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清梅
摘 要:在落實新課改理念的背景中,樹立語文課堂核心素養已經是眾多課研工作的關鍵內容。古詩詞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除了可以帶給學生淵博的文學知識,也是有效增強學生意識修養的重要載體,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所以在古詩詞相關的語文課堂上可以注重核心素養的融合,把部分教學中的意識形態與核心素養的理念相結合,在點滴細微處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把握核心要求。遵循新課改的發展是教育教學觀念轉變的必然趨勢。本文通過研究核心素養的主要理論,對高中古詩鑒賞的相關教學模式提供具體的策略建議。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鑒賞;核心素養
一、高中語文提高古詩獎賞方法的必要性
結合語文核心素養進行古詩鑒賞要求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古詩詞審美能力和審美品質的關注,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同時,由于古詩的特殊文化性質,其身上蘊含了古典先輩們智慧、思想的積累和沉淀,更需要老師們引導著學生們注重弘揚和傳承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古詩詞最重視的部分除了文言辭藻之外,更多的還是美妙意境的營造與展現、作者精神世界的構建和表達,相互交融有彼此共生,達到一種美學層面的完美滲透。教授給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文學藝術感悟,對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
二、高中語文古詩鑒賞方面存在的問題
(1)應試心態,興趣淡化
在高考的《考試大綱》中,對古詩類知識的試題設計大多數都是較為淺顯易懂好閱讀的古代詩文。高考規定的欣賞詩詞部分,為高中語文提供了64首古詩詞內容,大多數學生會在理解古詩大意的進行反復的閱讀和背誦。但在,存在著一部分學生將背會、不寫錯字別字當做自己學習古詩、鑒賞古詩的目標,然后對一篇詩詞開始重復的死記硬背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的態度,忽視了對古詩鑒賞能力的學習和提升。
(2)架空理念,教法模糊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語文老師在進行知識傳授時,對語文核心素養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具備表現力與創新精神,認為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不切實際,依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將知識灌輸作為學生們的終極學習目標,然后通過大量的題海戰術和“填鴨式”教學來提升學生們的成績,目的直至應試。有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詩詞鑒賞的過程中,過度的依靠教輔材料,套用傳統刻板的古詩詞教學方法,讓人只會感受到枯燥無趣,它對學生日常生活也完全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且根本無法上升到詩詞藝術的境界,更別提什么美學的欣賞,核心素養教育如何能開展的下去。
三、高中語文古詩鑒賞方法的有效措施
(一)整體帶入,感悟詩詞之美
1.感受漢字、音韻之美
古詩詞的語言精練準確,短小精悍,例如五言七律等體裁的古詩,往往在短短的幾個字符間便能蘊含著無窮的情感與內容。中華文字博大精深,漢字之美,音韻之美更需要學生們深入到古詩的情境中去,對這些文字進行仔細的錘煉與琢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著學生們將自身的情感帶入到所學故事中,然后去體會其中的漢字、音韻之美。例如粵教版高一語文的《短歌行》一詩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中,“悠悠”二字,在閱讀背誦的時候,體會這一詞語中所蘊含的情思連綿不斷的意味。
2.感受意象、意境之美
古詩詞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作者大多的借助語言來描繪具體場景,要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些意象才是重點,通過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感的交相輝映,使文字被賦予深遠的意義,環境造就出濃郁的情感。這一切又都是意象表達的結果。用心體會只是美的開始,也是主客觀形態轉換的關鍵一步,要融入其中,通過情感將客觀因素牽引起主觀意識的共鳴;感知會觸發想象,在想象之中迸發出情與感的認知,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所在。教學實踐是要汲取智慧,對詩詞情感的理解能夠依托于現實世界來延展出新的領域,情景雖然可以交替,主導卻還是個人的聯想,體會這些意象,就是審美的形成,獨特性的情趣與感官就來源于此。
3.感受情感、價值之美
詩詞也都是古人精神世界的傳遞,其創作過程往往與周邊環境的激發和主觀意識的醞釀密切相關。作者將這些表達出來,其實也是在講述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同時在情感的承載方面,往往體現了當時的人文和精神。狂放不羈,浪漫滿懷的李白、天真自我宛如謫仙,歷經世事、依舊橫眉冷對,只為百姓謀福祉的杜甫,瀟灑自然的蘇軾,將人生的透徹展現到了極致,陶淵明則是不慕權財,縱飲高歌的絕世才人......感受這些作者的詩詞佳作,是學生理解審美和體會精神震撼的最好途徑。教師應關注詩詞的審美教育,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的意識形態成長,追求真善美。
(二)拓展延伸,豐富教學內容
古詩鑒賞課堂內容的設計,應該充分與生活中實際相結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能夠幫助然學生結合當下的生活環境來有效的提高古詩鑒賞能力。例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節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可以組織大家一起觀看這些節目內容,也可以巧借東風,組織自己的詩詞活動。或者趁佳節來臨之際,緬懷古人優秀作品,鼓勵大家互相學習,并且積極表現自己。學習古詩時,老師應該學會借助多種形式營造具體氛圍,通過環境的影響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能幫助學生感受詩詞文化的精髓,而且能引導學生關注古詩詞和社會現實。
(三)信息融合,構建多元課堂
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開始廣泛的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幫助構建多元化課堂,例如,朗讀音頻、視頻、PPT等手法來構建一個信息化的課堂,對于學生們的古詩鑒賞也很有幫助。例如在粵教版高一語文第四單元的《飲馬長城窟行》一詩中,考驗的是學生對古詩情感表達上的鑒賞,老師與其灌輸式的講解,不如通過平板電腦、padlet討論平臺等信息化交互平臺,讓學生自由地發表看法,相互的交流。老師再從中切入,加以正確指點,這樣學生的古詩詞學習和鑒賞才能夠良性的循環。
參考文獻
[1]馬曉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少教多學教學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13.
[2]何凌.多向切入多元解析——以《夢游天姥吟留別》為例談古詩鑒賞[J].語文教學之友,2018,37(11):36-37.
[3]石惠珊.指向核心素養涵育的古詩教學策略的轉變——以人教版《語文》必修3《秋興八首(其一)》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28):36-38.
[4]林兆秀.新課標背景下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試題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9.
[5]馬丹平.基于“審美鑒賞與創造”的高中古詩詞美育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