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睿 余佳
摘要:為了更好的推動江淮生態大走廊徐州段的旅游發展,打造出屬于徐州段的旅游品牌,文章運用文獻分析、對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從旅游品牌打造、旅游產品開發、基礎設施現狀、旅游宣傳狀況方面對徐州段旅游品牌開發現狀進行分析,發現徐州段旅游品牌開發存在缺乏鮮明的旅游品牌;旅游產品缺乏內涵;配套和基礎設施不足;宣傳不足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對應的對策和建議: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重視旅游產品開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宣傳力度。
關鍵詞:江淮生態大走廊徐州段;文化旅游品牌;問題;對策
1.研究背景
2016年11月18-22日,中國共產黨江蘇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江淮生態大走廊”提法首次進入省委書記的報告中,并由此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中。據悉,在2017徐州市依托京杭大運河和黃河故道兩條軸線,微山湖與駱馬湖兩大生態核心,遴選的10個生態魅力特色區和20個生態敏感點構成“兩軸、兩湖、多片區、多點(2+2+10+20)”的生態空間結構,著力打造五大走廊。
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是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彰顯運河文化的重要載體。在該背景下,江淮生態大走廊徐州段進行了一定開發,形成了一些旅游產品,但還未形成鮮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因此我們開展研究,提出旅游品牌打造和推廣的相關策略。
2.徐州段發展現狀
2.1旅游品牌打造
徐州在江淮生態大走廊的系列規劃中,依托京杭運河、黃河故道沿線歷史文化、自然生態資源,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為重點,在保護開發自然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全面提升沿線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構建沿河生態文化旅游景觀體系,打造以節點城鎮為載體、以基礎設施為支撐、以文化資源為紐帶、以良好服務為保障的文化旅游走廊。政府依托該走廊,擬打造出富有歷史文化韻味的旅游品牌。
比如近年來,駱馬湖所在的徐州新沂市,其圍繞“兩城一地”戰略部署,以加快建設極具特色的淮河經濟區生態旅游高地為目標,使旅游產業不斷壯大,“生態新沂”旅游品牌日益打響。
2.2旅游產品開發現狀
徐州市將黃河故道沿線區域打造成特色農業走廊、綠色生態走廊、歷史文化走廊、旅游觀光走廊,率先走出一條具有徐州特色的黃河故道綜合開發新路子。根據計劃,徐州市將啟動從新城區六堡橋東到252省道全長36公里的黃河故道景觀提升工程。黃河故道示范段景觀提升工程,相關方案正在完善之中。根據計劃,徐州市計劃對全長約36公里的黃河故道景觀帶進行“整裝升級”,打造現代鄉村觀光帶。
微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得到游客“黃山歸來不看岳,微山湖歸來不賞荷”之廣泛贊譽,被稱為“神州第一荷花蕩”。同時人文資源也極其豐富。
駱馬湖濕地公園位于江蘇省新沂市,蘆葦蕩、白鷺鳥區、荷花塘等眾多自然景觀,構成了省級濕地公園,同時駱馬湖東岸的馬陵山上有清朝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時在此留下的“第一江山春好去處”的名句,有宿北大戰許多遺跡。
2.3基礎設施狀況
近兩年來,徐州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城市建設重點突出來抓,以創省文明城市、舉辦亞洲鐵人三項賽為契機,進一步加快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湖北路的擴建及道路兩側的綠化,使得近年來景點建設改造方面成績斐然。。
徐州現有5星級酒店10家,4星級酒店37家,3星級酒店49家。同時徐州以重大交通設施規劃建設為牽引,構建江河海、鐵公機一體化綜合交通體系。
2.4旅游宣傳現狀
在徐州市的微山湖景區,主要有每年7月份的微山湖荷花節和微山湖餐飲美食節等節事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2017年以“欣欣向榮,繁花似錦”為主題的中國·宿遷駱馬湖首屆生態旅游節開幕式在駱馬湖動漫王國廣場上舉行。2019年3月28日10時,在湖濱新區浴場永久放流點現場放流。2019年宿遷首屆駱馬湖國際沙雕節舉辦。其主題是“運河千里圖”,展現了運河沿線6省20城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韻味獨具。
在2019年,舉辦中國(徐州)漢文化旅游節,活動主題是:“品兩漢文化,賞山水美景——走遍五洲,難忘徐州”,舉辦了漢服嘉年華、最美漢服設計推廣大賽等一系類活動。
3.徐州段旅游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未形成鮮明的品牌
在旅游業日趨同質化的今天,未來旅游業之間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
如今在打造生態走廊的過程當中,徐州段還未形成獨有的旅游品牌、樹立品牌形象,無法吸引大量旅游者。如在駱山湖和微山湖景區,徐州只是在固有的景點和歷史特色上加以開發,而并沒有打造出吸引游客,具有徐州本地特色的旅游品牌。
3.2產品缺乏內涵
旅游產品是旅游文化的載體,在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上缺乏文化內涵的旅游產品將難以立足。
徐州作為老工業基地和兩漢文化的代表,始終給人一種灰色、沉重的感覺,徐州旅游產品目前還停留在初級的觀光時代,面臨知名度不響,體驗性不足,特色性不強等主要問題。同時同類旅游產品的市場替代也是一個問題。
同時黃河古道開發的鄉村旅游景觀具有同質化的趨勢,“兩湖”景區的景點沒有特色,缺乏內涵。
目前徐州部分旅游產品相似性較高,單一化的產品設計較多,以及在旅游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產品,在設計上明顯缺失當地文化特色,單調且沒有品質,對游客不具有吸引力。游客在融入自然和人文環境的體驗中,對旅游紀念品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品質化。因此,品牌及有品質的設計對旅游的推進和加深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產品缺乏文化內涵是徐州市致命的弱點。同時同類旅游產品的市場替代也是一個問題。
3.3配套和基礎設施不足
徐州市旅游還存在這一定的硬件問題,徐州市在旅游接待、景區基礎設施、導游服務人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目前主要的是旅游服務水品低、管理水品低、接待能力不強、缺乏專業人才、居民素質不高、環境衛生條件差等問題。在以往的調查當中,徐州市公共基礎設施、旅行社服務、酒店服務、旅游服務人員素質、城市環境衛生質量等方面還有待加強。
3.4宣傳力度不足
在開發生態大走廊徐州段的過程當中,缺乏適度的宣傳與合理的景區規劃以及標志性的景點代表,以致使得一些景區在本地人的心中知名度很高,在外地游客心中知名度不高游玩率也不高。同時城市旅游形象宣傳不到位,營銷策略落后。政府應該結合社會多方力量通過媒體進行宣傳打造徐州旅游城市形象,利用當今發達的信息化網絡讓更多的人認識徐州,吸引更多的人來到徐州,聚集旅游者們的目光。
徐州在打造生態走廊的旅游品牌時,缺乏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的旅游節事活動宣傳。缺乏具有號召力的旅游節事活動,無法使旅游品牌打響并帶動旅游業發展。
4.解決方案
4.1打造特色品牌
要著力提升特色品質,打造城鄉統籌示范帶。做好“生態+特色品質”文章,提升城鄉發展內涵,突出富民惠民實效,彰顯文化旅游魅力,讓城鄉統籌發展、百姓幸福宜居成為徐州參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的鮮明特征。
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打造黃金旅游線打造生態景觀系統,形成沿線區域水平高、功能全、在國內外打造徐州“淮海鄉”品牌。高起點規劃建設京杭運河、黃河故道等沿河水系生態帶,著力推進云龍湖、大龍湖、九里湖、潘安湖、微山湖、駱馬湖等特色生態點建設。
深度挖掘地域特色文化,不斷提高文化旅游服務供給能力和產品品質。聯動實施“生態旅游+”和“特色文化+”行動計劃,培育形成更多的生態旅游基地、人文特色旅游基地和特色精品旅游線路。
4.2重視旅游產品開發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生態產業、傳統手工、特色農業等植根于民間的富民產業,積極推廣“生態+”“旅游+”“文化+”“養老+”等新模式。徐州段在旅游品牌的打造過程當中不僅僅要涉及生態概念,更要融入當地文化特色,使旅游產品對地域文化起到推廣和宣傳作用,做到既傳承了文化又促進了當地的旅游發展的重要作用。比如徐州的微山湖景區為了讓游客體驗當地真正的漁民生活,讓游客吃住在船上游船捕魚等等。徐州的兩漢文化規模比較大也比較完整,如果整合開發好可以成為徐州獨具特色的景區景點,成為徐州代表性的景點。
徐州段在旅游品牌的打造過程當中通過融入當地文化特色,使旅游產品對地域文化起到推廣和宣傳作用,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為重點,依托沿河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古跡以及周邊農業示范區,在保護開發沿河自然人文資源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度假休閑態觀光等旅游服務體系。
旅游產品開發要有針對性以及互動性,并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資源開發,形成輻射面。注重城鄉空間協調統籌發展。充分利用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寶貴資源,加強對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積極推進人文城鎮建設,延續城鎮歷史文脈,注重保護沿河城鎮文化風格和傳統風貌。
旅游產品開發要有針對性。對于年齡較大的老年人來說,可以針對他們的興趣愛好,開發一些親近大自然的體驗性景點。針對文化層次比較高的游客,可以開發兩漢文化等歷史氛圍濃厚的景點,可以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兩漢文化。對于現在比較流行的吃貨,可以推出舌尖上的徐州旅游線路,帶他們吃遍徐州各大美食小吃讓他們從另一個方面感受徐州的魅力。同時有互動性。旅游的服務對象是旅游者是人,所以加強與游客的互動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徐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區位條件可以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資源開發,形成輻射面。加強與周邊地區的合作,共同開發旅游資源這樣才能增加旅游流帶動徐州的旅游業發展。
4.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徐州市現在的城市基礎設施普遍存在一定的老化現象,特別是旅游基礎設施。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相關景區做好基礎設施的維護與更新。定期的檢查維護。
加大旅游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在城市入口、路口、公交站點、各個景區景點設立醒目的旅游指示牌;優化公交線路,在各主要景區景點之間開通可以直達的公交車;在景區景點內外設立可供游客休息的長椅等設施;加強對各個景區景點停車場、衛生設施的管理。
努力向國內外同行學習借鑒成功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方法,創造出更具徐州城市特征酒店。加強酒店內部的人員培訓,重視硬件設施的維修等問題。
4.4融入江淮大走廊的整體宣傳,加大宣傳力度
徐州市可以使各類傳統業態與水上載體的有機結合、漁民生活方式與旅游體驗活動的結合、傳統文化習俗的保留以及傳承等方式,創新出具有徐州當地特色的主題活動。將參與江淮生態大走廊與旅游產業完美融合,利用旅游活動造勢,在節假日上做文章,通過媒體搞宣傳,擴大徐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把旅游和徐州文化的宣傳結合起來,增加文藝表演和民俗體驗;
一是努力開拓市場。通過市內外的報紙等媒體大力宣傳報道徐州的城市面貌,景點、景區建設及人文景觀情況。二是以活動造勢,通過大策劃、大活動帶動人氣。三是搞好旅游市場促銷大聯合。與周邊城市聯合,組建了淮海經濟區旅游協作網,互為市場、互相宣傳,互送客源。
參考文獻:
[1]霍震.徐州市江淮生態大走廊實施建設的規劃策略[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8,(9).
[2]龍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講話精神體會與認識[J].江淮水利科技,2016,(6).
[3]卞慶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路徑創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4]楊茜茜.主動參與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N].徐州日報,2016.
[5]陳秋昊.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五年規劃與十五年布局前景[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2).
作者簡介:
劉睿,女,漢,1999年10月生,寧夏銀川人,本科,學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余佳,女,漢,1984年7月生,安徽合肥人,碩士,大學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