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俏尹
【摘要】小學低段是學生發展語言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期。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采取有效的低年級語用課堂策略,從學生年段學情出發,創設語用環境,關注語用閱讀教學,奠定低年級學生的語用基礎。本文將從學段語用意識的構建、閱讀語用能力的提升和語用表達環境的創設這三個方面,論述以“語用”為核心的小學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語用;低段閱讀;教學策略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的綜合運用與人的交往息息相關,從小培育學生的言語表達和運用創造能力顯得尤為關鍵。語用教學應從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入手,依據學情深化學段意識,強化低年級學生的語用訓練,為學生語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統籌兼顧,構建學段語用意識
語文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學會把握和運用語言形式和材料。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和學段學情,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語用要求側重于對字詞的解讀運用和基本句式的應用。因此,閱讀教學以落實詞句及了解句子的內部關系為重點,在訓練學生表達的基礎上展開。我們要在把握文本的總體脈絡的基礎上,貼近學生語用的最近發展區,啟發學生進行規范的言語表達。
閱讀課堂教學,不僅要體現語用的高度,還要具備語言教學活力,從重視課文內容的理解到對文本的運用。學生是語用的主體,要從學情出發,建立符合學生實際的語用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通過對文本語言形式的提取、重組和轉換,巧妙地將學生從課堂提問中釋放,從而在活學活用中,體悟語言情趣,深化閱讀理解。
二、立足文本,提升閱讀語用能力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語用的閱讀教學,要在充分發揮閱讀作用的前提下,整合性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能力加以訓練。教師可以立足文本語言,將語言優美的教材作為例子,讓學生體會到言語之美。
(一)扎實字詞教學,積累語言基礎
字詞是打開文本奧秘的鑰匙,是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子,它是學生順利閱讀的基石。低段閱讀教學應以字詞為重點,聯系字形字義,落實生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部編版語文教材文質兼美,意趣盎然,是學生體會語言、積累語言的優秀范例。在扎實落實識字教學以后,教師可利用課本資源讓學生由熟記、抄寫文本中的詞語,進一步開展擴詞、歸類等形式來豐富孩子的詞語積累,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詞語運用能力的目標。詞語教學中切忌囫圇吞棗,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關鍵字詞表情達意的作用,最終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素養。低年級孩子盡管識字不多,但通過反復的閱讀,能增加識字量,提升文本的閱讀自主性。學生充分地朗讀,讀得有滋味、有情趣,豐富閱讀體驗,進而實現語言積累和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緊扣典型句式,掌握表達方法
部編版教材選入的課文是學生品悟語言和學習習作的經典范例,所以教師要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將文本體悟與句子訓練相結合。教師應關注文本語言的訓練點,挖掘文本語言的遷移點,發散文本句子的內涵感悟。教學中要巧設練習,引導學生在模仿、說話和創造性表達中,充分訓練對句子的感悟和自由表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獨特的語句進行感悟體驗,再讓學生進行形式化的仿寫。如《我是什么》一文中,引導學生仿寫“在……在……在……在……”的句子;《曹沖稱象》中,對比喻句進行初步仿寫。句子是語言完整表達的基本形式,學生對典型句式的吸收和內化,是其運用語言文字的保障。我們要落實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語言積累,掌握語句的表達方式,提高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用語言的規范性、藝術美以及思想美,培養學生的閱讀創造思維,拓展文本語言訓練的空間。
(三)品味文本奧秘,探究篇章形式
語用教學在閱讀課堂的建設,關鍵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運用,習得篇章的表達方法。教材資源十分豐富,每篇課文都各有自身的表達順序和謀篇布局,在低段閱讀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感知、揣摩課文例子,并運用于習作實踐。語文教學指向語言表達,我們在解讀閱讀文本時,重點關照學生寫的能力,使學生的語用能力在一次次情感表達和揮筆潑墨中清晰流暢起來。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要求學生按順序先連好小蝌蚪各個時期的發展圖片,滲透了事物發展的布局方法。在《烏鴉喝水》一文中,讓學生發散思維想象烏鴉如何換一個方式喝到水,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改寫。知“句讀”,斷文章,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一文中,通過蝌蚪、水泡、水珠等事物,使抽象的標點符號在低段學生認知里具體化、形象化。體會標點符號的運用和閱讀文本的語言魅力,使學生在模仿篇章的基礎上能夠展開創造性的表達。通過補寫、續寫和改寫文本等形式,開發學生語用潛能。
三、評價引領,創設語用表達環境
低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情感會在教師積極的評價中凹顯出來,所以我們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實施基于語用的有效評價策略。我們要關注語用內涵,創設語用環境來進行語言訓練,進行有針對性的語用評價來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語言創造能力。低年級學生經常出現語句表達不完整性等問題,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們經常使用這樣的評價語:“你能把這個句子補充完整”或者“你能完整地說說這句話嗎”等等。關注語用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更要關注學生語言思維的邏輯性。低段課文中經常以簡單的情節故事貫穿課文始終,訓練學生進行課文內容復述,有助于深化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通過創設有效的語用環境,可以讓孩子在自評、互評等活動中實現評價與表達的共生共長。學生在語用實踐中,將習得的語用知識和技巧靈活化為己用。因此,我們要在課堂上緊扣語用核心,指向語用評價,幫助學生學會完整規范地表達和運用句子,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劉芹.低年級閱讀教學“語用價值”的深度思考[J].小學教學研究,2017(11).
[2]王銀菊.回歸本位,指向語用——淺談低年級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J].課外語文,2017(13).
[3]賴珠嬌.指向言語解讀落實語用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6).
[4]王崧舟.核心素養下的語用教學[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