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鋒
摘要: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及時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分析,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合理安排時間,采用正確的指導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其閱讀的效率,提高學生的整體經典誦讀的教學水平。本文主要對經典誦讀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經典誦讀;閱讀教學
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展開國學教育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培養,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傳統文化,也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有很深遠的意義,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同時也是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的一個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要重視經典誦讀的教學,讓學生都能夠積極進行閱讀,提高語文素養。
一、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一)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素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通過對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教學,能讓學生在享受經典的同時閱讀能力也得到提升。當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教師要做好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體會經典誦讀材料中的情感,使感知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開展經典誦讀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語感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學科,需要學生有良好的語感,閱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制定好教學計劃,通過閱讀經典,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培養學生的整體語言能力。對小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是屬于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讓學生能夠得到綜合的發展。
(三)不斷積累學生的語文知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也加入了眾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教學,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誦讀時,能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深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并且通過長時間的經典誦讀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優秀的句子,讓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得以運用。
二、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方法
(一)合理安排時間
當教師在進行經典誦讀的教學時,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教學時間,通過制定計劃,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好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制定好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確定正確學習目標,從而制定良好的學習計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提高自身的閱讀效率。因為經典誦讀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知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增添誦讀內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課后的時間進行經典的誦讀,通過長時間的誦讀活動,能讓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也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科學選擇語文誦讀內容
在進行小學語文活動過程中,語文教師作為教學當中的引領者,當教師在選擇誦讀內容時,要進行科學的考慮,可以通過在經典誦讀的原則上讓學生展開誦讀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必須要熟知教材內容,這樣才能夠選擇恰當的誦讀內容,從而有針對性的展開訓練。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我國的語文教材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這些教材的內容都是通過優秀的專家篩選出來的,并且國學經典內容也非常的豐富,也能夠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所以教師一定要以課文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恰當的內容,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三)按步驟進行誦讀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按照步驟對學生展開教學計劃,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領導者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對文章進行了解,體會到國學經典的內涵,在進行學習時能夠進行有效的模仿,把握文章的情感。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到閱讀中,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另外,隨著學生的年齡的增大,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也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計劃,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產生共鳴。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故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教師在講解該篇古詩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誦讀,從而讓他們闡述自己的感受,并為他們講解這首古詩所描述的內涵,讓其領略經典的文化知識,從而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閱讀的水平。
(四)指導正確方法
為了能更好的將經典誦讀融入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正確的指導方法讓他們學會閱讀,教師可以通過通讀與精讀的方法,提高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認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國學經典文化,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閱讀,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通過快樂誦讀的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階段的學生的自制力不強,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行誦讀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增添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誦讀。經典誦讀與傳統的閱讀方式不同,教師要把握住文章的結構,對文章所要停頓的位置進行劃分,讓學生學會把握文章節奏,學會感知,得到意外的收獲。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示兒》這篇古詩時,教師就可以采取正確的指導方式,通過規范自己的讀音,讓學生進行模仿,可以將文章大意大致描述出來,體會到文章的情感,鼓勵學生帶著情感去閱讀,從而讓學生得到不一樣的收獲。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提出,為了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可以對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發揮示范性的作用,通過創新閱讀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到經典誦讀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使寫作水平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劉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9.
[2]劉雄麗.新課程下小學閱讀教學的幾點感悟[J].文學教育(下),2019,12:104.
[3]楊愛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歷史知識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