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存在,而在廣大農村更加突出。要解決農業農村的發展問題,需要一大批面向農村農業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通過發展職業教育,解決農業后繼有人問題,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實現鄉村振興發展;通過建設鄉村振興學院,實施“三大工程”, 培育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軍、 主力軍、 生力軍,這是當前行之有效的重要舉措,是解決農業農村發展問題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職業教育;新發展階段;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農村發展的問題始終是國家關注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開展職業教育的優先事項。農村的落后現象是社會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實現國家全面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社會經濟發展長期以來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近年來,經濟發展的重點也在逐漸向改善農村職業教育上轉移,為了更好的推廣農村職業教育,我們需要了解農村職業教育。在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上學術界提出了許多建議,包括加強溝通協調和建立農村職業教育多方利益有關者機制,以協同方式發展區域經濟,增加對職業教育的投資、增加教師隊伍和改善農村職業教育的條件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加強人才的定位支撐和實現精準的減貧等等,學術界開展的研究為進一步加強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新時期的農村職業教育研究必須結合農村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戰略,符合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正確確定教學內容和方式,農村職業教育是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固有要求,也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人才的重要途徑。
一、職業教育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
職業教育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的世界背景之下,影響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因素已經不再是經濟發展水平 , 更重要的是這個地區的文化創新能力。要促進鄉村走上富裕的道路,并不是要為這個地區提供盡可能多的商業投資機會,而是要提高農民自身的文化創造能力,通過發展職業教育不斷提升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這樣他們才能夠具有創造財富和發現財富的能力。農民在職業教育中,能夠不斷增強在經濟市場中辨別是非的能力,培養新時代的創新型農民,不斷增強農民的綜合能力,提高農民勞動力市場的競爭力水平。同時要立足于中國農村發展道路的特殊性,根據每個村,每個縣的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二、職業教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向深度發展
職業教育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不斷向深度發展,我國必須將農村實際發展與戰略發展相結合起來。利用職業教育不斷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增強農民勞動力的綜合素質。使得農民勞動力成為復合型技能人才,不斷地挖掘到農民內部多重潛力發展。積極培養各種類型的農業人才,增強技能人才的發展空間,為他們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人是一切生產力的動力源泉。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只有通過職業教育不斷增強農民的職業技能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夠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深度發展。
三、多類型產業發展助推鄉村職業教育的振興發展
在農村開展職業教育的普及,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推動農村的產業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以及不斷提高農村的思想文化創新力。以農村經濟,政治,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助推農村產業多樣化,提高農村產業結構水平。要依據當地特征,對當地進行精準規劃,以不同的發展措施對不同的鄉村類型進行指導。同時必須要豐富農村的產業發展類型,推動農業向多類型產業發展,增加農業發展的多種可能性,推進多種產業交叉融合發展,培育新興產業發展潛力。
四、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困境
長期以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一直都比較大,在鄉村開展的職業教育與其他的工作一樣,一直都在努力打破城鄉之間的鴻溝,實現城鄉的平衡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是在城市化背景下進行討論, 教育的重點是轉移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并不是進行大規模的非農職業培訓。與城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相比,農村職業教育主要是促進農村勞動力實現人才轉型,這也是農村職業教育長期可持續性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目前,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還面臨以下若干挑戰:第一,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條件比較差。農村的基礎教育設施與城鎮的差距則更明顯。第二,農村職業教育的資源不平衡。不可否認我國還存在一些資源不平衡的現象,職業教育是“生存教育”,不符合農民的實際需求,選擇教育資源最終造成了所謂的階級性。側重于適應性農業的農村職業教育政策已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農村職業教育的培訓要使農民能夠從中獲益,這樣才能改變他們對農村職業教育職能的看法。第三,農村職業教育中教師短缺。教師是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有力保障,但在農村地區,教師在教育中的留用和使用仍然存在問題。缺乏政治指導以及農村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的延誤削弱了教師的靈活性,農村地區職業教育要增加職業指導,這意味著對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增加。第四,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與農村發展的需要脫鉤。盡管農村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農村地區提供服務,但農村地區的職業教育趨勢是在城市化背景下發展現代化的農村職業教育,主要目的還是促進現代化的農村發展,所以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需要建立一個與城市社會經濟狀況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體系。
目前全省共有 9 所高職院校參與了“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培育工程,分別是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業技術學院、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生物科技職業學院、荊州職業技術學院。目前已經開設的專業有現代農業技術(分種植方向、養殖方向)、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分種植、養殖兩個專業方向)、農業裝備應用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電子商務、旅游管理、市場營銷、建筑工程技術、中小企業創業與經營、園林園藝、財務管理、經濟信息管理(農村經濟管理方向)。所開設的專業高度契合鄉村振興戰略實際,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前瞻性。通過多方努力,力爭培育一大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三農”人才,能夠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帶領地方群眾脫貧致富,真正成為當地脫貧攻堅的“領頭雁”,鄉村振興的“頂梁柱”。
參考文獻:
[1]郭 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現狀及發展前景探究[J]. 人力資源管理,2018,(6):523-524
作者簡介:
姓名:羅頻宇,性 別:男,民族:漢,籍貫:甘肅會寧,出生年月:1976年1月28日,畢業院校:蘭州財經大學,學歷:研究生,專業:金融學,學位:碩士,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教學及應用研究,工作單位: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