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摘 要: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模型的建立與認知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授課模式。高三化學大部分是復習教學,建立教學模型能夠讓學生把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更好的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以及鞏固。本文旨在探析基于模型認知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的方法,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高三化學;模型建構;教學實踐
引言:在化學教學中,從教者運用直觀的教學工具,讓學生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總結知識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但模型不僅僅只局限于教具等具體的事物上,更有思維工具,它可以表現(xiàn)為思維導圖,學生的思考方式,記憶方法等。教育模型能夠使同學們由具象到抽象,幫助他們思考和理解問題,培養(yǎng)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
一、模型認知的含義
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中對于模型認知的定位是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質、構成及相互關系,能夠在腦海中建立起知識框架并且運用它來解釋化學現(xiàn)象,探尋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此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將其運用于教學中也十分的有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模型的建構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性的,包括球棍、晶體結構模型等;另一類是思想性的,包括原子結構、電池理論模型等。同學們在學習中先通過學習和掌握基本的化學模型,再運用它去思考和解決具體問題[1]。
二、模型認知對于高三化學教學的意義
在高三的復習教學中,有些從教者可能會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對知識點的梳理和羅列,并且重復和機械地采取題海戰(zhàn)術。這樣子做學生解題的能力確實會有所提升,但是會造成他們掌握的知識不成體系,對知識的理解膚淺,思維僵化的現(xiàn)象。因此,從教者應該掌握模型認知的這種教學手段,針對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引導同學們建立起知識和思維模型,這是復習教學中很重要的任務,能夠提升同學們思維整合的能力,讓他們的知識系統(tǒng)化,理論學習更加具有深度。
三、構建教學模型,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模型的建立能夠讓同學們對知識進行比較與歸納,進一步認知未知事物及其規(guī)律,有助于同學們對于化學知識的記憶、掌握和遷移,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
(一)構建知識模型
高三的復習教學很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將基礎知識系統(tǒng)化合結構化,引導學生建立基礎知識的框架,能夠讓他們鞏固和夯實基礎知識。在元素及其化合物這個部分,知識點比較多,需要記憶的內容多,如果教師采取這種方法去讓他們探尋其中蘊含的規(guī)律,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比較輕松。例如,在復習元素化學性質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們構建起價類二維網的思維模型(如圖1),讓同學們通過一定的邏輯關系將眾多繁雜的元素化合物理順,理解到物質變化的本質。同學們在腦海中能夠有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框架,有利于他們對元素性質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與方法[2]。
(二)建構思維模型
化學雖然有較多的東西是需要同學們去記憶的,但是終歸是理性學科,學好這門學科,需要同學們有一定的化學思維。在模型的構建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掌握基礎知識,探尋方法與答案,逐步的培養(yǎng)起化學思維。
1.建立整體思維模型
在高中的化學內容中,硝酸的相關方程式和綜合計算對于學生的要求較高,難度較大。在高三的復習教學中,從教者需要重點引導學生構建起硝酸相關內容的整體知識結構,以氮元素為核心幫助學生全面梳理知識點,讓同學們對硝酸與金屬反應的本質理解的更為透徹,另外整合酸的性質、原子守恒、離子方程式等知識,形成一個科學的整體思維框架。
2.建立有序思維模型
化學平衡的學習對于一些高中生而言是極為困難的,通過培養(yǎng)他們的有序思維能夠解決這一難題。可以通過一些經典的題目來構建有序思維模型,關于化學平衡,首先是看圖像,這一步需要關注面(橫縱坐標的意義),線(走向和變化趨勢),點(起點,拐點,終點),輔助線以及量的變化;其次是回憶規(guī)律,聯(lián)想平衡移動原理,分析條件對反應速率的影響;最后就是對前面的分析做出判斷。將分析問題的步驟梳理出來,有利于學生進行邏輯分析[3]。
3.建立創(chuàng)新思維模型
改革創(chuàng)新作為我們的時代精神,在化學教學中也應該有所體現(xiàn)。在實驗教學中從教者應當更為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這對于同學們應對考試以及日后的深入學習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高三的實驗題中,實驗大致分為四個板塊制氣、凈化、反應和尾氣處理,分別從這四個模塊給同學們構建思維模型。比如,在尾氣處理模塊,教師可以給出如下的思維導圖(圖2),在講解了基本原理之后,引導同學們完成框架內容。
結束語:將模型認知與高三的復習教學相結合,能夠提升學生的對知識體系的建構能力,運用數理方法或者邏輯方法將化學知識模型化,再利用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從教者采取這一方法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yǎng)他們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巖.基于元素觀的高三化學復習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6.
[2]彭芬.基于驅動性問題鏈的高三化學教學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3]張繁.建模思想在高三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