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慶梅
摘要:伴隨著新課標的廣泛推廣與深入實施,當前越來越多教師強調深度學習對學生把控知識,運用知識的重要意義。小學階段的數學概念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把握數學概念定義,才能為后續數學學習提供條件。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小學高年級概念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高年級;概念教學;創新實踐
新課標背景下,數學的概念學習成為小學重點學習內容,多年的教學實踐也發現,小學生數學概念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其后續數學學習的效果,一旦學生沒能深刻掌握數學概念,了解數學問題,在后續深度學習中則會舉步維艱,影響學習效果。深度化的概念學習應成為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數學學習過程本身存在枯燥乏味、理論性強的劣勢,很容易導致教學過程缺乏有效性,因此還需教師不斷摸索探究。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及價值分析
深度學習屬于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師結合小學數學學科、數學概念知識版塊對深度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將其融入展開教學,首要工作就是處理好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是初級層次的深度學習問題,這個階段的深度學習是針對數學實踐理論而言,這是因為當前小學數學概念教學依舊受到傳統教育觀的影響,存在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情況,導致很多小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完全從背誦出發,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停留在淺層次的學習上,無法真正地吃透知識點[1]。因此初級層次的概念教學要求教師先是提出深度學習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多元的教學形式來強化學生對數學概念深度學習探索的意識。第二是高級層次的深度學習,跳脫出表層的學習,而是將學生對概念的認知提升到高階思維當中,強調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逐漸建立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架構,形成融會貫通的能力,才能將知識真正內化并為己所用[2]。
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中應用深度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深度概念學習的轉變是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表現,這樣的學生主體學習模式能夠滲透到教學課堂上,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推向深入的創新教育核心中。其次深度學習有助于促進小學教育的發展,如今信息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教學課堂上,被融入到現代化教育工作中,形成推動教學效率提高的主流載體,很大程度上也刺激深度教學進一步創新和探索[3]。
二、小學數學高年級概念教學中深度教學實施步驟
(一)在實踐操作基礎上深化概念感悟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實,要確保小學生真正掌握數學概念,就必須親身經歷實際操作,將抽象的概念知識轉化為形象的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因此進行概念教學時,教師要多利用概念的演變形成創新性的情境,再與一些操作實踐相結合,學生在感悟體會中進行實踐操作,深化印象,才能真正掌握數學概念。
比如教學“位置與方向”的內容,為了確保學生了解其概念,教師可以引入導入性的談話,將我國的地圖掛出來讓學生觀察,隨便選擇8個地點,學生則負責表述各個地點的位置方向如何,兩個地名之間的位置方向如何。在帶入情境的基礎上學生完成“位置與方向”確定的學習目標,頻繁練習、提問和回答,最終掌握關于位置與方向的表述方式,也對其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以對比分析的方式強化概念認知
深度學習要求教師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形成一種推理性的關系,串聯數學概念性的知識,不但有助于讓學生對相關的數學概念性知識有整體的認知,還能從整體角度展開審視與分析,為深度學習知識奠定基礎。因此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要注重將相似的概念調取出來,通過對比引導學生發現本質差異,在深度解析的視角上來掌握。
比如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學生在大致了解兩種概念以后,教師將深度理解延伸到長方體與正方體特征的內容上,增設一個比較的環節,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掌握兩者的特征,比如相同點有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面、棱、定點且在數量上都相同,不同點則在于形狀、面積、棱的長度各不相同。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為學生進行動態演示,學生在觀察中了解兩種物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層層比較下深入了解其性質,最終掌握其概念內容。
(三)以問題教學引發學生的認知思考
小學生在認識知識、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很多疑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和發問,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深度剖析問題,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思維解答問題,最終獲得結果和答案。在實際操作上,教師針對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進行編排創新,創設疑問,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思路加以解決,深度掌握解題方法,舉一反三,形成正確思維,進而深度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比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針對一些無法對圓的周長概念進行推導的學生,教師要在其思維基礎上設置疑問,如“關于周長的計算中,圓和正方形、長方形相比沒有角,于是很難求解線段的長度,也就難以求解圓的周長”,那么教師就要將“直徑、半徑”的概念引出來,讓學生思考半徑與周長的關系,從而找到求解的正確方法,在此基礎上重新反思圓的周長的概念,形成記憶并將其掌握。
三、小學高年級概念教學的創新實踐
(一)依托感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對很多高年級學生而言,概念本身并不陌生,但學習的過程卻離不開系統性,需要學生對概念的知識進行積累,相互串聯,才能融會貫通,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最終發展思維,深度掌握。那么在開展“百分數的認識”教學時,要讓學生深度了解百分數,教師就要利用大量的資源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時可引入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情境和數據,如期中考試班級的合格率為99.6%,家長的工資一年增加了15%的幅度,肯德基餐廳的季營業額增加220%等等,從具體存在的實踐中介紹有關百分比的知識點,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與常識深化認識,促進理解,才能更好地吸收和內化。
(二)圍繞概念點形成知識網絡
由于小學階段的數學概念教學涉及到的概念知識點較多,其中低年級階段學生多為初步理解,而高年級段學生則要在概念增加的基礎上有概念的重疊和延伸,概念知識并非單一存在,也不屬于獨立狀態,而是要融合所學內容形成新增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必須確保學生能夠深度理解,加以區分,才能真正把握。在開展概念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構建概念點知識網絡,可應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順各知識點。比如教學“比的認識”,在教師預設的框架中就要羅列出分數、比、除法等相關的概念內容,進行梳理,找出這些概念點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體框架,學生才能一目了然,正確區分。
(三)概念教學中突出情感體驗
小學高年級學生通常對數學有一定的認知,概念的教學也不再是冰冷知識點的傳授,教師要善于滲透情感,激發學生興趣。在開展教學時教師需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傳遞概念時尊重其情感體驗,多以生活化的概念來進行引導,深化學生認知與理解,也鼓勵學生利用概念解答生活常識。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引入學生愛玩的撲克牌游戲開展“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教師拿出10、J、Q、K四張牌,由最大的K表示13引出問題,一一分析J和Q表示的數字,引出數字概念。學生由日常生活游戲場景導入,激發興趣,突出情感,更能快速融入其中,深化概念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針對枯燥乏味的小學高年級概念知識點的教學,教師要站在深度學習的視角,對教學過程和引入的模式進行創新研究,以學生喜歡的方式融入學習價值,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提高效率,為學生后續數學知識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詩韻.論小學高年級數學中的概念教學[J].華夏教師,2017,11(12):51.
[2]楊樹彬.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優化策略[J].魅力中國,2019,2(50):334-335.
[3]譚岸鳴.概念圖評價法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