態,使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能夠以批判的目光來看待問題,透過現象去追尋本質,避免學生機械翻譯的情況出現,進而真正將課程思政融入到翻譯教學中,使學生能夠在翻譯的過程中始終以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為指導,保證翻譯質量。
3 課程思政與高校翻譯教學融合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首先,教師要想更好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到翻譯教學中,一方面要能夠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課堂上的引導作用。翻譯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要能夠客觀地從現階段社會的發展現狀以及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出發,保證教學內容設計的合理性,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中心地位,啟發學生在翻譯的過程中分析翻譯素材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使學生能在翻譯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使翻譯結果更具有溫度。
其次,翻譯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能夠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專業問題的探討中,就能夠使專業課程中思政元素的滲透變得更加自然,進而實現學生接受度的提升。要改變傳統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相脫離的情況,使課程思政在學生專業學習中的思想指導作用能夠得到充分發揮。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課程思政與高校翻譯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減少外來不良思想給學生發展帶來的影響,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推動意義。
參考文獻:
[1]王麗云.高校外語教學改革中翻譯人才的培養問題[J].科教文匯,2020,14(09):182-183.
[2]禹琳琳.高校翻譯課程教學中語料庫應用的改革性研究[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6(03):37-39+49.
[3]李志英.高校翻譯課程思政教學探索:情感學習理論視角[J].外語電化教學,2020,42(04):2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