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梅玉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普及,小學數學的教育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由于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自身缺乏合理的教學手段,無法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限制了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快速增長。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以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教導學生,改善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生活化;教師;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的教育多以基礎知識、技能為主,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會嚴重影響其未來的學習成長。當下時段部分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重心更傾向于理論知識的傳輸,忽略了小學生的學習情緒及現階段知識的掌握與否。對此,教師應站在小學生立場上客觀的進行問題分析,選擇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小學數學的教育,使小學生課堂學習更加高效的同時,推動小學生數學教育的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的含義及作用
生活化教學是教師利用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事物與數學知識相互結合,發揮其更加熟悉生活事例的優勢,促進小學生現階段教學內容的吸收掌握。教師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降低小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抵觸心理,改善學習狀態的同時,提高學習質量。
二、生活化教學手段的具體應用
(一)在生活游戲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個人傾向意識,是小學生能否主動學習的關鍵影響因素之一。生活游戲教學是教師結合小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天性,利用生活中玩耍的游戲作為教學載體,使小學生在輕松歡快的游戲氛圍里掌握現階段的數學知識,放松小學生身心狀態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動力,保持小學生頭腦思維的敏捷性。所以,教師可以在生活游戲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加減法運算”時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生活游戲活動鍛煉運算能力。教師提出問題由小學生進行搶答,首先答出正確答案的學生計一分,最先累計七分的學生獲得勝利。“同學們,請聽第一題,5+7等于多少”教師說出第一題,一位小學生迅速回答“老師,等于12”。“這位同學反應很快,大家注意聽第二題,6+3-4等于多少”教師記下得分后提出第二題,另一位小學生不甘示弱進行搶答“等于5”。在搶答游戲中,小學生不僅可以鍛煉加減法的運算,還可以強化數字的反應力,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數學數感的培育。
(二)在生活情景教學中提升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那必然要歸于生活,應用能力即為小學生將掌握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的能力。生活情景教學是教師運用巧妙的語言為小學生營造特定的生活情景并讓小學生置身其中,在情景模擬中進行知識學習,活躍課堂氣氛并強化小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在生活情景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節中教師可以營造生活中的購物情境,假設商店牛奶3元一罐、火腿腸2元一根、面包2元一個,手中有20元錢,如何購買可以用完所有錢且可供兩位小朋友早餐食用。一位小學生主動回答“老師,我會選擇購買兩罐牛奶、五根火腿腸以及兩個面包,這些商品加起來正好20元,然后兩位小朋友剛好每人一罐牛奶、一個面包以及兩根半的火腿腸”。在模擬購買商店商品的情景中,可以豐富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增強小學生對于人民幣認知,鍛煉加減運算水平,實現應用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可以發揮小學生在生活中的“主導地位”,提升小學生對于生活中數學知識的親和力,讓小學生在更加熟悉的生活環境里保持充沛的學習活力,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掌握的同時,推動小學生數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啟響.生活引導,強化理解——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11):31.
[2]張亞麗.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施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2018(41):48.
[ 3]田治勤.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中的應用[J]. 中外交流, 2018, 000(009):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