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曉
摘 要:隨著我國公路工程的不斷發展,公路路面的要求質量在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公路建設中開始使用瀝青混凝土,因為其力學性能優良,行車舒適性也比較理想,耐久性也達到理想狀態,但是這不意味著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不會出現病害。本文從這個角度入手,首先對于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特征進行分析,接著對于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歸結,以期可以引導實際的公路工程質量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和進步。
關鍵詞: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病害特征;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U416.217 文獻標識碼:A
從目前公路工程實踐來看,我國三級公路以及以上的工程,都會以瀝青混凝土路面來鋪設,以完善我國的公路系統,雖然瀝青混凝土路面有著自己良好的優勢,但是其也容易在各個階段出現病害,比如裂縫問題、松散問題、泛油問題、坑槽問題等,這些都可能對于公路工程多維效能的發揮造成不良影響。為了應對這樣的問題,就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實現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養護管理。
1 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特點分析
1.1 裂縫病害
瀝青混凝土路面出現裂縫的頻率是最高的,在裂縫產生之后,水通過裂縫進入到路基中去,這樣會使得結構的環境發生變化,使得路面的承載力不斷下降,久而久之還會使得路面工程的質量受到不良影響。從實際類別上來看,可以將裂縫歸結為縱向裂縫和橫向裂縫兩種。對于橫向裂縫而言,可能是沉降差異裂縫,可能是基層反射性裂縫,可能是荷載性裂縫。反射性裂縫,溫度出現突然降低,基層材料會出現收縮,或者出現失水的情況,這樣就會使得瀝青層次的地面拉裂,再者在行車負荷的作用下,地面裂縫會從下向上,豎向拓展,一直延伸到路表。沉降裂縫,是指在正常路基與構造物臺背的交接地方,出現了沉降的情況,繼而導致基層出現了開裂。還有瀝青混合料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或者在施工環節,瀝青表面層次與半剛性基層之間的拉力處于超標的狀態,這樣也可能出現對應的裂縫,多數情況下將其稱作為荷載性裂縫。對于縱向裂縫而言,就是因為路基不均勻沉降導致的,可能是路基施工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是地基狀況出現變化,這些都可能導致出現縱向裂縫。
1.2 龜裂病害
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在行車道的輪胎軌跡上,并且伴隨著水損害或者唧漿等情況。對于造成這種病害的原因進行歸結,其主要可以劃分為:路面荷載處于超標的狀態,就可能使得路面變彎,結構層次受到的應力也會不斷提升,此時就會出現龜裂;瀝青混凝土路面的孔隙率沒有控制好,雨水天氣比較多,就會留存在對應表面層次,時間長了就可能造成水損壞,繼而出現龜裂;基層施工的時候,如果質量管理意識不高,就可能因為唧漿掏空表面的情況,這樣也可能引起龜裂。
1.3 唧漿
這種病害出現的幾率也是比較大的。對于眾多唧漿現象進行分析,發現多數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使用混合料進行施工,但是在材料均勻性上沒有進行合理的控制,這樣就可能出現局部離析的情況,此時就可能出現滲水;再者如果使用的是二灰碎石結構,就需要注意其水穩性不佳,頂部可能出現水分滯留,在對應荷載的影響下,局部也可能出現更加松落的情況,由此灰漿現象會不斷衍生,這也會出現對應唧漿的現象。
1.4 車轍
在高溫的環境下,渠化超重荷載,如果長期對于實際的面層造成影響,就會出行塑性流動,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因此出現永久性變形。在實際壓縮的過程中,隆起的可能性也比較高。對于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歸結為:基層和面層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控制,使得其壓實度不高,此時如果混合料配比不合理,就可能使得輪跡的基層材料和面層,出現嚴重位移或者變形的情況。
2 瀝青混凝土路面危害的養護管理策略分析
2.1 養護方法分析
2.1.1 灌縫方法
在實際瀝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如果出現了低于5 mm的裂縫,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啃邊或者錯臺,此時的防水方案可以以管熱改性瀝青的方式來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灌縫環節的管理和控制:使用開槽機來進行裂縫的拓展,做好清理工作,開槽之后,其中可能有雜物,需要做好清理,為了確保實際裂縫能夠被修補,就需要保持其處于干燥清潔的狀態,最好可以使用吹風設備來進行處理;接著使用灌封膠和熱瀝青用灌漿機來進行處理。
2.1.2 實現乳化瀝青的噴灑
在部分瀝青路面,可能不會出現變形,也沒有龜裂或者唧漿的情況,此時可以進行路段的清掃工作,在此基礎上使用少量的乳化瀝青,將其均勻的噴灑在裂縫,再者將干凈的粗砂或者石屑撒入其中,此時需要控制對應的厚度,確保其處于2 mm~5 mm為佳,還需要使用輕型壓路機來進行碾壓處理,這樣可以使得水滲漏的情況得以規避[1]。
2.1.3 實現局部修補工作的開展
部分瀝青路面出現了龜裂或者坑槽的情況,此時就需要采取局部修復的方案來處理。在實際修補的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器械有破碎機和切割機,可以對于對應范圍進行切割處理,繼而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清除,對于其中破損的問題,可以以修補的方式來應對,比如涂刷對應的乳化瀝青,再者使用混合填料來進行填埋。如果實際的厚度處于超標的狀態,此時還可以選擇以分層攤鋪碾壓的方式來應對,確保實際碾壓達到理想狀態之后,處理好新舊材料之間的銜接[2]。
2.2 專項治理方法
不同的路段,其可能出現的破損情況,形成的病害原因是不一樣的,此時就需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也就是說需要使用專項治理的手段來應對。在此環節可以將技術焦點放在如下幾個方面:
2.2.1 微表處治理技術
這是一種預防性養護技術,主要使用的材料有碎石材料、水材料、高分子改性材料、乳化瀝青材料、添加劑材料、礦物質填料,使用對應的設備,依照設定的配合比來進行攪拌處理,在此基礎上實現原路面的攤鋪,控制好實際開放時間。在微表處理的時候,需要關注于對應病害發生的區域,有的是輕微的車轍,有的是路面的摩阻力在降低,有的是裂縫在慢慢變小,有的是路面出現了松散的情況,使用上述的方案可以使得上述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處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技術方案中的厚度為10 mm~15 mm,不僅僅可以實現龜裂的修復,還可以實現構造的修正,還可以使得車轍得以填充,更有甚者還可以在耐磨性、抗滑性、防水性上發揮積極效能,因此成為路面恢復的重要舉措。當然在實際施工前,需要對于原來的路面進行適當的修補和清理,這樣可以使得路面和混合料之間處于牢固的狀態,還需要對于對應病害進行處理,鏟平出現的隆起部位,清掃對應的雜物,確保處于干凈的狀態[3]。
2.2.2 銑刨重鋪技術
如果出現了大面積的沉陷或者龜裂,或者實際車轍的深度超過了30 mm,并且實際病害還集中在坑槽和水損害比較嚴重的區域,此時就需要使用這樣的技術方案來處理[4]。依靠這樣的技術方案,施工工藝和編排會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進展,對應的施工步驟也需要有效的運用起來。在做好銑刨之后,還需要采取清掃手段來處理,如果頂部存在裂縫,此時還需要以土木手段來操作。因為這樣的方式有著比較好的延展性,可以使得基層裂縫的應力不斷聚集,反射裂縫的防治效果也會因此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在裂縫地方,如果應力比較集中,就需要采取對應緩解措施,上述的技術方案,就可以發揮其反射裂縫防止的效能。在實際路面清洗的環節,如果發現存在局部松散或者損壞的情況,可以以銑刨換填處理的方式來進行,就是選擇粒徑比較大的瀝青碎石來作為混合材料,這樣可以使得下層反射裂縫,對于上層的影響朝著更加良性的方向發展,還可以起到抗老化,抗疲勞,抗水害的效能。如果實際厚度超過10 cm,此時可以以分層攤鋪的方式來處理,也可以達到理想的效益[5]。
2.3 人力資源配置方法
需要看到在實現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和控制的過程中,在關注技術管理的基礎上,還需要確保對應的人力資源配置能夠達到合理的狀態,這樣才能夠使得不同的技術方案可以有效的貫徹執行下去。詳細來講述,在此環節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2.3.1 注重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控制標準的制定
一般情況下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和控制,需要首先去調研病害現狀,分析病害原因,在此基礎上制定改善方案,然后安排對應人力資源去進行操作施工。很明顯這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確保能夠形成對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引導此方面的工作朝著更加規范性的方向進展[6]。邀請專家對于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控制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建立對應路面病害調研機制,路面病害分析機制,路面病害養護治理機制,然后確保對應的施工人員嚴格依照這樣的技術標準和要求來進行操作,這樣才能夠按部就班的使得路面病害管理控制工作朝著有效的方向進展[7]。
2.3.2 不斷提升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素質
對于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人員而言,需要不斷在工作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思考自身技術執行中存在的不足,然后不斷反思改正,確保嚴格依照對應技術標準和規范來操作[8];積極開展對應的技術培訓活動,鼓勵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人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加先進的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管理知識,學習其中的原理和技術,在此基礎上確保自身關于此方面的病害處理能力和素質得到不斷提升[9]。
3 結語
綜上所述,公路瀝青混凝土工程效益的發揮,必須要確保實際的病害能夠得到迅速有效的處理,在此過程中就需要高度關注實際技術的發展,技術體系的完善,還需要確保施工人員自身技術素養處于理想的狀態,這樣才能夠進入到更加理想的公路瀝青混凝土工程管理狀態。
參考文獻:
[1]陳馨.公路瀝青路面病害及養護施工技術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36):184.
[2]王金偉.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病害原因分析及處治技術要點[J].福建交通科技,2019(06):40-43.
[3]宋新斌.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研究[J].建筑技術開發,2020,47(04):135-136.
[4]姚書冬,晏聰.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分析[J].交通標準化,2013(24):66-69.
[5]賀秀榮.淺析瀝青路面的常見病害及養護技術[J].科技視界,2018(29):265-266.
[6]潘宇.高原地區公路瀝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其防治[J].建筑技術開發,2019,46(03):135-136.
[7]陸勝.公路瀝青路面典型病害及養護技術比較[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04):25-27.
[8]孔祥一.公路瀝青路面預防性養護技術[J].交通世界,2019(18):34-35.
[9]張亮,韓湘屏.淺議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預防性養護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3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