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雪
摘 要: 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高校外語專業肩負著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的外語人才的重任。本文首先分析目前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教學理念陳舊,學生的學習生活脫離社會實踐,忽視第二外語的學習,學生的語言能力單一。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建議: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社會實踐,學用相長;重視第二外語學習,培養多語種語言能力。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創新高校外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質量外語人才,促進新動能的發展。
關鍵詞:新舊動能轉換;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5-0192-02
基金項目:鞍山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鞍山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as201930100)
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新舊動能轉換這一發展戰略。舊動能向新動能的轉換,離不開人才,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1]。因此,高校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以便培養出適應和推動新動能發展的現代化人才。而高校外語專業作為培養高質量外語人才的重要基地,對實現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等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為其發展提供了必需的人力資源。因此,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高校必須創新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一、新舊動能轉換
所謂的舊動能是指傳統的產業和生產經營模式等,它不利于推動經濟和社會高速健康發展。而新動能是指新科技、新產業、企業發展的新模式、新經濟等。所以新舊動能轉換就是將傳統產業和生產經營模式等轉換為新產業、新模式、新科技,推動新經濟的發展壯大。新舊動能轉換是推動經濟繼續發展的要素。近年來雖然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但是仍然依靠的是傳統理念。要想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穩健發展,將我國發展成世界經濟大國、強國,新舊動能轉換勢在必行。
二、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校外語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陳舊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對高校教學理念不斷進行探索,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
但是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只局限于部分專家學者的實驗性研究,并沒有在高校普及,沒有徹底改變我國高校外語專業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學生也習慣了傳統的學習方式。雖然在課堂上引進了多媒體,但實際上這只是形式上的改變,很大程度上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很多課堂里多媒體的作用似乎只是取代了板書。
(二)學生脫離社會實踐
高校外語專業學生的學習重理論輕實踐[2]。學生主要在課堂上進行聽說讀寫譯的學習,并沒有真正參加到英語社會實踐中。雖然在大四有短暫的實習,但是這是遠遠不夠的。朱曼曼[3]在研究中指出要注重學生的創業能力,而創業能力與社會實踐是息息相關的。高校應將參與社會實踐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學用相長,從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和實踐經驗。
(三)忽視第二外語學習,語言能力單一
外語專業開設了第二外語,但是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學生第二外語的語言應用能力比較薄弱。很多學生覺得二外的學習比較難,需要記憶大量的基礎語言知識,外加學習精力投入的少,所以很多學生的二外學得并不好,只是修學分而已。而一些考研的學生雖然考試中分數較高,但是這只限于卷面答題,實際語言應用能力并不好。鞍山市高校外語專業的第二外語一般只局限于日語、俄語,所以學生的語言能力單一。
(四)學生的知識結構單一
目前高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往往只注重外語的學習,而忽視了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比如,作為外語專業的學生,不但要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而且要了解外國的歷史和風俗習慣,以及禮儀,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這樣才能順利有效成功地進行溝通交流。
三、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校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
(一)更新師生的教與學的理念
1. 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其教學理念和方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該了解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理論深入研究,了解其精髓。外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不同之處,所以教學方法的應用不能模式化,一定要與學科的特點相結合。比如文秋芳[4]的產出導向法就是一種適合中高級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方法。教師在實施授課的時候,要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如今,在高校課堂上,多媒體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設備,但是這一現代的教學設備,并沒有從實質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媒體的使用是為了輔助教學,改變枯燥的課堂,使教學內容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僅僅把要說的內容放在上面照著讀。
第三,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互聯網+的時代,互聯網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線下教學模式,為創新人才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5]。線上教學不是形式,而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教學資源,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將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四,外語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全面發展,提升外語的語言運用能力。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啞巴式的英語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所以外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才能培養出聽說讀寫譯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的外語人才。
2.更新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其終身學習理念的培養。
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各種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構建新觀念,引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6]。學生應該在合作中、探究中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互助式的學習,學生各有分工職責,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在學習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探究式學習主要指學生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重視社會實踐、學用相長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高校的外語專業來說,校企合作是培養高質量外語人才的重要途徑[7]。只有讓學生走進企業,走入社會,才能使其真正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意義,才能激發其學習的動力,從而做到以用促學,學用相長。比如:外語師范專業應該與各中小學校以及英語培訓機構進行合作,使學生投入英語教育的實踐中,了解外語教學,了解自身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重視第二外語學習,培養多語種語言能力
只有具有多語種語言能力的外語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外語專業需要適當調整課程設置,重視第二外語的教學。在課程設置上應適當加大第二外語的課時,并且注重聽說讀寫譯專項技能的訓練。比如開設聽說課、讀寫課,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第二外語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高校外語專業應該重視第二外語的考級,這樣能更好地督促學生進行學習。
(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科學素養主要是指科學文化知識等,而人文素養只要是指人的素質與道德品質等。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高校外語專業的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以及文化素養。學生要了解更多的中西方的歷史文化知識,還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歷史文化以及風俗習慣禮儀等。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溝通與交流。外語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社會的和諧發展和新經濟的發展都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在國際交往中,外語人才還代表了國家的形象。高校的人文素質教育主要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和環境的熏陶[8],從而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道德品質。
四、結語
總之,高校外語專業是外語人才培養的基地,肩負著培養高質量外語人才的重任。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高校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行改革與創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產業、新技術的引進以及國際化的趨勢,高質量的外語人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各高校外語專業應該注重外語教師的培養,培養教師具有現代化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從實踐中學習,注重學生第二外語的學習,培養具有多種語言能力的外語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石猛,張體勤.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民辦高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9,19(6):17-23.
[2]張廣勝,王艷玲.學科競賽驅動山東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現代教育,2019(104):1-3.
[3]朱曼曼.新舊動能轉換視域下高校外語教師發展路徑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9(40): 22-23.
[4]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4):547-558
[5]王學武, 韓冰. 應對新舊動能轉換——高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 2019(3):28-29.
[6]劉曉瓊. 新舊動能轉換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機制[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92.
[7]郝妮妮,楊俊茹,谷明霞,劉華偉.高等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有效途徑探析[J].科教導刊,2019(26):15-16.
[8]王雙. 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的意義和滲透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 32(8): 191-192.
(責任編輯:李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