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紀錄片憑借其包容性強、交互性強、傳播迅速、形式靈活多樣等特點,逐漸成為取代文字和圖片的一種內容消費新形式。在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歷史那些事》借助設置對立話語、故事化敘述等敘事策略講述歷史中的經典人物和精彩片段,為紀錄片傳承傳統文化積極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紀錄片;年輕化表達;傳統文化;《歷史那些事》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19-0118-02
《歷史那些事》是嗶哩嗶哩的原創作品,其自我定位是“實驗性”的歷史文化紀錄片,表現為給歷史開個“腦洞”。作品刻意通過“實驗性”將其與傳統紀錄片區別開來。它尊重傳統紀錄片注重紀實,強調真實性和客觀再現,注重借助親歷者、知情者的同期聲和歷史文獻的畫面來佐證真實性等特征;而有所不同的是,這部紀錄片在強調傳播內容忠實于歷史之外,在形式上大膽創新,追求年輕化的表達。這里的“年輕化表達”是指作品在掌握年輕觀眾的觀看特點基礎之上,為其量身打造的適當的表達方式,比如風格多變、大量鋪“?!眮碓鰪娀有?,實現故事化的敘述等等。
一、設置對立話語
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弘揚主旋律正能量,引導用戶回歸正確的價值取向,脫離低俗是其共同的職責。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痹鯓幼屇贻p觀眾輕松、愉悅地接受作品的引導?很多創作者進行了探索?!熬实墓适略谥v述時總是圍繞著充滿感情負荷的一至多個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展開,比如成功/失敗、忠誠/背叛……”《歷史那些事》通過在每個單元設置對立話語來引導觀眾對內容形成正確的認知。
紀錄片各單元的構成沒有按照傳統歷史文獻類紀錄片常見的時間順序的敘事思路,而是將每集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比如第1季的8集,從《在下東坡 一個吃貨》(蘇東坡)、《我在我家偷文物》(末代皇帝溥儀)到《請回答604》(隋文帝楊堅)、《愛發彈幕的乾隆同學》(乾?。?、《古戰場二三事 兵器篇》等。第2季已經推出的4集包括《從頭開始》(頭發與脫發之憂)、《請叫我易安大人》(李清照)、《辛家棄疾的憂郁》(辛棄疾)、《原來你也是“貓奴”》(貓與人類)。選題沒按時間順序排列,也沒有清晰的邏輯關系。時而關注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時而關注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動物、兵器,或者是困擾人類的某個問題,觀眾難以預測下一集可能關注人類歷史的哪個片段。多元的選題體現了本部紀錄片追求多變、創新的創作原則。
為滿足年輕觀眾碎片化的觀看需求,創作者努力把每一集都打造成精品,通過設置對立話語,增強作品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在下東坡 一個吃貨》中,按時間順序,講述了蘇東坡被貶謫異地,創造了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豆腐、東坡肘子等美食。體現了東坡物質上的匱乏與精神上的富足,眾人的趨炎附勢、患得患失與蘇軾的進退自如、寵辱不驚等對立的元素,以突出蘇軾精神、品質的難能可貴。在本集的結束部分,借助畫外解說和片尾曲傳達了蘇東坡的積極生活態度:雖屢遭貶謫,卻堅持用美食裝點人生,用食材溫暖生命中的苦難。
二、故事化的敘述
《歷史那些事》吸引觀眾的重要原因是,每一集都講了一個好故事,都很好地完成了講故事的任務。傳統紀錄片注重記錄實景,借助畫面與解說的完美搭配來共同完成敘事。這部紀錄片選擇用專業演員的精準表演和莊重的畫外解說來完成敘事。設置懸念、強化內容的邏輯關系是完成故事化敘述的主要手段[1]。
比如在《我在我家偷文物》中,開頭用模糊的夜色、神秘的交易,配以畫外解說設置懸念:“為什么宮里人能把宮中的藏品順到宮外,而且肆無忌憚呢?”然后以解說“這要從清之后的故宮和它的主人溥儀說起”過渡到末代皇帝溥儀在故宮的最后歲月。在吊足了觀眾的胃口之后,終于揭開謎底:溥儀為滿足自己留學英國的愿望,為自己生活計謀,與弟弟溥杰一同策劃了這一起“偷自家文物”的行動。
在《請回答604》一集中,同樣是開篇設置懸念——公元600年的一個清晨,仁壽宮的偏門被悄悄打開,一個人偷偷溜出宮門。讓觀眾產生疑惑:是誰從宮中溜走了呢?接著敘述:天亮后,整個宮廷一陣嘩然,逃出皇宮的是隋文帝楊堅本人。此處再次設置懸念:為什么皇帝要從皇宮逃走呢?作品中懸念迭起,不斷設置懸念,又不斷為觀眾解開懸念。直到片尾,出現了最大的懸念:公元2013年,承包工程的楊勇,在揚州的工地上發現了隋唐墓葬,經過專家3年的研究,國家文物局確認此處正是隋煬帝楊廣和皇后的合葬陵。有個特殊的背景是,楊廣在即位后,將哥哥全家殺掉,哥哥的名字也叫楊勇。這個巧合,恐怕連專家都難以解釋。
以上案例提示我們,要將歷史進行故事化的講述,首先要求創作者要從海量的史實中選擇有故事性的內容,然后熟悉這些內容,知曉每一點結果背后的原因以及和這個結果相關聯的信息,這樣才能完成對內容自在的組接??此齐S意選擇的內容,實際隱藏了創作者精心選擇、準備的過程。
三、風格多變
新媒體敘事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內容現實化、碎片化,主體多元化,敘事形式趨向個體化、立體化[2]?!稓v史那些事》保留了傳統紀錄片的敘述方式,借助畫外解說、字幕等方式來突出主題、傳遞主要信息,同時創新地插入了小劇場。小劇場的形式有記者出鏡采訪、真人秀、脫口秀、訪談、綜藝、廣告等,輕松、詼諧、極致創新。內容上更有話題性和知識性,依據史實合理改編,讓歷史充滿“腦洞”。紀錄片加小劇場一正一諧,嚴謹與活潑相得益彰,用年輕化的方式傳播了傳統文化。
創作者努力讓每段小劇場都有不同的風格,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比如在《請回答604》一集中,楊堅逃出皇宮,流浪大街,小劇場用記者現場直播的方式,現場采訪楊堅出逃的原因,解釋了前面留下的懸念。楊堅的表述粵語、河南話、普通話夾雜,成為網友圍觀的重點,紛紛表示“這個魔鬼文案給跪了!”。小劇場《原來你也是“貓奴”》則采用了真人秀辯論賽的方式。方法本身就已十分獨特,辯論雙方則更是奇葩。正方為陸游、張之洞、嘉靖皇帝;反方為武則天、寫過《討貓檄》的清代文人黃之駿以及外國友人。辯題是“貓的存在究竟是利還是弊”。小劇場的形式、辯論雙方人員的設置、辯題的內容都極大地引起了觀眾討論的興趣。在《魏晉奇葩 愛豆嵇康》中,為回應解說詞提到的《晉書》中記錄的趣事:嵇康在山中采藥,因氣質異于常人,被農夫當作神仙。小劇場采用了情景再現的方式,嵇康的空靈與農夫夸張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當農夫見到衣袂飄飄的嵇康,頓時呆若木雞,肩上木柴滾得遠遠的,并用河南口音自語:世上居然還有比俺還帥的男人!噫,咋回事呢!
作品充分挖掘畫面和聲音的表現力,在有限的時長內傳播更多的信息。小劇場的畫面或是再現事件發生的現場,或是在有限的空間,展示多個人物的個性、習慣,讓人腦洞大開。小劇場的聲音處理以普通話為主,偶爾會穿插地方方言,以增強趣味性,增加與網友的互動。
即使在片尾曲部分,創作者也會給觀眾帶來驚喜。比如蘇東坡的Rap:“被趕出朝堂,我就去廚房,每個人都一樣平生只為口忙”“雪沫浮午盞,蒿筍試春盤,人間如有至味正是清歡……”大量化用蘇東坡詞句的詩意語言來抒發詞人內心的情感和追求?!段以谖壹彝滴奈铩返钠矂t在溥儀兄弟的對話中巧妙插入了廣告,在完成作品商業化訴求的同時,用形象的畫面和語言再次讓觀眾清晰地感知到流失文物的珍貴程度,從而加強對主題的表達。
四、語言鮮活
新一代的紀錄片創作者認為:紀錄片除傳播傳統文化的功能以外,也具備舒緩焦慮的功能。《歷史那些事》嘗試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講述歷史,在嚴肅的歷史故事中發掘有趣的、接地氣的一面。正如《歷史那些事》總監制金鐵木所說:“歷史不是凝固的文字,不是僵硬的過往,它是那些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兒……”
《歷史那些事》通過使用具有現代感的詞語、恰當鋪“?!钡确绞阶屨Z言鮮活起來。比如在敘述辛棄疾投奔南宋朝廷后,為表達朝廷并沒有重用這一文武雙全的人才,用了“在后方做一個救火隊員”這句表述,“救火隊員”看似是重要的角色,實際上在絕大多數時間卻無用武之地。在介紹溥儀的年齡時,用了“00后的溥儀”,和“出生于1900年以后的溥儀”相比,“00后”更容易引起屏幕前的“00后”的共鳴。在《原來你也是“貓奴”》中用“大王叫我來巡山”來幽默風趣地表達一只貓在辦公區的悠閑踱步。
“?!笔蔷W絡用語,意思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這是本部紀錄片實現與觀眾互動的最常用方式。也是嗶哩嗶哩作品在實現互動性方面的共同特點。鋪“?!钡膬热菰谧髌分杏袝r是一段話,有時是一句話,有時是一個詞。通過這些“梗”,可以讓觀眾的思維在陌生的和熟悉的信息之間跳躍。而片斷的、跳躍的思維正是年輕人的習慣[2]。
比如在《魏晉奇葩 愛豆嵇康》的開頭,畫面、字幕、人物語言都模仿了日本動畫《在下坂本,有何貴干》。開頭一經放出,便引發了滿屏的彈幕如“坂本的梗”“玩梗達人”“玩梗玩到飛起!”等。在《一口鍋的逆襲》中以“南大鳥”代指楚莊王。熱鬧的彈幕提示我們此處接“梗”日本游戲《LoveLive!》中的角色“南小鳥”。同時,以“鳥”的一飛沖天,表達楚莊王想改變現實的愿望。
這些粉絲熟知的內容,激發了粉絲發布彈幕的沖動。彈幕,完成了觀眾的身份代入,實現了觀看者與創作者的統一。發布彈幕也是對信息有共同需求者的一場狂歡,一場聚集在網絡空間的部落狂歡。這種在接收信息以外的滿足感,是觀看傳統紀錄片無法獲得的。
五、結語
從文字信息到視頻信息,這種轉變也逐漸改變著青少年的學習方式。知識視頻化是知識產業正在進行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無定律。怎樣用新穎的形式吸引年輕觀眾,用更有效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是有待繼續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陳先紅,宋發枝.講好中國故事的融合敘事策略[J].新聞與寫作,2019(5):44.
[2] 趙會澤,張力.新媒體敘事轉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中國高等教育,2019(6):40.
作者簡介:郭明杰(1973—),女,湖北襄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聞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