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 魏彧 陳嘉嘉
【摘 要】稅法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然而隨著實踐教學在專業課程中逐步深入,發現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如何改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成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專業實踐;實踐教學體系
稅法課程自開設以來,一直都在積極探索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然而隨著實踐教學在專業課程中逐步深入,發現存在如下問題:一是理論與實踐脫節,實踐課程建設陳舊與實際工作脫軌,相關理論與實踐課程配合較差,缺乏一致的培養目標;二是專業教師實踐教學素質有待提高;三是典型教學案例缺乏,作為實踐教學重要一環的案例教學,各個專業所選擇的案例來源于參考書或者網上的間接資料,較少案例來源于一線工作,從嚴格意義上講屬于“舉例”教學,因而各個專業的教學案例庫建設勢在必行。但從目前各大高校《稅法》案例庫將建設來看,效果并不理想,難以形成背景、過程、結果、分析等各方面都非常健全的大案例,難以保證財稅實踐教學質量。當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上述問題時,如何改革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成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文在數據分析基礎上,形成《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測量表,通過相關統計數據分析,分析影響《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因素,以期能夠打破“課堂沉默”。
一、《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分析
(一)調查樣本代表性分析
《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影響因素調查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為1:1.81,其中47.7%為財務管理學專業,52.3%為會計學專業。從調查樣本所在學期來看,課程數量集中于7-9門的學生占比72.7%,其中必修課數量在3門以下的學生占比57.9%,必修課數量在4-6門的學生占比為32.9%。從學習成績的分布來看,優秀(前10%)學生占比8.9%,中上等(10%-25%)學生占比31.7%,中等(25%-50%)學生占比41.0%,中下等(50%-90%)學生占比13.3%,差(后10%以內)占比4.4%。
(二)學生認識與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分析
學生對課程興趣程度,極大的影響了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稅法課程很重要,其中22.4%的學生對稅法感興趣,32.7%學生認識到稅法課程在本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作用。學生對課程實用程度來看,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稅法課程實用性比較強,其中32.2%的學生認為稅法課程實用性強,47.2%的學生認為稅法課程實用性較強。總上所示,學生對專業課的興趣程度以及對專業課實用性認識程度是影響稅法實踐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
(三)師生互動與稅
對于稅法課程而言,較少學生經常問老師問題,有36.6%的學生偶爾問老師問題,而58.7%的學生基本不問老師問題。進而選擇B或者C選項的受訪學生中,認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太多,不知從何談起的同學最多,占比43.8%;而不敢問老師的同學占比17.5%。上述結果表明師生間缺乏互動交流,影響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提升。從學生對老師上課提問的深市來看,有85.5%的學生認為稅法課程提問有助于督促學習,僅有8.3%的學生認為上課提問是浪費時間。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師上課提問目的的認識是正確的。
(四)受訪學生學習態度與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
從受訪學生稅法作業完成情況來看,自己獨立完成的學生最多,占比52.6%;參考同學作業完成的學生占比33.9%;學生完成作業所花費時間來看,1小時之內完成的完成占比31.7%,1至2小時完成的學生占比49.9%。上述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能獨立完成稅法實踐作業,完成時間適當。在受訪學生對稅法課程實踐教學效果的感受中,有26.10%的學生認為稅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有26.80%的學生認為稅法實踐教學提升自己稅收政策綜合分析能力;有13.6%的學生認為稅法提升這門課的應試能力;有16.30%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13.4%學生認為合作與溝通表達能力得到提升。
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實踐課程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師生關系的好與壞對實踐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積極的師生關系不僅僅能夠使得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而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而消極的師生關系會使學生懼怕老師或者不愿與老師溝通交流,從而加深課堂沉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應該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小笑話,適當增加語言的抑揚頓挫,盡量使得言談自由、開放,加強對學生的包容性,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即使找不到正確答案也能勇于說出自己的觀點。并且在課堂討論發言環節,實行小組成員輪流代表發言的規則,避免一枝獨秀的情況出現,從而增強實踐教學效果。
實踐教學應該建立在系統的專業理論教學的基礎質上。通過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二次理解,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實踐教學是學生掌握技能的關鍵環節,但是,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這時理論知識就可以給學生們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踐課程中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尋找解決辦法,兩者相互依存,相互貫通,在循環中促進了教學的改革,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因此,在課程設計上,可根據理論知識體系設計出對應的實踐課程內容,每講授完某個知識板塊對應就應該進行這一板塊的實踐課程,再根據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回到知識體系中尋找問題的源頭,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才能把握住實踐教學的內涵和實質。同時,在理論教學中,盡量避免空洞的,不切實際的專業理論,理論課程的設計應該緊緊圍繞著實踐這一根本目標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