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王笛
摘要:為適應交通工程專業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以提升知識、能力、素養為目標的“公共基礎+專業課程+實踐環節”課程體系;并對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將場景案例教學模式、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綜合性課程設計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培養具有扎實交通工程專業基礎、卓越工程實踐能力、優秀創新素養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新工科;應用型人才;交通工程;教學模式
1.新工科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交通工程新工科應用型人才需綜合具備“知識”、“能力”、“素養”,其中,知識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專業教育知識;能力包括問題分析能力、設計開發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研究探索能力;素養包括社會責任與思想道德、人際交往與團隊合作、國際視野與交流競爭等綜合素養。因此,科學確立課程體系,合理設置專業課程是交通工程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皖江工學院交通工程專業通過分析調研、學生反饋、專家論證等多個環節,初步確立了公共基礎+專業課程+實踐環節的課程體系。
1.1公共基礎課程平臺化
設置工科大類平臺公共基礎課,其中包括思政類課程、數學類課程、物理類課程、化學類課程、英語類課程、計算機類課程以及公共選修課程。注重學生“知識”、“素養”的提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2專業課程系統化
交通工程專業課程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教育課兩大類。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注重對交通工程專業學生基本理論的培養,專業教育課程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專業課程體系打破原有專業方向限制,開設課程包括交通工程學、交通規劃、道路工程、橋梁工程、工程項目監理、物流工程、城市軌道交通等,涵蓋交通規劃設計類、道路橋梁建設類、軌道交通類等方向,有助于寬口徑、綜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
1.3實踐環節項目化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包括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在新工科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貫串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通過建設實習實踐基地、引進企業導師、開設卓越工程師班,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具體工程項目,加深行業認識,提高工程素養。
2.新工科交通工程專業教學模式
在新形勢下,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交通工程專業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有緊密圍繞交通工程課程體系,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不斷探究改進教學方法,才能輔助學生掌握課程精髓、實現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
2.1場景案例教學模式
場景案例教學模式是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構造現實場景,將知識體系與實際案例相融合,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還能夠思考、探究其他相關問題,舉一反三,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場景案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準備—運用—考核—反饋”的流程,注重每一個環節,提升教學效果。
2.1.1場景案例的選取和設計
場景案例教學的關鍵在于案例的選擇,一個優秀的場景案例不僅能夠體現課程教學內容、結合實際工程實例,還應緊跟交通工程行業發展趨勢。
2.1.2場景案例在教學中的運用
場景案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擺脫課本內容的束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場景案例中發現問題,綜合運用課內外相關專業知識分析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2.1.3考核方式
場景案例教學模式的實施便于實行全面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成績可由課堂討論情況、研究成果匯報情況、專業軟件操作應用情況、期末考試情況所組成,課程成績不再是僅由到課率和考試成績所決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消除原有“考前突擊”的應試思想。另外,在期末考試中還應增加綜合分析試題與開放性試題比重,使學生變定式思維為發散思維,實現新工科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2.1.4實施反饋
場景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及時獲取學生課程反饋情況,改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定期邀請教育專家、企業領導、項目工程師對教學案例設置、教學效果等內容進行評價,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提升。
2.2思維導圖教學模式
2.2.1思維導圖教學設計
思維導圖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抓住課堂主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突出重點,圍繞“中心詞”幫助學生構建各知識點間的相互聯系,形成完整的交通工程專業知識體系;其次,要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明確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能力、素養,并在此基礎上通過思維導圖課堂教學拓寬學生專業知識儲備、增強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綜合素養。
2.2.2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以“交通安全”課程中道路平面線形設計與交通安全章節為例,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前首先要明確章節主要內容,主要包括分析平面線形設計中直線、圓曲線、緩和曲線分別與道路交通安全之間的關系,以及道路平面線形優化設計。
2.3綜合性課程設計
綜合性課程設計是將已開設的課程設計課程進行整合,設計綜合性課程設計,將各專業課程內容在一個綜合性課程設計中進行實踐。綜合性課程設計開設與大四學年第1學期,其先修課程為交通工程學、交通規劃、測量學、道路工程、交通仿真軟件等專業課程。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交通區塊為對象,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綜合性課程設計。主要包括交通調查、交通現狀分析、方案設計、方案評價四個環節。通過以上各環節的綜合訓練,使學生能夠增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提升工程實踐能力,有助于新工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結語
“新工科”建設為交通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圍繞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皖江工學院交通工程專業建設實際,對新形勢下交通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進行研究;并對場景案例教學模式、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綜合性課程設計等教學模式進行探討,為交通工程專業新工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理論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鄭慶華.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引領 創建“新工科”教育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2018jyxm0239); 安徽省高等學校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重大項目(2018jyxm0238);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交通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16zjjh054)。
作者簡介:韓雪(1989-),女,蒙古族,內蒙呼和浩特人,講師,研究方向:交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