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牧軍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許多的先進技術都已經走出國門,經濟也實現了中高速的增長,應用型的人才也是當前社會最缺乏的,所以,這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機械類實訓教學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從而適應社會的發展。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對高職機械類教學課程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這樣不僅有利于高職機械實訓教學的創新與改革,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職機械專業;實訓教學;教改方案
1? 高職院校實訓模式的類型
1.1 按規模分為集中式實訓和分散式實訓
在高職院校的實訓類型的課堂上,相關的教學老師會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嚴格的劃分,按規模分的話可以分為集中式實訓和分散式實訓。所謂的集中式實訓是指以班級為單位,讓同學們在同一節實訓課上進行上課,操作著同一型號的設備,這就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自身的技能。而分散式的實訓操作就是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好幾個組,然后再將這幾組的學生安排上不同的實訓課,這種上課的模式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發揮,但是會出現因為學生較為分散而難管理的現象。
1.2 按教學計劃分計劃內實訓和計劃外實訓
在高職院校教學實訓的過程中,也可以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分類,可分為計劃內的實訓和計劃外的實訓。計劃外的實訓是學生可以采取自愿來決定自己是不是參加這項實訓,它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也是為了彌補一些同學在計劃內實訓的不足,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提高機械類學生的專業技能。計劃內的實訓是指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全程的參與進來,并在實訓教學考試的過程中成績要達到基本要求之上[1]。
1.3 按實訓地點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
在高職院校實訓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地點可以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高職院校進行校內實訓時,主要用到的是學校內的基礎設備,學生在校內進行實訓教學訓練,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就可以方便學校的管理,但是同時也存在著設備不足的問題。校外實訓是指學校和企業結合起來,在企業設立相關的教學實訓基地,這樣學生就可以用到校外的先進設備進行相關的實訓訓練。
2? 當前高職院校機械類實訓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1 實訓類課程居于從屬地位,缺乏完善的訓練體系
因為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一直以來用的是傳統的教育模式,實訓類的課程一般是理論課的附屬品,相關的老師只重視學生的理論課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實訓類的教學。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訓類的課程依然是理論課從屬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來,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機械類的專業相關理論可以在比賽中獲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但是在實踐技能方面可以獲得這樣成績的高職院校就少之又少。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高職院校對于在實踐技能方面的獎勵是非常的少,這樣就會使學生們損失積極性,在很大的程度上減少實踐成果的研發。在這樣的教學觀念的影響下,相關的工作人員以及學生就不能在機械類的實訓課上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不能很好地起到實訓課的教育的目的[2]。此外,因為高職院校自身的實訓體系不是非常的完善,校領導也不是非常的重視,實訓課的考核成績占的比例也是非常的小,所以它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
2.2 實訓類課程的教學設施并不完善
在高職院校的實訓類課程里,學生們要想開展實訓課就需要配備一定的硬件設備。比如,機械類專業在進行實訓時,不僅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配備好需要的硬件設備還需要具有過硬的軟件基礎,那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有實力的師資團隊,但是從我國的目前的情況來看,可以滿足這些條件的高職院校是非常的少,尤其是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進行擴招使得本來就不是很富裕的教育資源變得更加的緊缺。為了改變高職院校硬件設施緊缺的這一現狀,依據我國的國情出發,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企業來幫忙,但是因為很多的高職院校的學生沒有經過系統化的培訓,并不符合企業的要求,所以企業并不愿意提供幫助。而且在很多的高職院校因為老師的專業知識有限并不能開展高質量的實訓課程,這也是很多的高職院校不能開展實訓類課程的原因。
3? 高職院校機械類實訓教改方案
3.1 將培養目標作為根據,優化課程結構
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要把培養實踐應用型的人才放在第一位。對于高職院校機械類的學生,相關的工作人員要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對教學課程以及教學計劃進行改革與創新。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加強理論教育的同時也要重視實踐技能,所以,在這一過程中,高職院校的機械類專業的相關工作人員要協調好專業知識以及實訓課程,還有基礎理論之間的關系。基礎理論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是重要的但是也不能忽略實訓課的效果,所以,在教學課時的安排上一定要均衡安排,不宜把理論基礎課程安排的過多,但是也要保證學生們的接受程度,使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在相關的工作人員設置機械類專業考核時,需要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考察,同時也要注重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增加實訓教學的比重[3]。此外,高職院校也要吸取和借鑒發達國家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的實訓課程的內容,以及相關的教學模式與流程,從而對我國的實訓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地完善,使我國的實訓教學內容更加的系統化和完善化。相關的工作人員要不斷的改變教學觀念,建立開放的教學課堂,以技術能力為導向,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3.2 迎合市場需求,對培訓模式進行改進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機械制造業的變化也是非常大的,傳統的機床和手工操作已經不能滿足這一需要,逐漸的被自動化的車床和現代化的加工制造方法所代替。目前市場上是以現代化的制造技術為主,不斷地推動傳統的制造方式的改變,其中主要是以計算機技術,現代化的知識為主要技術特征。與傳統的加工車床相比較,現代的加工設備具有靈活性高、效率高以及通用性高等特點,并且可以對制造加工的產品進行質量和精確度方面的保證。所以,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在對機械類的專業進行實訓創新的時候,需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培養出市場需要的應用型的人才,同時也要重視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
高職院校為了學生們在走向社會時可以順利的找到工作,是社會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這就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就需要吸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和已經成熟的教育模式,然后再結合我國相關的教育情況,建立出符合我國國情的教學模式。本文作者在對比了我國和一些發達國家的模塊化教學之后,發現發達國家的模塊化教學模式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模塊化的教學模式時,需要結合機械類專業的相關特點以及內容制定出詳細的教學目標,將需要學習的內容分成多個小的模塊,然后再將課程的內容更加細化分解保證這一模塊內容的完整性。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還可以對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行一定程度的鍛煉,另外,還可以對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配備一些其他相關的專業來配合。培訓的內容也是非常具有靈活性的,可以根據社會的變化而進行不斷地改變,是學生們在社會上可以靠自己的技能生活。
另外,在學校內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中心,這也是實訓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我國目前的培訓效果來看,機械類學生專業技能的培訓效果是不太明顯的,不能緊緊的跟隨社會的發展步伐,處于落后的狀態。所以,高效要與企業進行合作,共同建立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這樣可以使學生與社會先進的專業技術接軌,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3.3 加強教學內容的細節引導
教師在高職院校機械類專業課上扮演的角色是引導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老師的正確示范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更好地鞏固專業技能。老師在機械類專業實訓課上應該糾正同學們的錯誤,重視教學的內容,正確的操作相關的設備,減少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現操作不當或者操作失誤等情況。
比如,在機械類的加工實訓課上,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將每一道工序的做法向同學們詳細說明,當發現學生們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操作時,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時的督促學生讓其改正方法,并進行正確操作的演示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糾錯。當在實訓課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六面體進行車床與銑床的加工時,只是單憑學生的想象是很難的,這就需要相關的教師準備多余的零件,更好的向同學們展示六面體的加工工序,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實訓效果。
3.4 加強學生訓練量
在機械類專業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要好好掌握零部件的加工與機械設備的操作。所以,不管哪一個操作都要要求學生們熟練的掌握專業技能。在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與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的訓練。學生們需要把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訓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訓練形成一種條件反射,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的開展。
3.5 優化師資力量
在高職院校學習的過程中,師資力量也是影響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師不能是單一型的或者是科研型,是要具有很強的綜合能力的教師,另外,學校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就需要出臺相關的教研驗收標準,不斷地加深校企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綜上所述,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發展,社會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改變,漸漸的高職院校的教學弊端顯現出來。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高職院校就需要培養出具有很高的專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的學生,同時不能放松對學生們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斷地完善學生們的實訓類課程。
參考文獻:
[1]伍偉敏,姜如松.微課在高職機械制造類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6):150.
[2]陳昌亞.高職機械數控實訓教學質量提升探討[J].才智,2016(28):41.
[3]鐘鳳芝,孫百鳴,張旭晨,張國艷,吳德忠.高職機械類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科學,2016,7(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