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延玲
摘 要:核心素養教育已成為當前教育行業的主旋律,也成為當前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學科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核算素養的主要載體,各學科的教師對于如何在教學工作中開展素質教育也展開了熱烈的探討.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探究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教學;核心素養;生命觀;價值觀;高中生物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頒布給當前的教育行業提供了一個教育方向,同時也給當前的學科教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其中,生物作為一門重要的理科課程,更是要培養學生的正確的生命觀、發展觀、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探索科學的精神.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也成為當前生物課教師的熱議話題. 一、滲透生命觀,培養學生正確生物觀高中階段的學生熱血,對冒險、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從而做出威脅自身安全、他人安全的情況,不珍惜生命的時間屢見不鮮.因此,當代高中生需要加強生命觀的培養,加強同理心的培養.生物課通過介紹生物的成長、演變,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可貴、從而珍惜生命,也學會愛護他人、愛護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同時,也通過學習生物,了解這個世界的構成,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在日常教學中,生物教師學生明確培養目的,并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培養目的緊密地聯系起來.如在學習“細胞的類型和結構”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在校園里自行觀察各類植物、采集植物并拿回實驗室做成標本進行觀察.學生可采集自己喜歡的小草、樹葉、花瓣等,在顯微鏡下能夠更為清楚地觀察到植物標本的紋路、細胞壁等,接著,再觀察教師準備好的動物標本的紋路、細胞等,通過對比了解動植物細胞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通過學生親手采集標本、親自做成標本并自己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年能夠讓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片樹葉、每一朵花都是有生命的.在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生命都在慢慢地流淌,也明白每一個生命從微小的細胞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進而學會愛護自己、愛護身邊的人、愛護每一個生命.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生命觀,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
二、滲透社會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
社會榮辱觀的培養也是當前的社會主旋律.少年強則中國強,高中生是今后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有社會責任感的人能夠為社會的進步、發展添磚加瓦,為國家的富強努力奮斗.高中生社會閱歷淺,尚未形成堅固的社會觀,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價值觀的培養,能夠建立健全學生的人格.如在“現代農業”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舉當前的國民飯桌上的糧食種類、全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危機、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以及現代機械化農業生產等例子,讓學生明白雖然目前我國人民生活安居樂業,但是糧食問題依然是存在的,而我國的人口壓力也是依然存在的,從而更為清楚地了解當前我國的農業發展現狀,產生居安思危的心理.結合目前的農業現狀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對國家現狀感同身受,從而產生珍惜糧食的心理,并立志學好生物建設中國現代化農業.教學的過程中從學生身邊的身邊的吃喝、到糧食的生產再到糧食危機,最后到我國的農業發展現狀,層層遞進并滲透社會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滲透實踐觀,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當前大多數高中學生都關注于考試成績,而忽視了自身的動手能力,重視理論能力,而忽視實踐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生物課是一門對學生動手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學科,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了解生命的起源.針對當前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的現狀,生物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踐的方式逐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參與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如在學習“運用發酵技術加工食品”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實驗材料,組織學生用提供的材料制作果醋、果酒等.在制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觀察用不同的材料添加不同的酵母產生的變化,掌握起到主要變化的微生物種類及發生變化的條件等.通過觀察自己實驗的結果,從而總結出酵母菌最適宜的溫度、果醋變色的原因等,達成實驗的目的.在自己動手實驗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獲取生物知識,進一步印證課本教材上的生物學理論,幫助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統一.此外,為了能夠讓學生順利、迅速地完成探究活動,教師可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借助小組成員的力量完成探究活動.同時,合作實踐研究的方式也能夠培養其學生的組織、溝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發展.
四、滲透科學探究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課并不能將全部的生物知識傳授給學生,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自身的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除了在教授學生基本的生物知識之外,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的能力.如學習“繁殖與育種技術”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按照項目進行科學探索,探索周期為1個月.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種植鮮花、蔬菜或者制作豆芽等,探究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在進行探究之前要求學生撰寫規范的項目研究計劃、在探究的過程中填寫項目研究日記、最后完成探究之后提交項目研究報告.其中,研究計劃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地點、項目周期、項目階段,研究報告則包括項目結果、項目分析及自己的心得體會等內容.在探究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按照科學、嚴謹的研究體系進行研究,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還能在執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滲透科學探究觀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較大的發揮空間,能夠在執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好奇心進行正確地引導,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生物課教學不僅僅在于教授學生知識,也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在生物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教育,能夠讓學生重視生命、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同時也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讓學生能夠從內心感悟生命,熱愛生物學.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確保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轉梅.談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發現,2018(03):7.
[2]于冬梅.探究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20(10):61-61,65.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