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斐
摘要:主題課程基于幼兒的興趣,開展適宜本班幼兒年齡特點與經驗的活動,形成班本化,我班開展《河蟹》主題,充分尊重幼兒,根據我園七彩小豆豆評價標準,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大膽鼓勵幼兒自我評價,形成我班的特色評價體系——小豆豆自我評價,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關鍵詞:自我評價;班本化;主題課程
現代班本化的主題課程,我們如何評價?評價,籠統地說,是一種點評,是一種反思。評價什么?由誰來評?里面的學問需要不斷探索。在幼兒園里,傳統的評價,是教師對課程的直接評價,由教師直接評價課程的目標、課程的內容、課程的實施、課程的結果。與當下所提倡的以幼兒為本,遵循幼兒理念是否真的相符?我班建立了小豆豆自我評價,從幼兒自主探尋的興趣點,生成了《河蟹》班本化主題課程。
一、凸顯評價主體,創設浸潤式評價環境
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課程形成中,幼兒是主體。雖然幼兒沒有成人的智慧,沒有成人思考全面,但是幼兒有自己的經驗,有成人不如幼兒的地方。正如孟子所言的“赤子之心”,成人不及幼兒擁有一顆充滿好奇的心,成人不及幼兒的無窮想象,成人不及幼兒的率真。讓幼兒參與課程,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是我們的第一步。
環境的創設,對于幼兒來說至關重要。幼兒的一日生活處于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耳融目染,幼兒的發展也會積極向上。一個與課程同步的環境,定會讓幼兒充分感受、充分體驗。
(一)凸顯小豆豆評價元素
結合我園七彩小豆豆評價體系,根據班級幼兒發展情況,小豆豆評價墻面由幼兒自己商討決定,什么代表“我”自己?心心的答案脫引而出,“畫一個美美的我”。幼兒的圖畫小人,生動、形象、富有靈動,乍一眼看,我們的小豆豆評價欄,每個小豆豆都是活靈活現的。
(二)明確小豆豆評價指向
小豆豆評價欄中的“我”,直觀、靈動地展現了,我們“評什么”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中展開了。一切活動評價都基于幼兒,讓我們放慢腳步,靜聽幼兒的心聲。答案來了,孩子需要開放的空間。他們說,“我們會一點點努力,像小螃蟹一樣爬到目的地?!薄绑π贰币辉~,引發了幼兒探討,《河蟹》的課程也就隨之應運而生?!耙稽c點努力”,也正是孩子們提出的一個一個目標,我們將評價欄設成了三檔,具體目標都由幼兒自己設定。
二、把握自我評價,提供靈動式評價體驗
(一)評價主體從“師”走向“幼”
幼兒的自我評價在班本化主題課程中是不可缺失的主要成分。教師則通過觀察能夠更好地發現和理解幼兒。教師養成看的習慣,幼兒多說,多評價。當教師把評價權給予幼兒,幼兒會給你意外的驚喜。當幼兒自己參與了《河蟹》主題活動時,因為是他們的興趣,科學課《河蟹的秘密》,孩子們多興奮,多好奇??粗粋€小朋友去抓螃蟹的時候,我都緊張,邊上的孩子也開始尖叫。
小豆豆自我評價開始了,會抓螃蟹的小朋友說他奶奶告訴他可以這樣抓。他有生活經驗,知道螃蟹這樣抓不會受傷。正因為他的舉動,其他孩子們看到他翻過來螃蟹的樣子,別提有多開心。大家都夸他勇敢、能干、仔細。這一系列的贊美,給了孩子強大的自信心。鼓勵幼兒主動評價,會讓幼兒更加自信,也會讓教師更懂幼兒,讓課程更好地開展。
(二)評價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幼兒發展評價從注重結果評價漸漸轉向注重過程評價,在幼兒發展評價方式上,我們老師常用的方法是:個案觀察記錄、檔案袋記錄、隨筆記錄等多種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都是教師通過不斷觀察,對幼兒自然流露的行為進行最真實的記錄。動態追隨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小豆豆自我評價貫穿了《河蟹》主題活動開展的全過程,正因為幼兒的主動參與,讓幼兒體會到課程的無比快樂。光靠教師的力量遠遠是不夠的,一切都要源于幼兒,幼兒的參與才能讓課程綻放異彩。同時,我們通過家園聯系,重視家長的評價。在開展《醉蟹》活動時,通過家長的配合,孩子在家里準備了干凈的河蟹和罐子,活動才圓滿開展。贏得家長的配合與好評,是課程的動力。
三、提升評價質量,推動班本化課程質量
幫助幼兒提升自我評價質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塑造良好性格,能夠推動班本化課程質量。
我們班在小豆豆自我評價過程中發現,其實幼兒也擁有自己評價的方法,質疑法和對比法是他們常采用的方法。形式上也從自我評價到對他人評價的過渡,有時候也會進行師幼評價。
(質疑法)案例:主題活動《河蟹》開展過程中,美食吧的孩子正在品嘗螃蟹。一個男孩子拿起半只螃蟹就吃,一旁的女孩,看別上的彤彤沒有螃蟹就開始分自己手中的半只螃蟹?;顒咏Y束后,幼兒進行自我評價,女孩問男孩:“你剛才為什么一個人吃半只?”男孩臉一下子紅了,估計已經認識到螃蟹數量不多,自己卻獨占了。之后的活動,經我們觀察,男孩子會考慮身邊的伙伴。
中班的孩子在集體中行為的有意性增加了,注意力集中了。他們不僅開始表現出自信,而且規則意識萌芽,懂得要排隊洗手、依次玩玩具等。此時兒童的是非觀念仍很模糊,只知道受表揚的是好事,受指責的是壞事,懂得喜歡受表揚,聽到批評會不高興或感到很難為情。但是教師過多的干涉,一定會讓幼兒產生不良情緒。在幼兒自我評價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比法是幼兒自己創造的有效方法。
(對比法)案例:無論是吃螃蟹還是平時一日活動中,都反映了班級的禮儀問題,我班創設的禮儀小豆豆墻面,提供幼兒隨時隨地想說,想評的機會。琪琪說:“我以前都很謙讓,但是今天看螃蟹的時候,因為太興奮了,沒有謙讓。”孩子把自己今天的表現和以前做對比,讓老師頗感欣慰。
此外,我們會將游戲納入評價,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評價,接受自己的不足,從而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
通過幼兒的一次評價,產生了《河蟹》班本化主題課程,幼兒一起參與了課程的目標、內容,體驗了課程的全過程,結束后還意猶未盡,這正是幼兒平日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讓他們對螃蟹了解地更加深入。小豆豆自我評價在我們的動態追隨下,使我們更關注幼兒,更懂幼兒,更理解幼兒。同時,也促進了我們的課程發展。
參考文獻:
[1]虞永平.以班級為基點的幼兒園課程建設[J].早期教育(教師版),200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