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摘要: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夠陶冶小學生的音樂情操,而且還能夠提升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本文即是在闡述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和豐富教學方法三個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傳統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模式已不再滿足當今時代教學發展的需要。我們知道,小學音樂教學承擔著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作用,而其中的音樂欣賞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過欣賞美好的音樂,學生可以感受到音樂之美,激發音樂學習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情感的養成,起到啟迪智慧,促進身心發展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小學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為了發揮音樂欣賞課程的作用,教師應該認識到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尋找合理的課程切入點,激發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使其發揮合理的學生培養的作用。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現綜述如下。
一、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音樂理論傳輸
任何知識的形成都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而且兩者互為依托,理論支撐實踐,而實踐則是對理論的踐行。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老師往往過于重視音樂理論知識的傳輸。其實單從音樂知識教學的角度出發,這種教學方式并沒有錯,但是因為小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在接受教學老師所傳授的音樂理論時總是感到有所障礙,或者說難以真正有效理解這些音樂理論。久而久之,學生還會失去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這顯然與小學音樂教學的初衷相背離。
(2)忽視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的知識教學以老師的知識傳輸為主,而學生只能被動性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夠將音樂知識傳輸給學生,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當今的小學音樂教學也是如此,教學老師始終采用灌輸式的方式傳輸音樂知識,而學生具體能夠吸收多少則不甚了之。小學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自身的音樂技能,而不是僅注重是否將音樂知識完整地傳輸給學生。或者說,即是老師傳授給學生再多的音樂知識,學生吸收不了,這種教學的效果等于零。
(3)教學模式單一
小學音樂老師在開展音樂知識教學時,總是按照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而且極具單一化。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對于所學音樂知識的吸收,而且也降低了小學音樂知識的趣味性。小學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氛圍活躍的課堂,是小學生展現自我的舞臺,但是學生的這種天性卻收到了遏制或者束縛,這不利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
(1)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老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時,其首先應當注重小學生對于音樂欣賞學習興趣的激發。因為只有激發起小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學習興趣,其才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欣賞的學習當中。反之,如果學生對于音樂欣賞的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其就不會投入到小學音樂知識的學習當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也就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具體而言,激發學生對音樂欣賞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生活化教學、趣味教學等,具體可以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們的特點進行選擇。例如,在教學“清晨”一課時,教學老師可以咨詢學生:“同學們,清晨起來你們都會做些什么呢?”學生:“清晨起來之后會洗漱,然后吃早飯、上學。”老師:“假如這一天是周末呢?”學生:“我會待在家里睡覺。”/“我會看電視。”/“我會讀書。”/“我會陪爸爸跑步。”老師:“同學們的起來的活動類型有很多,但是老師聽上去一點都不美。”學生:“那老師您清晨起來會做什么?”/“怎么樣才算是美呢?”老師:“清晨聽到公雞叫,喔喔。推開窗們,迎著晨曦,今天又有一個艷陽照。”此時,教學老師可以采用唱歌的方式表達自己認為的清晨之美,進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展開“清晨”一課的學習。
二、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
在開展小學音樂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老師需要經常性地和學生進行溝通,而不是僅注重音樂知識的傳輸。因為只有與學生溝通,才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們的音樂欣賞學習狀態,也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音樂學習。而且,教學老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自我表達,這樣才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也才能夠保證最終的音樂知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晚風”一課時,教學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表達自己對于鄉間晚風的認識,并且從中挖掘和“晚風”音樂教學中的相關內容,從而進行串聯,似乎這首音樂作品就是學生創作的一般。在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歌唱“晚風”這首歌曲時,要引導學生談一談對這首音樂作品的認識,是否存在自己感覺不滿意的地方,然后又該如何改動。這個過程也正是教學老師向學生傳輸音樂知識的過程。
三、豐富教學方法
在開展小學音樂知識教學時,教學老師不要采用一種方法,而是需要經常性地變換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學生們的音樂學習興趣,同時也才能夠更好地傳達教學知識。比如上文所提到的生活化教學、趣味教學,以及問題引導教學、小組合作教學、競賽教學、表演教學等。教學老師既可以變換不同課程的教學方法,也可以將不同的教學方法融匯在一堂課的教學當中。比如教學老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方式導入教學,然后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學習,最后教學老師再采用表演的方式檢查學生們的音樂學習情況。如此既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們的知識學習方式,同時又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不是一件簡單、輕松的工作。音樂是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門藝術,通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創造力、想象力,在實際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基于音樂教學基礎理論下,不斷豐富教學形式,有利于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侯海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華夏教師,2019(06):58.
[2]齊永靜.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情感體驗與表現[J].新課程(下),2019(02):256.
[3]魏丹.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率的策略探析[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中心校北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