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敏
摘 要:在現代教育大環境下,素質教育是當前各個階段的教學方向,核心素養也成為所有教師關注的內容。但是從當前課堂教學情況發現,核心素養并沒有真正得到滲透與落實,而這也影響了中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針對此,下文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其在化學課堂上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滲透
在中學階段的學習中,化學是其中一門重點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化學知識和相關技能,還要有效滲透化學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化學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實現綜合發展。
一、核心素養與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從字面上即可理解,其意思是中心、主要部分,這也就說明核心素養是學生必須要具備且最為重要的素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的綜合性體現,主要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核心素養涉及各個學科,其中一個學科就是化學。中學階段的學生第一次接觸化學課程,他們在該階段所形成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直接影響其未來發展【1-2】。中學化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變化觀念及平衡思想、科學探究及創新意識、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科學態度及社會責任這五大內容,要求學生形成這五大能力。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這五個方面能力的培養。
二、中學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的滲透
1.更新傳統教學觀念,重視核心素養的發展
在教學創新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創新教學觀念,如果教師的腦海中還是傳統教學觀念,那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最終都會回到傳統課堂上,無法真正從本質上實現創新與轉變。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通過新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在提高自我教學水平的同時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其全面發展。我們就拿“溶液”這個單元來說,教師可以轉變過去以自己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配制溶液,讓學生牢牢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與比例,是其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從而實現有效核心素養滲透。
2.在實驗教學中滲透化學核心素養
我們都知道,化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通過實驗對相關理論進行論證,而實驗教學也是實現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渠道。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要積極創設問題,問題是科學研究的起點,真實、生動的問題情境可以將學生的探究興趣充分激發出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滲透核心素養【3】。我們就拿“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實驗來說,學生在掌握氧氣制取的方法與相關操作以后,在該實驗中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在制取氧氣的時候,所用物質為高錳酸鉀,哪些做法會導致試管出現炸裂的情況呢?”讓學生帶著該問題開展實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又如在探討“關于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對該問題進行驗證,這樣不僅使學生形成對物質變化、判斷反應的發生與否和檢驗物質方法產生新的認知,還可以使學生形成宏微結合的學科思想,從而養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科學探究及模型認知”這兩大能力。
3.利用先進教學工具滲透化學核心素養
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學工具十分重要,一般情況下,教學工具主要是計算機、投影儀等設備,通過這些設備可以打破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將“文字課堂”轉化為“動態視頻課堂”,這樣不僅使學生與課堂知識的距離越來越短,而且學生對知識有更為直觀的體驗。就拿“二氧化碳”這一知識點來舉例,學生自身對二氧化碳的產生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如汽車所排放的尾氣、人類和動物的呼吸等等。之后再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二氧化碳過多和缺失所造成的現象,讓學生明白二氧化碳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不可以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樣也不可以減少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及社會責任意識,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
總的來說,中學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滲透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核心素養培養氛圍,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打下基礎。之后,教師要在化學實驗中滲透核心素養,使通過實驗操作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及模型認知能力,最后,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技術實現動態教學,讓學生更為直觀地體驗、感知化學知識,從而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及社會責任意識,真正實現核心素養的滲透。
參考文獻
[1]龍繼忠.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化學核心素養的措施[C]//中學教育科研學術成果集(2019年第三季度).2019.
[2]王文亮[1].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的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7,000(024):P.88-89.
[3]房宏.中學化學核心素養的構成體系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