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怡 喬光 文曉鵬
摘 要:生物技術專業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在現代醫藥產業、農林牧漁等新品種的研發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培養全日制生物技術領域人才是主動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加快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本文介紹了教師科研工作推進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群提升的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對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實踐和探索;介紹了教師科研工作與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群相結合,在校內實習實訓、校內實驗實訓、校外產學研基地、企業合作和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初步教學改革及其發展規劃。
關鍵詞:教師科研;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發展規劃
中國分類號:G642.3;Q8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098-02
基金項目:貴州省科技計劃項目“利用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鑒定貴州櫻桃病毒病”黔科合LH字〔2016〕7451號
貴州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是具有很強的理論與實踐性的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實踐教學極其重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生物學實驗技能、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但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存在對口就業難、教育內容與產業結合度不高和人才需求與專業培養脫鉤的問題[1-2]。教師科研工作與高校教學相結合,可以促進本科教學,培養創新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能力[3]。
由于生物技術實驗的特殊性以及實驗經費等方面的問題,在新階段要完整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實驗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教師科研項目的推進基礎上,在教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某些創新實驗或在某些驗證性實驗中實現局部設計,目前來說是完全可能的,并達到教師科研項目強化實驗教學,全面系統訓練學生生物技術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從實驗方案設計、操作到結果分析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提供科研學習平臺,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科研的能力。
一、實施方案
(一)在教師科研項目推進基礎上重點投入校內實習實訓建設
高校內的實習實訓基地是培訓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場所[4]。它完善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運作管理,增加了實驗室的開放性及開放性實驗的數目,不拘泥于先學習理論再做實驗的傳統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早進實驗室,加入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并能相對獨立地完成部分科研任務。旨在使學生受到較為系統的、綜合性的科研訓練,更為一部分今后有從事科學研究意向的學生提供了實際參加課題研究的機會,科學地掌握課題研究方法,鍛煉動手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學生能學有所用,通過科研任務的解決促進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
(二)在教師科研項目推進基礎上重點建設校內實驗實訓基地
要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要以培養學生創新為核心,堅持“2個結合”:學生的校內實驗教學訓練與教師在科研實驗室的項目相關實驗訓練相結合,學生的“模塊化”實驗教學內容與在科研實驗室的實驗訓練相結合。以學生為本,以轉變觀念為先導、改革教學內容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能力為重點,強化隊伍建設為根本,改善條件為基礎,針對實驗實訓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使中心在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人才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在提高“三基”實驗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新實習實訓內容,拓寬實驗技能,將科研成果提煉升華到實驗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增加研究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實習實訓的比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配合學分制改革,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制定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使學生通過查閱文獻,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和解決實驗中的問題;開放實習實訓基地;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實驗考核上,以多種方式相結合,真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驗技術水平;建立一支教學水平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加強實驗實訓基地軟硬件建設和科學管理;資源實行開放式共享,提高實驗實訓基地綜合效益。
(三)在教師科研項目推進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校外產學研基地建設
校外產學研基地是高校與企業聯合的培養模式,通過高校和企業的協同發展與創新,利用高校的理論教學優勢,結合企業實踐優勢,采取產學研合作模式,推進成果快速轉化,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5]。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不斷開辟校外產學研基地,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同時通過實習考察,親身體會,使學生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前進入生產環節,縮短與實際工作崗位的適應階段。由原來的單一由學校教師帶教實習改為由企業統一管理的實習方式,實習成績的評定也主要由企業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給出。
總之,在教師科研項目推進基礎上進一步落實校外產學研基地建設,對于強化優勢學科,壯大生物技術科研和師資隊伍,提升生物技術科技創新能力和專業人才培養水平,促進貴州生物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建設好生物技術產業的第一車間,促進貴州中物技術產業健康發展,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教師科研工作推進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深化校企橫向項目合作內容,鼓勵學生參加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工作。教師的科研項目與企業形成“產學研”合作模式。對學生的培養分為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導師”負責制,通過學生參與企業和高校的合作項目研發方式,聯合對學生進行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科研與生產三個環節中提升學習興趣,理解研究的價值,知曉企業需求,形成以科研為紐帶,學習——科研——生產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式。圍繞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地區的生物資源優勢,推進生物產業相關人才的培養。
(四)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推行導師制
導師必須關注學生在實驗室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及時處理各種情況,負責進站學生的學位論文工作,包括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和撰寫,監控學位論文進展,保障課題任務的穩步推進,確保學位論文質量。學生在2~3年級暑假提前進入實驗室,參與教師的研究項目,接受早期科研訓練,查資料、做實驗、處理數據、寫論文,通過一整套的科研訓練,為將來創新思維的產生打下基礎。通過1~2年的時間,完成畢業論文并參加論文答辯。這一階段學生經歷了選題、設計、查資料、實驗、撰寫論文等科研訓練,激發了好奇心和新鮮感,為學習注入活力,同時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鍛煉了實踐能力,發展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五)探索暑假學期第二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
積極探索第二課堂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暑假學期內采取競賽、比賽活動、SRT科研創新活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等方式,多方面、多層次地開設第二課堂課程及內容。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及興趣選擇修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撰寫綜述、論文、總結、報告等形式進行學習考核,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發展空間。高校積極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和組織建立聯系,有計劃地為成績突出的優秀人才提供交流、培訓和進修深造的機會。
二、目標與發展
促進本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及專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及快速發展,由過去的認知性實驗改為認識性實踐加創新實踐教學,逐步完善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開發創新的能力,使學生的專業技能、科研技能得到提高。同時通過不斷解決問題,使學生主動更新知識、開拓視野。
(一)促進本專業實驗室及產學研基地建設
該專業科研設備的合理購買和利用不僅可以完成科研項目,也改善項目實驗條件;逐步建立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研究性實驗為輔、探索性實驗為補充的實踐教學新體系。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學生培養實行雙導師負責制(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依托高校理論優勢和企業的實踐優勢,以學生參與合作項目研發的方式,聯合對學生進行培養。以便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促進本專業課程設置改革創新
開展一系列開發研究及獲得的科研成果促進項目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關課程的改革,創新課程體系建設;保證不少于1年的專業實踐,促進學生掌握所從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生物技術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管理等能力;使課程建設緊跟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需求,保持項目專業課程建設和學科發展相結合,逐步建立校內、校外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三)提高本專業社會影響及知名度,增強服務社會能力
高校要加強科研項目與企業的合作,提高學生參與度,緊密結合社會發展需求,使教學、科研與生產緊密連接,形成“教學、科研、生產”三者共同培養學生的機制,以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為貴州省生物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儲備
超前技術儲備是永葆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處于領先水平的重要舉措,在做好現有科研項目的同時,籌集資金做好生物技術儲備研究項目也是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方面。近年來,貴州生物技術產業在國家和省政府領導的支持下,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因此,教師科研工作推進生物技術專業課程群進行新的實踐教學改革,有利于為貴州省生物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儲備。,有利于著眼長遠、前瞻未來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方向和長遠利益。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若干領域超前部署,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方向,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創造新的市場需求,培育新型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
三、結語
生物技術實驗教學是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驗教學應該不斷適應學科發展的要求,不斷調整,才能更好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總之,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以生物學學科科研平臺為基礎,推動本科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與發展,促進學生實驗技能、創新性等發展,為其今后從事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工作奠定基礎。在教學實踐中,針對出現的問題,需要不斷改進,使學生獲得最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華智銳,等.以優勢學科建設為導向的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19(16):136-138.
[2]楊旸,等.新形勢下農業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就業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9(27):32-33.
[3]王雪嬌,等.淺談科研對高校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J].教育現代化,2019,6(63):171-173.
[4]李天勻,等.研究型大學構建省級實習實訓基地的實踐研究[J].大學教育,2019(10):30-33.
[5]張敏,等.淺談高校產學研校外實踐基地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7(43):30-31.
(責任編輯:林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