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停課不停學,在特殊時期,我們濮家小學二年級組利用之江匯教育平臺、釘釘平臺進行了線上教學。在教學設計、在線課堂組織、作業反饋三個方面進行了嘗試,通過教研組探討、和家長的緊密溝通,形成了較為一定的組織模式。
關鍵詞:疫情;翻轉課堂;低段數學
【案例背景】
一、問題的顯現
剛開始線上教學時,我們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
(1)低段學生自主性低,隨著父母的陸續上班、老一輩不會使用電子設備,定時的直播肯定是行不通的;
(2)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有意注意還沒有發展起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學習時間太長、缺乏互動,容易造成其疲憊、消磨其學習主動性;
(3)部分家長的輔導能力有限,只能發揮督促作用。
二、我們的需求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設計一套更靈活的組織模式來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壓力。包含:
(1)可以供學生和家長隨時調用的學習資源;
(2)控制學生的學習時間;
(3)給學生更多操作、體驗的機會,把“筆頭”作業轉化成“手頭”作業;
(4)及時有效的反饋,發現學生的學習薄弱點,給予針對性指導。
【案例呈現】
基于這些現實問題和需要,我們進行了智慧型翻轉課堂的嘗試。在備課、教學組織、教學反饋等組織模式上運用智慧手段,形成了以下模式。
一、師師協作,高效備課
拿到區里的作業單后,年級組里的老師進行了集體備課,商定每位老師負責一課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收集資料、設計微課、練習等,提前一周發到工作群中。每周五的教研,通過討論進行二次修改。這樣的備課方式,大減少了工作量,提高了作業的針對性。
許多優秀的教案和微課大家都從“之江匯名師空間”、共享資料中搜索。之江匯名師空間的微課制作精良,提供了很多優秀的教學資料。
二、家校合作,翻轉課堂
(1)提前公布教學內容
我們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觀看微課,先學后教。
雙休日提前一周在釘釘班級群公布一周教學計劃、以及一周學習的重點難點,給以家長更多的時間進行時間安排。提前一天在釘釘群發布后一天的學習任務。讓雙職工家長的提前做好相應準備。
(2)重視操作,體驗過程
在家學習期間,學生與老師的互動雖然少了,但學生自主操作探究的機會更多了,再加上釘釘和之江匯擁有拍照和視頻傳送作業的功能,老師可以設計更多操作性的作業,比如《軸對稱》一課,學生通過剪一剪、貼一貼,掌握得又快又好,培養了數學學習得興趣;又如《平均分》一課,學生在家里探索平均分18顆瓜子得多種方法,深入了解了什么是平均分、感受著方法的多樣性。
通過之江匯“課前導學”功能、釘釘“家校本”功能,發布學習任務。在觀看微課的基礎上,布置一些基礎練習、實踐操作性作業。操作性的作業讓后30%的學弱生也能樂在其中。
在“數據收集與整理”單元,我們設計了項目式學習活動《疫情面前,數據有話說……》,學生通過整理,統計自己一天的時間,在釘釘“班級圈”與其他同學的作品做比較,改進自己的時間安排。
(3)巧用筆記,專注聽講
學生觀看微課容易出現抓不住重點的情況,“看過就算”“就是不看”“不認真看”的情況總有發生。為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抓重點的能力,我們設計了一份筆記模板,包含預習提問、微課例題及發現、課堂小結、課后錯題收集等四方面。這樣的模板主要為鼓勵學生記錄筆記,對于低段學生要求不必太高,旨在提高聽課效率,整理課前、課中、課后學習內容。
三、鼓勵為主,多元反饋
家長不在身邊、技術操作不熟練、自主學習產生的問題多……在家學習學生和家長都面臨著許多挑戰。我們的反饋平時多以溝通、鼓勵為主,為學生和家長樹立特殊時期學習的信心。
(1)一對一指導。利用釘釘、之江匯作業批改的圈畫功能,對于學生提交的作業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對于需要訂正的作業,打回訂正,學生修改后再次提交。對于學困生可以通過釘釘語音、視頻連線進行一對一輔導。
(2)樹立優秀榜樣。挑選出字跡工整、完全正確的作業作為“優秀作業”,為一些需要訂正卻沒有思路的同學提供范例的同時,提高學生作業積極性。
(3)互動直播答疑。對于教學的難點、學生易錯點,利用釘釘直播功能進行簡短的互動直播,系統答疑。不方便觀看直播的孩子,可以調用錄播視頻,自主觀看。
【案例反思】
在實踐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減少家長的壓力、促進家校的合作等等,都是值得我們不斷反思的難題。
一、將課堂翻轉給學生
通過近兩個月的實踐,我們可以發現,如果僅僅將零碎的微課、練習投放在網絡上,讓學生來自主學習,效果往往并不如人意。翻轉課堂的根本在于適合學生的學情,通過恰當的學習途徑展開自主性更強、更為開放有效的學習。
1)研究單元的整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圍繞單元整合案例開展研究,利用網絡環境、在家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改革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來優化課堂結構,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增長智慧和實踐能力。
2)設計項目式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將之轉化為活動主題。讓學科知識間發生聯系,知識間發生鏈接,以點帶面多學科的擴展與參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了學生面向未來挑戰的能力。
嘗試學科整合,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有效利用各學科的教學資源,以及在各學科教學中獲得的知識技能,來全面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家校形成強有力的合力
宅家學習和在校學習最根本的不同是師生之間的溝通減少,教師對學生學情的把握更難,相應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發揮了更重要的督促和鼓勵作用。家校之間唯有形成強有力的合理,學生在家學習方能更為高效。
(1)利用大數據手段,及時給予家長指導。釘釘擁有強大的問卷功能,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設計,調查家長陪同情況、學生在線學習時間、學習認真程度、家庭氛圍等。通過平臺大數據分析,及時發現家庭教育中的問題,給予家長們相應的指導,防患于未然的同時,有效處理問題。
(2)分小隊協作,家庭攜手溫暖共行。宅家學習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家長按照家庭住址的遠近進行分組。對于一些雙職工家庭,在出現緊急狀況時,可以通過小隊成員間相互的扶助,溫暖同行。同時,小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督促學習、組織游戲開展更為豐富的活動,家長代表也可以更為有效地反饋小組學習的共通性問題。
(3)利用電話、視頻隨訪,拉近師生情誼。智慧手段并不意味著師生之間失去交流,翻轉課堂也不意味著教師失去指導者的角色定位。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秒殺聊天”的形式,讓學生自主報名,每次與5位學生進行視頻聊天;也可以采用空降學習小隊的形式,在學習小隊中與家長、孩子進行電話、視頻隨訪,掌握孩子的生活狀況、學習情況。
疫情終將過去,但智慧手段的運用不會過時。以挑戰為契機,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總結寶貴經驗,投入于之后的教學工作,將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作者簡介:
王瑩婷(1995.08—),女,漢族,浙江杭州人,學生,本科,單位:杭州濮家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