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蕾
摘要: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中國在國際上面臨著美國的強勢打壓,國內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經濟增速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的局面,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作為中流砥柱的國有企業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外部競爭壓力和內部結構調整提速增效的迫切要求,國有企業特別是地方國有企業應充分認識和分析自身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從管理體制、發展戰略、激勵機制、人力資本、品牌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尋找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自身能夠在新的經濟發展浪潮中發展壯大,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
經濟新常態是經濟學的一個概念,指在經濟結構對稱態基礎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穩定增長。全球經濟在經歷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之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全球經濟量化寬松政策之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美國在實行大國強權政策,尤其是特朗普上臺之后,對中國實施強力打壓政策,限制中國科技發展,重新倡導在美國發展制造業,獲得了超出預期的發展。
中國為度過金融危機超發四萬億貨幣,大量投入固定資產投資,引起房地產行業爆發式增長,房價快速增長,泡沫巨大,為調整國內經濟發展結構,中國采取了限制炒房,去杠桿,先緊縮后穩健的貨幣政策。同時,由于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消失,制造業競爭優勢消失,逐漸向勞動成本低的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轉移。在國內外復雜的經濟環境下,中國企業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和挑戰。
習總書記在2014年5月河南考察時第一次提到“新常態”,并在多次講話中詳細闡釋了“新常態”的內涵,即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在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的經濟發展階段,中國的企業在國際和國內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激烈的競爭的環境中,能夠清醒的認識自身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并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和方法,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能夠健康的經營和持續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總量中占據著很大比例,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國有企業擁有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是中國經濟能夠健康發展,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領先地位的關鍵。作為中國企業零頭羊的國有企業如何充分認識和分析自身的現狀和面臨的問題,從管理體制、發展戰略、激勵機制、人力資本、品牌建設等方面出發,找到適合的方法和途徑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使自身能夠在新的經濟發展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當前國有企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我國經濟健康長久發展的核心所在。
1. 國有企業的內涵及發展現狀
1.1國有企業的特征
國有企業的注冊資本全部或主要由國家投入,其全部資產或主要股份歸國家所有,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營利性,同時也肩負著政府的某方面的經濟管理的政策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具有非營利性目的(如政府市政公司、國有投資平臺公司等)。在管理上,國家或各級地方政府一般會委派國家工作人員進駐國有企業管理和監督生產經營活動(一般的國有企業高層管理領導如董事長、財務總監、副總裁以上級別主要領導等都由政府委派任命,并受政府上級主管部門監管)。
1.2國有企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國有企業發展是在改革與調整中逐漸發展的歷程,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轉變的整個過程。2000年以后,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逐步優化,國有企業尤其是大型央企運營管理進一步規范,核心技術和盈利能力取得了顯著的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根據國資委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201.3萬億元,2020年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到80家。“十三五”末,全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資產總額和所有者權益分別為218.3萬億元和71.9萬億元,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82.1%和80.3%。“十三五”時期,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年均增長分別為7.4%、10.7%。
2.國有企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國有企業在規模和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部分大型國有企業通過不斷的調整和革新,在世界經濟舞臺上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與其他發達國家排在世界前列的大型企業相比,中國的大企業在高端技術、科技創新、盈利能力、持續經營發展等核心競爭能力方面仍存在著巨大差距,體量龐大,競爭能力薄弱,抗風險能力差是我國國有企業的普遍問題。國有企業尤其是地方國有企業要走上健康發展之路,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下面以我公司為例列舉當前國有企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企業過度多元化,管理體制混亂
我國的國有企業尤其地方國有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以來,資產規模得到了迅速擴大,為了承擔融資及公共服務職能,地方國有企業往往包含各類不同資產資源,從土地、道路、房地產到碼頭、公共設施和交易平臺等,橫向產業跨度大,縱向產業鏈延伸過長,過度的多元化發展,使企業主業不明晰,涉獵產業過多,管理能力薄弱,盈利能力不強。這些國有企業隨著自身不斷的發展或者政治服務需要,建立了很多的分支機構,擁有龐大的子公司、控股公司、參股公司體系,有些甚至有三層或更多層級的權屬公司,平級的地方國有企業之間還存在交叉持股現象,企業管理體制混亂,公司管理缺乏系統的戰略規劃和統籌布局,核心主業不明,企業各層級管理人員交叉任職現象普遍,權責不明,決策混亂、領導不力、管理松散。我公司集團為地方政府國有平臺公司,容納了政府各類的資產和資源,肩負著為政府融資、建設公共設施項目、對口扶貧等政策性任務,涉及行業有房地產、道路交通、貿易、金融、影視、農業等,參控股公司近30多家,這些參控股的公司中,有集團公司直接經營管理的,同時也有僅僅名義上存在出資的權屬關系,但實際上并不參與實際經營管理的。集團公司領導兼任下屬公司主要負責人,既是下屬公司業務負責人,又是集團公司對下屬公司的考核人,存在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問題,監管能力差,監管意愿也不強。
2.2資產質量差,盈利能力弱
國有企業尤其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大部分來自于地方各級政府,由于具有為政府融資或其他的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等政府服務職能,往往裝載了數量龐大的政府資產如土地、廠房、公用設施等以用于對外融資或運營滿足公共服務職能,這部分資產往往資產質量較差,盈利能力差或不能盈利,同事也不能變現,以我集團公司為例,區級政府辦公樓、人才公寓、部分公共租賃住房等項目都屬于我公司資產,但我公司實際并不能處置這些資產,還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去維護和管理這些資產,這些資產的存在除了能夠對外融資之外,除非政府買單,否則并不能產生經營收益,還需要消耗公司資源。這部分資產為國有企業的發展產生不小的阻力。
2.3人才缺乏,領導不力
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現代化企業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才。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企業核心領導層由政府委派而非市場化聘任,并不一定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這些國有企業高層領導有的能力不足,有的官僚作風明顯,有的思想陳舊,只想守業不想創業,有的大膽蠻干忽視風險,高層領導的作風直接影響了整個企業的作風及公司下屬分支機構和企業的管理層的工作作風。由于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管理體制不健全,權責利劃分不明確,導致地方國有企業分支機構和下屬企業的負責人,工作積極性不高,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抱著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態度,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視若無睹,不想管事,怕得罪人,造成了工作不作為。同時,部分地方國有企業領導團隊人員素質不高,個人能力較弱,既缺乏整體戰略格局,又缺乏專業技術知識,整體素質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要,但由于企業考核機制缺失,沒有獎懲,公司員工論資排輩,能上不能下,平均主義嚴重,導致整體企業工作積極性不高,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人多勞不能多得,晉升渠道不暢,缺乏責任心混日子的人輕松自得沒有擔當,于是造成了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嚴重打擊有責任有能力員工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導致企業真正能干事的人才不斷流失,企業工作效率低下,企業也得不到良性發展。
2.4員工缺乏競爭意識,自主創新能力差
部分地方國有企業由于管理體制不健全,戰略規劃不明確,過度多元化發展,導致缺乏支柱產業和核心品牌。同時由于績效管理體系缺失,人員素質不能匹配企業發展,導致企業員工缺乏競爭意識、不愿自主學習,創新研發能力差。
2.5沒有形成企業文化向心力,企業凝聚力較差
部分國有企業因為管理制度不完善原因、領導層管理不規范等原因,沒有形成企業的價值觀、企業愿景、目標等,造成企業員工得過且過,歸屬感不強,企業文化氛圍淡漠,企業向心力凝聚力不強,這也是地方國有企業缺乏前進動力的核心問題。
3.提升地方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思考
3.1精簡企業層級,明確核心主業,完善企業管理體制
科學合理的的企業管理體制,明晰的企業結構和管理層級是企業能夠正常運轉的基本前提。針對目前地方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混亂,企業層級設置過多,橫向和縱向產業延申過寬過長,過度多元化等上層建設問題,國有企業應明確自身的定位和核心主營業務,圍繞這個核心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管理體制,各層級之間權責利劃分明確,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提高管理效率,只有這樣企業才能上下一心形成合力,使企業實現良性運行。
3.2確定總體發展戰略,制定短期中長期目標,提升企業運營能力
在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日益復雜的今天,國有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找準自身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的稀缺政府資源優勢,明確主要核心業務發展方向,并圍繞核心主業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精簡層級和經營的維度,要專精主營業務,而不能面面俱到,盲目多元化,將戰線拉的過長。只有做精才能做強,集中優勢兵力攻克主營業務難關,提升主營業務行業內的競爭力,形成拳頭產品和代表品牌。同時應該制定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短期中長期目標,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提升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3以人為本,制定國有企業人才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
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發展最核心要素還是創新,而創新必須依靠人才的力量,所以國有企業要提升核心競爭力,最關鍵的還是要以人為本。企業要發展,要實現奮斗目標,都必須依靠人來完成,國有企業應該摒棄官僚作風和平均主義觀念,采用市場化的人才管理機制,才能激活企業健康發展的按鍵。首先,地方國有企業領導層應該轉變思路,從政府管理部門的思維方式向經營企業轉變,通過持續學習,對外溝通交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提升管理水平。其次,國有企業應采用市場化方式,選拔和培養專業性技術性人才,積極引入高端人才。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評價管理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打破平均主義思想,讓有責任心有能力的員工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多勞多得,職位晉升,淘汰不能勝任本職工作的不合格人員,激發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鼓勵員工勇于創新,為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為人才發揮聰明才智,不斷創新發展提供適合的生存環境。只有企業的人才發揮出最大的潛能,才能讓企業迅速做大做強。
3.4樹立地方國有企業核心價值觀,提高企業凝聚力
一個企業要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必須樹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地方國有企業肩負著為公眾服務的使命和任務,擁有獨特的企業特質,應該建立與之相應的企業文化,使員工認識所在企業的使命和任務,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愿意為之努力奮斗,通過為企業創造收益而實現自身的價值。要讓員工認同企業文化,管理層應該形成企業文化建設體系,開展企業文化的宣傳教育活動,讓員工積極參與公司活動,感受到企業的人文關懷和集體大家庭的溫暖,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與企業價值觀和企業文化相統一的思想意識。只有如此,地方國有企業才能提高凝聚力,形成強大的戰斗力,從而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任仲文.大國經濟新常態[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015-0.
[2]吳德慶,王保林,馬月才.管理經濟學(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014-01.
[3]紀寶成,呂一林,李東賢.市場營銷學教程(第六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017-09.
[4]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