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工作的靈魂,也是培養新聞接班人的思想理論指引。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深刻內涵運用于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培養有理想、有情懷、有擔當的新聞媒體人才。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采編專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4-0011-01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廣西教改項目“將非遺節目采制融入高職傳媒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GXGZJG2018B16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是世界無產階級新聞事業實踐和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與理論的高度概括。高職院校新聞采編專業雖然沒有開設專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但在當前全球化、信息化、媒介化、數字化的時代背景下,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新聞采編專業的教學與實踐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理論基礎、具備全媒體工作能力的新聞人才尤其重要。
一、思想深度決定站位高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高職院校新聞采編專業教育的思想理論指引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黨的一切工作的科學理論,作為引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的思想旗幟。在新聞領域,各級宣傳部門、媒體機構和新聞教育戰線始終把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奠基、列寧繼承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指導思想,并結合中國實際將其不斷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形成了當代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系列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將其視為治國理政、定國安邦,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并且反復強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靈魂,是旗幟,是定盤星,在黨的宣傳思想工作和新聞輿論工作中有著極端重要的地位。[1]
在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中,高職院校培養的是動手能力強的工匠。然而高職院校培養的新聞采編專業畢業生不僅要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更要培養政治堅定,有一定思想深度,善于思考、長于實踐的實用型人才。
縱觀近年來全國173所開設新聞采編類專業的高職院校,絕大部分學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均提到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高職院校只有筑牢思想基礎,才會在新聞采編的教學實踐中提高政治站位,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了解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內外形勢,掌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了解黨和政府關于新聞傳播與宣傳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的意識,增強新聞敏感性,提升新聞業務素質。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者的靈魂,也是新聞教育工作者與新聞學子需要打牢的思想基礎,在專業教育中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是高職院校新聞采編專業的職責和使命,也是新聞學子的必修課。只有筑牢思想基礎,才能夠明辨大是大非,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立志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
二、教學融入深度,理論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全方位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夯實理論基礎,練就專業技能,提高學識修養,力戒淺嘗輒止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新時代,新聞采編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比較全面的理論知識體系,具備全媒體時代需要掌握的文化知識涵養、文學藝術修養、新媒體素養,做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在課程設置和理論教學上,就要強化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新媒體概論等基礎理論的教學。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精髓要義融進教學實踐的全過程,融會貫通,把握未來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認清新聞事業的根本性質,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還要通過對新聞傳播行業和傳媒文化類企業的調研,了解全媒體時代崗位工作過程與工作任務,主動對接“互聯網+”、區域產業轉型發展等需要,形成相應崗位的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最后形成工作過程導向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通過筑牢思想理論基礎,夯實學生的采編專業基礎,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媒體采編制作能力和平臺發布技能,學生才能在科技快速發展、媒介飛速變化的融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積極探索,結合每年行業企業對傳媒人才培養需求情況的調研,形成了符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課程開發體系。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確定了新聞采訪與編輯、攝影攝像技術、圖文編輯和視頻制作包裝、視頻新聞采制、移動網絡編輯、電視專題片紀錄片制作等8門專業核心課程。如策劃與寫作能力培養,貫穿在3年的各類專業課程中,開設有消息與微寫作、新聞專稿寫作、軟文與創意寫作、融媒新聞報道策劃、新聞評論等課程。此外,根據融媒體時代的特點,增加各類新媒體樣態媒介產品采編制作與平臺發布技能的課程比重,開設有移動網絡編輯、影視編輯、視頻直播、報刊編輯與制作等課程;根據泛傳媒行業的就業趨勢,加大公關實務、三微一端運營、媒介營銷等課程的教學力度。以用戶思維、產品思維、整合思維和互動思維推進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
三、加大實踐難度,增加全程參與媒體和泛媒機構的實踐比例,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創新意識和精品意識,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教學和采編技能大賽,練就學生適應融媒體時代新聞采編與制作的技能和新媒體平臺的推送能力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要求遵循新聞傳播客觀規律,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與傳播新技術同行,實現媒體融合發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2]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按照這一要求,在新聞采編專業教學實踐方面以項目實戰為依托,將深刻的理論知識融入具體的教學項目實踐中。2017年至今,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新聞教研室每年在大一新生的新聞采訪課程學習中都會開展全年級的模擬新聞采訪大賽活動。100多個學生分成若干個采訪小組,結合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新聞案例,直面國內外發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突發事件、民生領域事件,特別是結合當地省市的新聞案例,讓學生在大賽過程中發現新聞線索,扮演新聞事件中的人物,再現事件場景和采訪過程。學生身臨其境地模擬新聞現場,模擬新聞事件當事人,感受采訪者與被采訪者的角色體驗,增強學生觀察社會生活,發現新聞價值和新聞采編表達的能力。2017年以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新聞教研室每年都會組織大一和大二學生參加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部分論壇活動、展覽活動,南寧半城馬拉松比賽、環廣西自行車拉力賽等重大活動,指導學生現場采寫各類消息和圖文報道,攝制短視頻和微博等新媒體產品在今日頭條等平臺上發表。近5年來,每年的校內外職業教育宣傳周等重大活動,新聞教研室組織開展同題新聞大賽,新媒體策劃大賽。組織大二學生結合異地專業綜合采風活動,走出校園,到區外省市實地采訪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鍛煉團隊與個人新聞采訪策劃及合作制播能力。每年的暑假和春季學期,分別組織大二和大三學生到各類新聞傳媒機構和文化傳播類企業頂崗實習,熟悉各類媒介的采編運作流程,鍛煉新聞采編能力和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每年大三的畢業設計,組織學生運用綜合能力分組策劃采編紀錄片、專題片。特別是近5年來組織采制了40多部廣西和周邊省份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記錄和傳揚民族文化瑰寶,助推地域文化傳播。其中的優秀作品在廣西電視臺、部分采訪地的市州級臺、縣級臺和網絡新媒體等多個平臺播出。紀錄片《侗畫人家》《金鳳騰飛》《錦繡南寧》等優秀作品參加全國首屆大學生影視作品大賽、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編輯創新大賽、首屆廣州國際城市影像大賽中頻頻獲獎。多部新聞作品和視頻作品在全區大學生新聞采訪大賽、影視大賽和征文活動中獲獎。
按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要求,近年來,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多方努力,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新聞發現能力和較強的新聞敏感性、新聞價值意識,使學生能夠在復雜的社會信息流動中辨別、抓取新聞事實,熟練掌握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業務技能,增強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積極創造意識,鍛煉開放前沿的新聞思維,以適應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的發展需要。[3]
四、結語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所有新聞工作者心中的魂、骨中的鈣。高職院校新聞采編專業不能培養一批沒有靈魂、沒有情懷的機械文字匠、技術工,而是必須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深刻內涵運用于教學、研究及人才培養等各個環節,培養有思想、有情懷、有擔當、一專多能的新聞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鄭保衛.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十二講(序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
[2] 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N].人民日報,2016-02-20.
[3] 廣西職業技術學院舉辦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座談會[DB/ OL].廣西新聞網,2020-01-10.
作者簡介:盧華厚(1968—),男,廣西河池人,研究生,高級記者職稱,廣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專業負責人,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傳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