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小蘭
摘 要:高中化學作為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教材中包含有許多抽象的知識點,若是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授課方式,則無法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且學生在不理解教師思維的情況下則會跟不上教學課堂的進度。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將核心素養(yǎng)理念和微課教學模式融入到高中化學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激活教學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本文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微課教學,以期為高中化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微課教學;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核心素養(yǎng)在課程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成為各科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同樣在高中化學教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其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幫助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而互聯(lián)網時代,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引入計算機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將微課引入教學課堂中,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將其與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結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核心素養(yǎng),為其全面發(fā)展和適應社會需求打下基礎。
一、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概述
核心素養(yǎng)是新時期教育界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它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形成關鍵的能力和品格,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對于高中化學而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即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認知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宏觀探析能力和微觀辨識能力,同時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在新時期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當基于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加快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手段,探索新的化學教學模式,從而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化學人才。
在新時期,也是網絡教學普遍應用的時期,微課教學模式即是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它以微視頻和微課件的方式來進行化學課程的重難點教學,在教學中充分應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再與核心素養(yǎng)理念相結合,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微課教學策略
1.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進行教學
微課教學可以綜合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等多項感官,利用微課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高中化學微課教學中,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對學生產生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其德育作用,并通過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培養(yǎng)起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
如在高一化學中關于鋁單質性質的知識點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微課教學,利用微視頻來生動形象地呈現出鋁制品,如鋁制餐具和鋁制易拉罐,通過微課教學不僅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鋁單質的性質,還能明確鋁單質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在性質了解和應用了解的基礎上,教師要利用鋁單質的性質來引導學生明白鋁制餐具在使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不可蒸煮,也不可用于盛放酸性或是堿性的食物,這樣才能確保人體健康不受侵害。在這樣的微課教學中,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的化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通過實際生活的體驗將知識加以內化應用,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隨機進入式教學
高中化學涉及到的知識既全面又復雜,一個化學知識點也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呈現出來,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對知識點加以理解,掌握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在隨機式教學中融入微課,則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能夠有時間去從不同角度解讀知識點和事物。
如在高一的“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視頻和微課件來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如站在氧原子的得失、化合價與電子的轉移等不同的微觀角度進行理解。在氧原子的得失角度,教師可以通過“C+2CuO=CO2+2Cu”這一化學反應方程式,讓學生進行觀察氧原子的變化,分析物質發(fā)生的反應;在化合價的角度,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化合價的升降情況來驗證電荷、電子以及質量的守恒情況;在電子轉移角度,教師可通過微視頻將化學反應中的電子轉移現象生動形象地以動畫形式呈現出來,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原子結構,通過觀察進而深化對氧化還原反應和電子轉移之間關系的認識。通過這一教學工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增強唯物主義觀念,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yǎng)這一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夠加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還能應用這一辯證法來指導以后的學習。
3.利用拋錨式教學方法
拋錨式教學方式也可以成為實例教學方法,即是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背景入手,了解其中包含的知識,產生學習的需求和興趣,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在高中化學的微課教學中應用拋錨式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如在“非金屬及其化合物”這一教學課時中,其中有一個化學實驗是“干燥的氯氣漂白”,教師通過微課視頻來為學生展示漂白粉的成分,并通過微課件來讓學生認識氯氣,提出“氯氣是否可以漂白”這一問題,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索得出結論。通過這一過程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實驗能力和科學探索能力的核心素養(yǎng)。
結束語:總之,在高中化學微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基于核心素養(yǎng)引入微課教學,將二者有效融合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光輝,樸鳳玉.簡析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5):157-158.
[2]何少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微課教學模式的相關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5):178.
[3]杜生枝.“核”而不同,“微”風十足——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微課教學探究[J].中學理科園地,2018,14(01):35-36.
[4]蔣淑敏.高中化學微課的有效性探查[D].揚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