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影
1.引言
我國當前正處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階段,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促進我國農產品流通現代化和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的進程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中明確提出了“推進農產品商貿流通,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的戰略布局。隨后,2017 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明確提出“加快建立健全適應農產品電商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干網絡,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
農業生產季節性和周期性的特點決定了農產品流通在時間上具有集中性、在空間上具有全國性的特點,這種時空矛盾只有通過高效的農產品流通才能解決。 但由于現階段我國農產品流通過程中農產品表現出來的易變質損壞的特性,以及流通的周期性、季節性等因素的影響,農產品流通低效率所帶來的供需不平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時期,如何科學構建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測度指標?影響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怎樣提高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本文將從上述三個方面梳理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相關文獻。
2.文獻綜述
2.1關于農產品流通效率測度指標選取的研究
對于農產品流通效率的研究而言,其核心內容主要集中在流通效率的測度與評價這幾個方面,科學地設計和構建農產品流通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是準確測度流通效率的基礎。在農產品流通效率測度指標的選取上,楊寶紅等(2009)采用成本效率、安全效率、時間效率和綜合效率作為評價指標,對生鮮農產品的流通效率進行了探討。杜紅平(2009)在對果品流通效率進行分析時,選取了滯銷率、流通時間和流通成本這三個方面作為評價指標分析了果品流通效率。郭紅蓮等(2009)在研究禽蛋流通效率時,以流通利潤、流通速度、質量保證作為衡量禽蛋流通效率的指標。涂洪波(2012)在構建農產品流通現代化評價體系時選取了人均流通總產值、農產品流通業總資產周轉率和農產品流通的集中化程度等作為評價指標。王家旭等(2015)以C-D生產函數作為分析的基本函數,選擇齊齊哈爾市及下屬各地區農業勞動力、農村基礎設施水平、農業機械化水平等指標作為農產品流通的投入指標。
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農產品流通效率測度的指標間存在較大差異,指標的選取并不存在統一的標準。對于各個指標的選取,學者們也尚未形成共識,針對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農產品各個指標既存在差異性,也存在一致性,如流通效益、流通速度、流通規模、流通成本、周轉率和庫存率等指標就存在共性。
2.2關于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
關于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一直是農產品流通領域的熱點問題,各個學者研究的結果也存在很大差異。馬鳳才(2008)在對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因素的研究中發現,農產品市場體系、農產品流通制度、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度、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以及流通基礎設施水平等是影響農產品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歐陽小迅等(2011)研究表明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對流通效率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農村勞動力素質、信息化水平亦體現顯著影響作用。郭艷等(2014)認為農產品流通資本存量、交通基礎設施水平、政府支持、農產品流通從業人員數量、農產品消費能力對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重大,并且與農產品流通效率正向相關。鄭素芳(2017)在對我國農產品流通產業分析的基礎上,構建綠色治理模型并設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綠色技術創新、生態環境治理、產業鏈社會責任、綠色文化、綠色化理念、綠色維度對農產品流通產業有很強影響。程書強等(2017)認為技術效率是制約農產品流通效率發展的主要原因,而技術進步則起到了微弱的促進作用。
從已有文獻可以分析出,影響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因素包含了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生態因素,每種因素中又具體包含了不同的具體因素,各個學者的研究結果存在較大的差異,甚至形成了相反的結論,究竟是哪些因素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最為顯著,至今還尚未形成定論。
2.3關于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政策建議
針對我國農產品流通發展現狀,國內很多學者提出了一系列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的政策建議及流通體系運營策略?,F將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的對策建議綜述如下:
一是完善農產品流通業組織體系構成及相關制度。主要通過以下措施實現:完善農產品交易市場制度,提升運行管理績效(徐麗艷,2010);重視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發展,構建以批發市場、物流企業、農業企業、超市和農合組織為核心企業的多樣化供應鏈模式(莊晉財等,2009;龔夢等,2012);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物流服務商、農產品交易市場和批發零售企業等流通組織,創新流通業態,整合農產品供應鏈(張滿林等,2011;趙穎奇,2013;趙曉飛等,2014)。
二是注重農產品流通體系功能優化。主要途徑包括:加大投入建設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提升物流服務水平(何明珂等,2013;歐陽小迅,2013);注重農產品流通全供應鏈信息化建設,推廣實踐高效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模式(張勝軍等,2011;金賽美,2016);借助先進互聯網技術助力農產品流通體系運營優化,例如物聯網(劉鵬,2017);健全農產品經紀人管理機制,促進供需雙方對接交易(邵鋒等,2012)。
3.研究述評
國內農產品流通效率相關領域的學者已從不同層次和角度探討了農產品流通效率的評價指標、測度方法、影響機理及多方面的效率提升策略,現有研究成果為該領域的在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論基礎??傮w而言,目前探索農產品流通效率已具備了一定的理論指導和方法論,但仍有部分領域值得進一步研究。如:“農超對接”、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農產品流通模式逐漸發展成熟,因此,傳統流通渠道下的農產品流通效率并不能準確衡量全渠道農產品流通效率;對于農產品流通效率影響因素多從宏觀社會層面加以歸納,缺少系統而具體的產業和企業層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