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媒體給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便利,但同時也讓高職院校面臨新的輿情危機。為營造安全文明的校園環境,本文聯系實際,結合當前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狀況,就院校應如何利用自媒體做好輿情引導工作提幾點針對性建議,希望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些許幫助。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1-0033-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規劃課題“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19447
隨著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許多高職學生已成為自媒體平臺的重要用戶。使用自媒體雖有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先進的思想意識,但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負面影響。例如,高職學生理性認知不足、思想不夠成熟,而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又有別于高中的“填鴨式教學”,[1]學生的學習時間和思想活動相對比較自由,很容易受到網絡虛假信息以及負面言論的影響而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念。為此,自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校園輿情的引導,并采取有效措施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本文聯系實際,就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現狀及對策作簡要分析。
一、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輿情引導現狀
(一)對輿情引導不重視
當前,有部分高職院校仍不夠重視輿情引導工作,如僅將網絡輿情當作危機公關看待等。在意識上缺乏重視的情況下,校園輿情引導工作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高職院校與社會信息之間的空間界限越來越模糊,大部分高職院校都開始通過網絡、自媒體來進行校園的宣傳、展示等,這更淡化了學校對負面輿情的危機感,導致一些在校園內傳播的負面輿論得不到合理的解釋,校園輿情得不到有效引導。另外,還有部分學校在輿情爆發時,沒有樹立積極應對的態度,不及時利用自媒體等途徑來增加正面報道,公布對該事件的處置措施以及相關情況等,而是采取比較消極的態度與做法,如置之不理或簡單引導,企圖讓時間成為解藥。這樣的做法加重了事態的嚴重程度,讓學校的名譽、形象等嚴重受損。[3]
(二)缺乏完善的輿情監測機制
隨著自媒體的發展,網絡輿情傳播的形式更加多元多樣化,負面信息的傳播范圍更廣泛,影響力也更大。要想最大限度降低負面信息對學校和學生的影響,就必須利用健全完善的輿情監測機制與技術來實現對網絡輿情的提前分析、預測與預防。但實際上,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未建立起一個科學完善的網絡輿情監測機制,沒有根據自媒體的特征來提升校園的輿情制約與應對能力,最終導致一些負面信息、虛假信息在校園內泛濫,使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具體而言,高職院校輿情監測機制的不健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輿情監測技術落后,以人工檢索、篩選為主,容易造成信息的遺漏,也難以保證輿情信息獲取的及時性、時效性。二是輿情監測與引導程序煩瑣固化,如需經過層層上報,容易錯失處理危機的最佳時機。三是缺乏專業的監測、處理人員,更使得一些輿情監測與引導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三)校園輿情管理主體不明確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內部并未設立一個專門負責輿情引導與管理的部門,這導致一些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許多高職院校都是采用哪個部門有問題,哪個部門出面解決的輿情引導模式。例如,當校園網絡平臺上出現了有關教學管理的疑問或矛盾信息時,教務處便出面解釋并對場面進行控制。這一輿情引導模式的缺點是,校園內各教育管理部門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導致學校的輿情應對策略不統一,反而加重了學生的疑問。同時,缺乏主管部門,也就缺乏統籌規劃,經常是一些負面信息爆發出來,并對學校、學生造成一定影響時,學校才著手解決與引導,難以抓住利于輿情引導的最佳時機,輿情引導工作的實際效果難以達到理想水平。
(四)輿情處理方法不科學
自媒體環境下的網絡輿情必須由校園內的多個部門共同配合應對,以便對輿情及時作出監測與回應。但當前部分高職院校各部門之間連接不緊密,又缺乏科學有效的輿情監測與引導方法,最終導致輿情影響不斷擴大。例如,當前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輿情監測與引導流程為:搜集輿情信息、進行輿情研判、將輿情上報、上級領導審批后進行輿情處理。這樣的輿情處理流程與處理方法煩瑣復雜、缺乏時效性,容易造成信息的延誤,容易使輿情研判出現方向上的錯誤,最終爆發輿情危機。
二、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輿情引導對策
針對高職院校在輿情引導與處理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出以下解決對策:
(一)建立和完善輿情監測與預警機制
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自媒體平臺的網絡輿情監測方法更加成熟。高職院校應當及時抓住自媒體平臺的這一變化,并結合院校內部實際情況來建立和完善適合自身的輿情監測與預警機制,實現對一些問題的有效監控與預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高職院校要能靈活運用多媒體、大數據等技術來搜集、整理、分析、辨識來自自媒體平臺的各類信息,將相關信息進行分類處理。在分析與處理的過程中,要對一些虛假信息作出及時的澄清與遏制,以防虛假信息肆意傳播。另外,機制的建立與運作不僅需要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還要有高素質、高能力人才的支撐。在自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培養一支善于交流、熟悉自媒體運作,并能通過網絡媒體宣傳正面信息、澄清虛假信息的輿情引導隊伍,從而保證校園輿情引導與處理工作順利開展。除對校園虛假信息進行監測與處理外,高職院校還需做好輿情反饋工作,當一些負面信息和虛假信息被傳播后,院校要及時作出回應。當輿情危機爆發后,校方要及時提供反向搜索信息,表現出校方勇于承擔的一面,避免謠言滋生,并且在引導與處理輿情的過程中要虛心接受學生的反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滿意度,維護學校的良好形象。
(二)重視熱點事件,維護學生的權益
在對高職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與觀察后發現,大部分高職學生對師生權益、學校管理以及教育腐敗等問題關注較多。這從側面表明學生比較注重自身的合法權益。為此,在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必須將維護與保障學生合法權益放在重要位置,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完善的輿情應對機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校園輿情的有效應對與管控。具體而言,高職院校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關注以上事件的傳播,了解學生對以上事件的看法,對如何扭轉形勢、建設正確的輿論陣地樹立起一個清晰明確的思路與方向。二是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自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要善于運用微信、微博等現代化溝通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通過與學生線上線下的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的疑惑點,并為學生作出合理解答。同時,高職院校也要建立起網絡化的校園溝通平臺,如校園公眾號、校園貼吧等,學校通過網絡向學生宣傳院校相關政策信息、校園管理信息,以提升校內信息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學校與教師的理解與信任,在校園內樹立起良好的輿論風向。
(三)監控重點載體,加強網絡建設
在自媒體背景下,許多高職學生喜歡或習慣運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臺來與外界、與他人溝通交流。部分學生還喜歡自制小視頻或通過直播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講述自己的價值觀念或向外展示自己的個性等。但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自媒體能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同時也能產生消極作用。科學合理地運用自媒體能增進學生對世界以及對社會的了解,開闊學生的眼界,思想更加成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學習一些生活技能。但自媒體用戶發布的信息也并不總是正確的,一些網絡用戶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敏感事件信息,宣傳一些負面言論與思想,給高職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基于此,高職院校必須建立與完善高校網絡輿情研判機制,對一些自媒體用戶或是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的敏感事件信息進行監測管控,一旦發現潛在安全隱患,及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遏制與攔截,從而為學生創造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網絡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此外,高職院校需進一步強化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培育優秀的網絡文化品牌,在寓教于樂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四)宣揚正確的思想,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當前時代下,各類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思想觀念日益多元。高職院校要能充分發揮自媒體的作用,利用各種平臺積極宣揚先進、正確的思想觀念,利用自媒體廣泛宣傳校園以及社會上的好人好事,在校園內營造出良好的輿論環境,形成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輿論風氣,從而給學生好的熏陶與感染,并幫助高職學生認清是非黑白,提高他們識別、抵御不良思想與負面信息的能力,使高職學生擁有一個健康的思想價值形態。另外,高職院校還要高度重視輿情引導與處理工作。面對虛假信息的傳播,學校要能在第一時間為學生作出解釋,讓學生了解事件真相,有效防止事態惡化。高職院校要鞏固正面輿論陣地,并能靈活運用自媒體掌握輿論引導權,要能對輿情發展態勢予以有效控制,有效防止事態的進一步惡化,最大限度降低輿情危機對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影響。
(五)做好網絡安全教育與網絡思想道德教育
當前,一些高職學生容易受到負面、虛假信息影響的原因在于:學生認知能力、是非辨別能力較低,且心智尚不成熟,因而容易受到影響。針對這一問題,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嚴格管控自媒體平臺,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另一方面還要做好對學生的教育指導,提升學生抵抗、分辨不良信息的能力。具體而言,學校要以專題講座等方式向學生宣傳一些安全上網的知識;利用主題班會來加深學生對網絡負面信息以及自媒體優缺點的認知,提升學生的網絡自律能力。另外,高職院校教師要在日常各科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有策略地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責任,讓學生能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自覺規范自身言行,做到安全使用自媒體、文明使用自媒體。例如,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普及一些網絡法律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哪些事是法律不允許的,于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規范上網意識,讓學生能自覺抵制不良信息,并且確保自己不主動制造、編造與傳播不良以及虛假信息,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安全文明的網絡環境。
三、結語
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快、傳播范圍更廣,高職院校的輿情引導與處理工作也更難以開展。為給學生營造一個安全文明的校園網絡環境,高職院校首先應端正思想,認識到輿情引導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輿情監測與預防機制,加強校園網絡建設,積極宣揚正確的思想,從各個方面有效預防與處理輿情危機,確保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沈軍.把握特點正確引導 努力抓好新生思想教育工作[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6(04):43-44.
[2] 劉益青.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和管控策略研究[J].河北農機,2018(10):37-38.
[3] 王梅,季寧,高飛.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特點及引導策略探析[J].戲劇之家,2018(14):241.
作者簡介:陳蕾(1986—),女,吉林梨樹人,碩士研究生,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