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妹
摘要:深度學習主要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主地完成對知識的剖析,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能力。深度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和綜合能力,受到許多教師的關注和應用。下面本文就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學習;開展
前言:
傳統的數學教學常常采取“教師講,學生記”的方式,這種教學狀態十分的穩定,但是學生卻長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對于教師的依賴心理非常強,導致學生的學習思維十分僵化,對于學生長期的學習發展而言是極為不利的。深度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數學活動提出的新要求,能夠讓廣大小學生實現全面、持續、協調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學習的現狀分析
(一)數學知識零散化和模塊化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數學知識都是比較零碎散亂的,但是其中的知識又是錯綜復雜、相互聯系的。但是對于大部分小學生而言,他們無法將不同模塊或者不同的知識點串聯起來,這就導致了他們對于數學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無法把握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對于學生數學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運用分析評價數學學習過程的能力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大部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只留存在淺層次的學習之中,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將它當作一項學習任務,僅僅只是為了獲得較好的學習成績。這也讓學生對于學習目的不明確,往往只是機械被動的記憶相關的知識點,將教師講解的解題方法進行生搬硬套,對于而對于題目背后的內涵并沒有太多的理解。
(三)數學學習方法十分單一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的性格存在著這一定的差異,思維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的方法。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并沒有差異,導致學生的發散思維無法得到充分的鍛煉,學習方法十分的單一。
二、在小學可數學課堂中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數學學科都是相當枯燥乏味的,要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轉變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固有印象,就要求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巧妙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創設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關于《百分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給出百分數的定義之后,就可以結合生活經驗,創設以下的教學情境:我校圖書館已經有了1500冊圖書,今年購進圖書12%,請問今年我校圖書館一共有圖書?在之前的學習之中,學生已經掌握的有關乘除法的知識點,所以在本題中就可以利用之前的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實現百分數和分數之間的轉化,喚醒學生的學習經驗,將前后知識的深度聯系,提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積極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對于小學生而言,除了要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以外,還要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并且在此基礎上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教師要及時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深入研究不同的教學方法,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關于《平移》的相關教學之中,我就創設了“小金魚吃小蟲”的游戲,通過小魚在格子中的移動說明平移的問題。然后學生在實際操作小金魚移動去吃蟲子的游戲之中,需要準確判斷金魚在格子中的移動距離,就會得到圖形平移的特點,即前后圖形中同一個位置平移的距離都是相同的,而圖形移動的距離和它在同一點移動的距離是一致的。通過這樣的趣味性游戲,學生對于知識探究的欲望也得到了激發,在游戲中進行深度學習,探索知識規律。
(三)提高數學知識的聯結
每個數學知識點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同板塊的數學知識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重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聯結能力,增強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的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原理、概念以及法則,引導學生內化知識結構,形成屬于學生的知識脈絡體系。
例如,在北師大版的小學六年級有關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相關教學之中,教師就應該充分意識到不同知識點聯結的作用,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聯結能力。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平移、旋轉或者復制三角形得到平行四邊形,在對于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之中,也可以將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式兩者相互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構建與圖形相關的知識網絡結構。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數學聯結能力,也是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關鍵所在。只有找到不同知識點的之間的關聯性,才能更好的實現深度學習。
(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大學習的深度
在深度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當學生有強烈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他才會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分析,甚至還會和教師進行溝通,共同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樣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所以說在日常的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學會適當的放手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關于《統計與計算》這一教學內容時候,教師就可以通設置一定的任務,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加深學生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主的進行分組,然后為學生設置一定一個主題任務,比如說,統計班級學生零花錢的平均數或者是家庭每月電費的平均數。通過分組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競爭性,增強教學的效果。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創造合適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師而言,要充分意識到深度學習的重要性,加強對于教學方法的探索,因材施教,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參與度。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媛媛.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J].教師,2020,(4):58-59.
[2]劉倩.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現狀與優化策略[J].小學時代(奧妙),202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