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輝 楊樂
摘 要:橋梁上部結構施工屬于系統性工程,該項工程開展涉及到橋梁上部濕接縫內容。而橋梁上部濕接縫施工效果高低,直接影響到橋梁工程的安全穩定。基于此,立足于實際,在闡述橋梁上部濕接縫施工技術類型的基礎上,對濕接縫施工工藝操作要點進行分析,同時對濕接縫工過程需要把握的質量控制要點探討。希望分析后,可給此類工程提供借鑒。
關鍵詞:橋梁工程;上部結構;濕接縫;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U445.4 文獻標識碼:A
1 橋梁上部濕接縫施工(后澆帶類型)
1)伸縮后澆帶:其主要是以防范溫度變化以及砼收縮而引起的開裂為準,以起到保障結構性穩定的效果。2)沉降后澆帶:結構承重出現偏移或是交界區域承壓不當即有可能出現裂縫,而此類設置正是以此為防范重點。3)溫度后澆帶:顧名思義其同樣是以溫度變化引起砼結構拉裂為基礎,以切實地保障結構的穩定和堅實。4)收縮后澆帶:其主要立足于砼結構的凝結收縮開裂等相關情況,以起到保障結構穩定和堅實的效果。
2 濕接縫施工工藝
1)因施工方面的現實情況需要進行后澆帶的設置,務必要保證其與工程具體結構情況的協調,同時還要預先留設位置,待研究院設計完成才可具體實施。2)對于后澆帶的保留時間,這點同樣應與既定的設計保持一致,如果沒有特別說明,通常應以40天為準:但最為適宜的是以保障施工正常推進為準的60天。3)后澆帶的保護。通常情況下。進行后澆帶的留設以后就應立即對其實施保護,尤其是一些垃圾或是雜物的掉入。一般可借助于在承臺上皮鋼筋上覆蓋木蓋予以防范,但應注意蓋板兩邊較之后澆帶至少應有500毫米的寬度,這樣所達到的防護效果才會更為全面。4)后澆帶的封閉。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就應在后澆帶模板上布設一層鋼絲網,以為后續的施工提供一定的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后澆帶設置,封閉之前都應將混凝土表面的浮漿鑿除干凈,且應使其呈現為毛面,后澆帶中如有雜物也應一并徹底清理,同時還應對其濕潤和完成水泥漿的鋪設,這樣結構性的連接也就得到了切實的保障。對于封閉材料來說,通常應較之澆筑和振搗的強度要高,且后續相關操作的強度也應予以加強,保濕和保溫方面的養護也應保證嚴謹精細,這樣條件下維護至少14天即可。
3 橋梁結構的受力特點
對于橋梁結構體系的形式,常見的是將一聯連續梁或板分成幾段,每段在預制條件下構造完成,后經吊運布置到臨時支座上。相鄰的兩簡支之間進行濕接縫混凝土的澆筑,隨后是墩頂一定長度橋面結構的鋪裝,確定該環節的混凝土澆筑達到既定的強度以后,即可進行負彎矩頂應力束的張拉操作,而連續梁即由臨時支座轉移到永久支座上。由此也就完成了結構從簡支到連續形式的轉換。對于橋梁結構的受力,主要涉及到簡支和連續兩個階段,前期以承受自重和施工荷載等為主,后期則涉及到車輛荷載等諸多內容,而結構也轉變為了超靜定類型。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時間推移有關,由此使得結構內部的力不斷變化,從而對其力的分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4 濕接縫的施工
在濕接縫工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橋梁工程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控制,主要而言,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舊混凝土的清理操作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對其表面進行濕潤并坐漿,這樣才能切實地保障新老混凝土的有效結合。以往的實踐經驗表明,新老混凝土連接面抗拉強度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具體采用的施工縫處理方式,而所實施的針對舊混凝土的去皮就是基于連接面強度的提升,因此應對這方面工作的落實高度重視。
4.2 底模以及永久支座的安裝
支座通常應設置在墩頂的支座墊石上,而其外圍一般會進行底模的安裝,為了避免出現漏漿的不良情況,支座與底模之間的縫隙通常會進行嚴密的密封。底模泡沫板在現澆混凝土壓力下極易出現壓縮,因此前者厚度應較底座略大,其與支座之間的縫隙也應采用膠布予以精細的密封。另外,如果存在支座較高而底模較大的情況,那么此時底模的作用就無法呈現出來,對其的調整可使用木契支撐木模板予以代替。
4.3 安裝鋼筋
鋼筋的綁扎應在構造圖的指導下進行,同樣地縱向鋼筋的焊接也應按照既定的設計標準實施,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具體構造的嚴謹高效。對于因底板受剪鋼筋直徑較大且間距較小,同時縱向兩端伸出的鋼筋長度無法進行有效的連接,這樣也就無法進行后續的焊接。對于幫條焊的情況,勢必會因鋼筋間距小以及焊接條件不佳等現實因素,進而影響到后續底板鋼筋的布置,因此相應的操作以擠壓套筒連接比較適宜,而這也是本工程所用到的一類方式。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應注意實時做好標記,且應保證接頭使用功能的正常。總的來看,這樣的方式便捷高效,同時在質量保障方面也極為顯著。
4.4 安裝預應力束道
通常情況下,預應力筋與管道之間極易出現摩擦,由此必定會削弱應力,而要想改變這樣的情況,一般可借助于預應力束道的位置控制在予以實施。但應注意束道在兩預制梁端與現澆段連接部位不可出現較大的偏差。對于現澆段存在的與預制梁同樣材料的束道,通常應使其與預制梁段的相應束道連接,這樣整個的連接才能更為穩定高效。
4.5 澆筑混凝土
以該段的基本受力情況來看,C55號混凝土的使用會更為適宜。具體操作中為避免混凝土收縮導致現澆段與預制梁的開裂,通常應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脹劑,這樣即能有效地保障預應力的穩定。后續的澆筑和振搗等都應選擇最為適宜的方式和設備,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現澆段混凝土的密實。另外,還應保證其平整度的適宜,這樣整體性的效果才會更為顯著。需要注意的是在澆筑混凝土的過程中,采用的澆筑方式需要按照連續作業的方式進行,同時對混凝土壓力也需要控制。
4.6 養生
混凝土在振搗以及抹平以后,通常應在其上覆蓋塑料薄膜,以起到防范收縮裂縫的功效。混凝土初凝之前則應掀開薄膜進行二次收漿的操作,以保障平整度以及防范裂縫操作的最優化。這些完成以后應再次覆蓋薄膜,而后續的養生通常應以沙袋或草帶為準。
4.7 張拉預應力束及壓漿
這方面操作通常應在現澆混凝土強度達標以后實施,其中涉及到的錨固和張拉等都應在既定的標準條件下實施。后續則是臨時支座的拆除,這樣也就完成了整個體系的轉換。
4.8 施工中遇到的問題
對于濕接縫施工來說,通常只有約50 cm×50 cm的施工空間,因此相應的施工難度往往較大:a.鋼筋綁扎過程中限于縱向鋼筋的影響,箍筋的端頭并不能全部調直,這樣就造成了整個操作的不協調,且效率也大大下降。b.對于底模來說,因頂部埋筋的存在,其只能借助于泡沫板具體實施,而振搗時還應極為謹慎,以免對預應力操作造成不良影響。c.對于現澆施工來說,預制梁板的預埋位置以及梁板吊裝等,都應確保精細高效,這樣整個的施工質量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
5 施工工序的分析與質量控制
原先確定的設計是以安裝臨時支座為第一階段,同時還涉及到主梁的架設以及構造鋼板的焊接等相關操作。第二階段則是現澆梁肋連續段的混凝土澆筑,通常在其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的80%時,即可對墩頂負彎矩實施張拉,而當混凝土強度處在100%時,即可對支座實施拆除,而連續體系也基本完成。后續的變更設計對以上工序進行了調整,其一是現澆梁肋連續段的混凝土澆筑,當其強度達到設計標準的80%時,即可拆除支座,而連續體系即代表完成;強度達到100%時,即可進行墩頂負彎矩的張拉以及剩余面板的混凝土澆筑。然而這樣的變更顯然不利于體系的穩定形成,且對負彎矩的預應力效果造成了極大的削弱。因此,筆者認為原先的設計方案更為合理。為了增強負彎矩預應力鋼束的錨固能力以及達到降低預應力損失的目的,上齒板部位可采用變截面的方式予以實施,這樣一來,即能在增加翼緣板或腹板厚度的基礎上,最終實現降低預應力鋼筋標高和增強負彎矩抗剪能力的理想效果。濕接縫混凝土施工所用的材料應以C55號微膨脹混凝土為準,現澆段以及橋面鋪裝應連同進行,以切實地防范裂紋以及預應力損失的不良情況。
5.1 臨時支架的質量
對于臨時支架來說,為保障其具體施工的質量,所需的材料務必要保證規格等級等都要高,安裝之前還應對其實施精細的檢查。安裝完成以后即可對臨時支架實施拆除,但應注意防護措施的有效落實,且應保證各個環節操作與既定技術操作標準的一致。對于簡支梁的澆筑來說,通常應確定混凝土強度超過橋梁上部結構設計標準的前提下,才可將其臨時支座有序拆除。另外還應注意具體操作過程的嚴謹有序,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整體性的勻稱和協調。
5.2 連續澆梁的質量控制
預制梁板通便都應對其實施鑿毛處理,這樣即能切實地保障混凝土澆筑的密實性,而連續梁的質量也能得到顯著的增強。而對于混凝土粘性的提升來說,不僅要對其具體的施工溫度實施嚴格精細的控制,而且還應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脹劑,這樣即能達到較為理想的施工效果。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連續梁質量控制的過程中,針對接縫位置的處理,需要預留出一定的間距,一般而言要控制在10 cm左右,從而保證整體澆筑的效果達到施工要求。
6 結語
盡管濕接縫現澆部分的施工量較小,但因其操作復雜且極為繁瑣,因此每道工序都應引起高度的重視,以切實地保障其具體操作的質量。只有在加強各個環節施工質量的基礎上,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最終施工效果的高效。
參考文獻:
[1]陳升權.先簡支后連續橋梁濕接縫的設計與施工[J].低碳地產,2016(12):17.
[2]黃慶.先簡支后連續墩頂暗橫梁結構在城市立交中的應用[J].中國市政工程,2014,39(05):84-87+119-120.
[3]尚曉兵.結合實例淺析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措施[J].中國房地產業,2013,28(01):15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