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理想
摘 要:環境是保證經濟與社會發展可持續性的重要基礎,無論何時均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經濟的前提。因此,環境工程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環境工程的特殊性,使得其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諸多難點。本文就現階段環境工程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闡述了建設難點,提出了幾點提升工程建設效果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夠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環境工程;建設;難點;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X50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環境工程是修復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礎,必須嚴格遵循規范性、科學性的基本原則推進工程建設進度。為避免影響城市化推進速度,我國也采取了多類型的環境工程建設方式,明確了其涉及到的諸多內容。建設環境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一直以來存在的噪聲、光污染以及廢氣問題,其也是保持城市可持續發展健康態勢的關鍵因素。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下環境工程建設效果并不理想,在建設環節依舊存在著諸多難點,因此準確定位其中定位問題并提出與之對應的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當下環境工程建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廢氣處理
固體廢棄物、空氣污染以及廢水是環境工程建設需要處理的三種典型污染類型、其中,尤以廢水與固體廢棄物的表現性最強,這也是其獲得更多重視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廢氣處理更容易被忽視。由于廢棄的特殊性使得在對其進行處理時不僅難度極大且整體處理成本較高[1]。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現階段針對廢氣所應用的處理技術具有落后特征,處理效率低下使得想要達到預期環保目的較為困難。而想要保證廢氣處理的有效性,所選擇應用的對應處理技術也必須進行更新與完善,且需要在工作人員環保意識與工作態度強化的支持下推進廢氣處理工作。
1.2 城市規劃過于頻繁
城市選擇應用科學規劃方案能夠為城市建設提供完備條件,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城市錯誤的理解了這一理論使得其規劃頻率較高,該種現象的出現既包含客觀原因也包括主觀原因[2]。沒有何種事物永遠保持同一個狀態是規劃變動的客觀原因,而主觀原因則主要為人為因素,領導的頻繁更換使得領導班子對于城市功能以及基礎設施布置有著不同想法,或是部分城市為了顯現功績或增加經濟收益而選擇重新規劃方式,這也是部分城市規劃較為頻繁的主要原因。
1.3 污水處理效果不佳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這使得部分資源在長時間的使用狀態下已經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短缺問題,其中尤以水資源表現的最為明顯。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國在大部分城市中開始推行節約用水理念,并加大了污水處理力度。污水處理中包含了多類型的先進技術,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在處理污水時依舊處于技術嚴重落后的狀態,先進處理技術的缺失使得污水無法被凈化從而滿足循環用水需要,繼而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環境工程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保證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但在水資源嚴重匱乏的情況下將無法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順利性,污水處理環節面臨著亟待強化的問題。
2 環境工程建設難點
2.1 園林綠化建設長期處于落后狀態
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園林綠化建設具有極為重要的應用效果,也是當下城市發展的主流發展趨勢。在城市中園林綠化工作能夠充分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并能夠幫助對周邊生態環境予以改善,將周邊噪音吸收的同時遮蔽風沙。園林綠化工作在當下的城市建設環節已經較為普遍,但其關鍵在于為生態環境與城市的發展提供烘托條件,卻依舊沒有明確園林綠化工作的重要意義。相較發達國家我國園林綠化工作仍較為落后,技術與意識的不足和缺失均對園林綠化工作質量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3]。總結來看,園林綠化工作表現出了諸多的不足之處,其落后性不利于城市保持可持續性的發展態勢。
2.2 垃圾處理與標準不相符
城市病是我國城市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凸顯出來的一些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城市垃圾。從世界范圍來看,針對城市垃圾目前還沒有一套有效的降解處理方式,在無法保證垃圾處理效果的情況下無論是對于居民生活質量還是城市形象均將會造成不良影響。相較發達國家,我國在處理城市垃圾的經驗與技術略顯不足,這也是影響我國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問題。
2.3 專業人才缺失
城市環境工程建設涉及到多個專業領域,想要保證環境工程應用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專業人士。雖然目前多個大學均開設了與環境工程相關的專業,但由于該專業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因此很多具有一定專業水平的人才均流入到了其他工作崗位。長期保持此種情況,不僅使得教育資源被嚴重浪費,同時也使得專業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展開后續的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3 提升環境工程建設效果的幾點策略
3.1 完善環境工程建設體制
環境工程屬于系統工程的一種,結構較為復雜且規模龐大,除去足夠的技術支持條件也需要充足的建設資金,但資金消耗量過大的特點使得若僅僅依靠政府將無法保證資金籌措效果。為解決此問題應聯合全社會資源以實現環境工程的建設目標,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為引導與明確資金籌措方向,并應為此過程提供完善的保障與激勵機制,無論是參與該過程的哪些社會資本均應從環境工程中得到與其努力相匹配的回報,從而充分激活其參與積極性。
3.2 提高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視
環境工程建設需要較多的專業領域知識的支持,因此對其專業性有著極高要求。實際的工作落實過程中,全程均應由專業人員監督與管理,以更為順利地推進環境工程建設進度[4]。但實際情況卻是該領域的專業人才長期處于缺失狀態,導致出現此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該專業的就業面較窄,對于大環境的適應性極弱。再加上工作環境、就業門檻以及待遇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在環境工程專業的許多畢業生均流入到了其他崗位,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應出臺相應政策以促使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回歸環境工程領域,以奠定我國城市環境工程建設的重要基礎。
3.3 強化氣體、污水以及垃圾處理過程,加大園林建設力度
廢氣處理工作的關鍵在于技術的強化,且需要工作人員將自身態度端正,準確定位處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同地區的主要污染物均有所差異,氣體污染程度也不一,這就需要在處理前充分掌握城市各地區的污染情況,以制定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為氣體污染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提供完備條件。
相較廢氣,污水與垃圾處理要較為容易,實體化的特征使得想要對這些污染物進行收集要簡單的多。想要保證污水與垃圾的處理效果,就應選擇應用先進的處理技術,針對這一問題應加大社會資金的引進力度,強調該類技術的研發重要意義,以提升處理污水與垃圾的處理效果。
意識與理念是園林建設的主要問題,市政綠化部門與開發商一般需要共同對城市園林建設工作負責,但往往開發商只重視開發范圍內,且布置的綠化植物只有簡單的觀賞作用,沒有充分突出綠化優勢。因此,相關部門應將市政與開發商聯合起來,規范開發商與市政的綠化流程,以保證園林綠化效果符合預期標準。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經濟發展是國家強度的重要基礎,而環境問題則是決定民眾生活質量的前提條件。環境工程的主要建設目的就是保證環境問題的治理效果,雖然從實際情況來看依舊存在著諸多的不足之處,但我國一直以來都在朝著技術進步與流程更新的方向不斷努力,為實現生態環境修復治理、貫徹生態環保理念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瑛.環境工程建設的難點及應對措施[J].居舍,2019(23):10.
[2]荊晨.環境工程建設中的污水處理方案[J].區域治理,2019(23):77-80.
[3]孫敏.環境工程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6):239-240.
[4]李瑋.淺談城市環境工程建設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