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電子支付規模不斷擴大,電子貨幣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一新興貨幣的產生及發展會對傳統貨幣理論產生一定的沖擊,也對基于傳統貨幣理論出臺的貨幣政策有效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新時代的背景下研究央行在實行貨幣政策上的成效順應了時代的發展,本文將以“電子貨幣的發展及其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為題,通過四個部分來分析。第一部分闡述了有關電子貨幣的相關概念,分析了電子貨幣的產生、分類、特征及發行主體。第二部分展示了我國電子貨幣的發展現狀并分析其未來發展趨勢。第三部分通過貨幣政策工具、中介目標和傳導機制三方面來分析因電子貨幣出現產生的影響,分析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第四部分通過第三部分的總結分析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相應建議來降低電子貨幣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關鍵詞:電子貨幣;貨幣政策;有效性
1.引言
1.1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1.1.1本研究的目的
隨著網絡經濟與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發展,電子科技設備的加強和完善,電子貨幣應運而生,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貨幣的形態由金屬貨幣逐漸演變成以電子貨幣為主的信用貨幣,貨幣形態的改變迎來了電子貨幣的新時代。
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孕育出了電子貨幣。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社會公眾和商業金融機構對貨幣的功能有更多的要求和需求。人們希望可以減少日常支付的繁瑣程序,使用更快速、更便捷的支付方式。同樣,金融機構等也希望通過加強貨幣的創造力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價值。信用貨幣開始逐漸被大眾所接納,在這種背景下電子貨幣產生了,這對于電子貨幣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
1.1.2本研究的意義
電子支付借助電子貨幣為媒介開始逐漸深入到人民日常生活及經濟領域的各個角落,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結算技術不斷的完善,促使電子貨幣不斷發展。隨著電子貨幣不斷發展,改善了經濟和貿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對我國的貨幣政策體系的構建產生一定的影響。央行在制定最新的貨幣政策時要把電子貨幣放在重要位置,制定正確政策來達到經濟的總體目標。電子貨幣的出現讓貨幣政策存在一定的偏差和干擾,貨幣當局必須在制定、實施和預測貨幣政策時進行全面多角度的考慮。
綜上所述,順應時代潮流,研究電子貨幣具有重要意義。
2.電子貨幣發展概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世界科技技術飛速發展,整個世界都邁向信息技術時代。互聯網開始興起并迅速發展,深入人們的生活。網絡開始走進每個行業,這其中就包括金融行業。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電子貨幣開始興起并迅速發展,作為人們生活中的轉賬和支付工具給人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像紙幣剛剛產生出來的時候,那時候各種類型的銀行劵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如今電子貨幣類型多、數量多,但發行形式各有不同,是發行機構自主開發的產品。已經成型的系統有Cybereash、FirstVisual、Digieash、NetCash等。
電子貨幣是一種新型信用貨幣,他不以實物為載體而依靠一種數據信息形式存在的虛擬化貨幣,這也是相對于其它信用貨幣而言最大的不同之處。通常信用貨幣都是以實物為載體的,具有局限性。電子貨幣以網絡為媒介,能達到實體貨幣所達不到的程度,傳統的信用貨幣往往依托在各類媒介上才能發揮其作用,電子貨幣將自己依附于互聯網,打破了時間跟空間上的限制。電子貨幣的交易可以看作是由資金轉換成數據,用數據代替資金的交易方式。
3.電子貨幣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3.1電子貨幣使公開市場操作復雜化
央行在金融市場上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改變流通中貨幣量,從而發揮央行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作用。當市場上流通貨幣缺少,央行通過購買證券的方式,增加貨幣量,緩解貨幣供應量緊張的態勢。當流通貨幣過多,市場的利率會降低,央行通過賣出證券使市場的利率回升。采用公開的市場操作業務,央行可以更直接、更快速的發現市場上利率的變化及時通過增加或減少貨幣量來進行市場調控。
電子貨幣的產生,使公開市場業務出現不確定性,讓公開市場操作復雜化。
首先,基于電子貨幣的網絡性特征就代表了其傳播速度很快,當電子貨幣出現變動,會讓貨幣乘數效應呈持續擴張狀態,影響投資的結構。公開市場操作作為央行對市場的監管和調節的重要手段更需要加強。由于金融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公開市場業務發展變得更快速,金融發展跟市場業務發展變得密不可分。電子貨幣的出現要求中央銀行采用更快速、高效的公開市場操作手段。
其次,公開市場操作需要央行利用自身的資產負債進行調節,這也就表明央行資產負債的規模決定了央行對公開市場操作的力度。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央行失去貨幣發行的壟斷權,貨幣稅收入大大降低,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變小。
3.2電子貨幣使利率的變化幅度變小
利率變化是指某一時期的利息與資本和之比。利率水平由資本信貸市場的資本供求兩方面決定。貨幣供求雙方任意一方發生變化,利率也會隨之變化。當貨幣供應量低于對貨幣的需求時,利率上升。貨幣資本大量流入信貸市場。電子貨幣的產生使貨幣流通加速限制利率上升和下降的時間,使利率上升的幅度不會過高。同理貨幣供應量高于貨幣的需求時,利率將下降,貨幣流通速度加快,使信貸市場在短期內保持平衡,利率的下降速度不會過快。
大量電子貨幣流入,加大貨幣供應量,導致利率下降,波動時間較短。由于利率是市場運作的結果,大量使用電子貨幣將提高市場效率和競爭力,提高利率作為未來貨幣信貸政策中介目標的重要性。中央銀行不能及時準確地評估資本市場的變化,勢必降低它調節宏觀經濟利率供應的能力。中央銀行需要提高對市場利率變化的監管水平。
3.3電子貨幣增大了貨幣政策傳導時滯的不確定性
人們越來越傾向使用電子貨幣進行交易,貨幣政策執行時間的不確定性增加。金融機構出現新的創新,貨幣需求多樣化,資產結構也變得極為復雜。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傳導的期限性也大大延長。央行頒布貨幣政策難以及時執行,削弱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喪失了央行的調節作用。電子貨幣的產生使央行在發布貨幣政策時增加了不確定性,導致貨幣政策傳導可能會產生時滯。
從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由于電子貨幣的出現造成了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降低,使貨幣政策中介目標難以實現,增大了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時滯性,所以我國必須采取方法來應對電子貨幣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
4.電子貨幣發展對我國應對政策建議
4.1中央銀行應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發展迅猛,各金融機構都在創新、試驗發行電子貨幣,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銀行可以通過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建立標準化的電子貨幣制度。掌握發行貨幣的權利,加強對貨幣流通的控制能力,收回對貨幣權的掌控,讓貨幣的發行和收回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圍內。增加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能更好的應對匯率的變化,提高貨幣政策有效性。有利于央行發揮在市場上的調節作用,更有利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市場上貨幣流通不受控制的時候,更需要央行的資金支持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貸款幫助,來確保他們電子貨幣的流動性,從而保證貨幣政策再貼現政策的有效性。
4.2對電子貨幣收取適當比例的準備金
電子貨幣的發行機構一直處于監管部門的監管之下,但資金的安全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商業銀行必須向中央銀行支付一定數量的存款準備金,電子貨幣發行人無需支付,造成了資金的不安全。央行應向電子貨幣發行機構收取一定的存款準備金。有利于央行對貨幣市場資金的供給與需求的監測,同時可以樹立央行推行貨幣政策的權威性,使貨幣政策實行更快速、有效。此外,合理增加存款儲備使央行能夠更好地調整貨幣供應量,而不是失去控制。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問題也可以解決 ,央行對商業銀行等機構的監管力度也加強,這樣市場交易都在央行的監管下,確保市場的安全性,資金流動得以保障。同時也可以提高利率作為貨幣政策中介目的重要性。保證貨幣政策有效性。
5.結論
通過對電子貨幣發展的分析,可以看出電子貨幣大大的降低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對我國貨幣政策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電子貨幣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提高了市場的效率和競爭力,提高了利率作為未來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貨幣的總量,降低了央行對貨幣供應量的調節,削弱了貨幣政策實施的時效性。因此,電子貨幣的出現大大削弱了我們的貨幣政策的效力。
綜上所述,央行應該對這種情況有所作為,例如可以考慮發行自己的電子貨幣,壟斷貨幣鑄幣權,對電子貨幣發行機構收取一定的存款準備金,加強對電子貨幣的監管力度,強化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管,完善政策,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光友,施怡波.互聯網金融發展,電子貨幣替代與預防性貨幣需求.金融研究,2015(5).
[2]孫國峰,鄧婕,尹航.電子貨幣對信用貨幣體系的影響——基于自由競爭市場.金融研究,2014(10).
[3]楊戈帆.電子貨幣對貨幣供給及貨幣乘數的影響機制研究,包含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三級創造體系.上海金融,2014(3).
[4]印文,裴平.電子貨幣的貨幣供給創造機制與規模,基于中國電子貨幣對流通中紙幣的替代.國際金融研究,2016(12).
[5]郭明旭.關于虛擬貨幣的文獻綜述.經濟研究導刊,2018(34).
作者簡介:丁禹杰(1997.1-),男,上海大學,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