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穎飛
摘 要:興趣是學習活動展開的內部驅動力,也是小學生從事某一數學活動的心理傾向。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構建趣味化的情境,進而維持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本文筆者以小學數學這一學科為主,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生活情境;信息技術;游戲活動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對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數學常常以文字、符號、數字等形式呈現到學生面前,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枯燥感,這樣不利于學生興趣的提升,甚至會使學生本能地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對此,教師作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學生的認知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教學活動,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此加深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
一、引入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大多數來自生活,并作用到生活中,可見,數學學科與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可借助數學知識的這一特點,將生活因素滲透到課堂中,這樣能夠使學生融入到熟悉的環境中產生探究欲望,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強化他們對數學學習知識的求知欲,從而推動學習活動的進一步展開。
在“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體會小數的含義,筆者首先提出問題,即: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同時,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如:鬧鐘、足球、文具盒,超市的一角馬上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此時,筆者提出:“這些數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這便使學生馬上融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為后續“認小數、讀小數”奠定情感基礎??梢?,結合生活情境,能夠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最終使他們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二、借助信息技術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數學相整合的模式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信息技術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降低學生理解新知識的難度,還能夠豐富課堂教學方式,給學生多種感知覺的沖擊,以此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樂趣,進而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在“平移”教學中,為了使學生通過圖形的平移產生學習興趣,以此幫助他們積累成功的體驗,筆者首先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展示“關窗、拉黑板、升旗、纜車、火車在筆直的鐵軌上開”的視頻,這樣的動態視頻給學生視覺沖擊,以此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同時,為課堂注入了新活力,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明確了學習主題,進而幫助他們對圖形的平移有了深刻的認識。此外,為了使學生感受平移的過程,并使他們掌握平移的方向,筆者再次以動畫的方式演示小船圖和金魚圖運動的過程,使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到平移的過程,以此幫助他們掌握小船圖和金魚圖都是向右平移。
三、展開游戲活動
相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小學生更喜歡參與到游戲活動中。因此,教師應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不斷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游戲活動中,將數學知識賦予趣味化的特征,這樣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活動經驗,使他們切實體會到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此外,小學生具有愛動、愛玩的特征,如果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游戲活動,則能夠給學生更多能動性發揮的空間,從而使他們的學習活動富有色彩。
在“可能性”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活動中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可能的,有些是不可能的,筆者首先指導學生展開“摸球”游戲活動,即: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有兩個球,一個黃球、一個紅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摸球,一共摸10次,并按照順序記錄每次摸出球的顏色,最后由各小組代表展示摸球的結果,進而使他們認識到每種顏色的球都有可能摸出。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既使得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還激發了學生的思考,以此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由于小學生具有其自身的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為他們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展開積極的學習活動,還能夠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學習行為,進而增加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霞.論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5(3):93-94.
[2]蔡杰.小學數學興趣教學初探[J].小作家選刊,2017(9):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