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邏輯性較強的一門學科,為了讓學生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應當采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以及質量。受傳統數學教學思維的影響,教師與學生更加注重數學的思維訓練。但實際上數學教學中閱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自身的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通過閱讀而形成數學思維的延伸,通過教材當中的各種信息運用有關的數學邏輯思維以及數學觀點來學習數學文化,這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有效閱讀;小學數學;智慧途徑
閱讀教學對于數學教學具有極高的重要性,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學生自身對于數學知識的閱讀理解,快速地培養其數學反應能力。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理解數學問題的空間,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當中自發的探索數學文化當中所存在的各種知識。引導學生在閱讀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開發自己的思維,創建屬于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完善的發展學生對于數學邏輯的感知。通過數學閱讀的訓練,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培養學生在數學探索方面的學習能力,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途徑。
一、 數學有效閱讀能力重要性
在新的教學背景要求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應該注重培養的能力。在這樣的教學目標下,為了提升數學的學習成績,更應該培養學生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開展小學數學的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更應該注重數學作為一種特殊語言的重要性。數學是一種邏輯語言,是學生學習更多科學工具的語言。數學作為很多高等學科的基礎,更需要學生對數學思維有更高層次的擴展,在擴展數學思維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在不斷地閱讀教學過程中,深化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數學閱讀能力的提升過程中,不斷的開發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去探索數學問題中存在的各種難點,為后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 不同階段有效閱讀的意義
(一)課前預習閱讀
課前預習對于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課前預習有助于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本知識的過程中,提前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提升課堂效率,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課前預習當然離不開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只有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去預習課本中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預習主要是對一些數學概念具有基本的了解,加減乘除以及數學的換算關系,以及對于時間的辨識。這些基本的概念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在課前預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能夠加強自己對于生活的認知。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再加以細致的點撥,就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成果。垂直相交平行等等基本概念,都可以在預習的過程當中,通過學生自己的理解與教師課堂的對應,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的認知,打開通往數學殿堂的大門。
(二)課堂導入閱讀
在課堂導入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選取恰當的引導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更高的主動性和參與感。數學教學較為枯燥,許多數學邏輯概念理解較為困難,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以有趣的引導方式吸引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注意,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有趣的課堂探究活動,主動加入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當中,加深對于數學知識的記憶。通過學生自主地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閱讀,教師加以有趣講解,就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參與。教師在課堂上應發揮適當的示范作用,引導學生形成在課堂上閱讀的習慣。學生在課堂上的對于教材的閱讀,有助于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在課堂上,教師也能夠有目的的,有順序的引導學生閱讀的思維,有助于強化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增強數學的有效閱讀在教學當中的作用。
(三)課后復習閱讀
課后復習同樣需要用到有效閱讀的技巧,課后復習能夠鞏固知識,強化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記憶,促進學生自身數學思維的形成。在課堂教學活動當中所產生的問題,學生能夠通過復習對一些數學問題進行反復思考,提高學習的質量。課后復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不應該簡單地回顧課堂教材上的知識,而是應該通過解題和閱讀一些題目同時進行思考,將解題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訓練。在不斷解題的過程當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快感。對于學生課后復習的內容,教師也應該予以正確的指導,指出學生復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并且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課后復習過程當中的閱讀主要是學生對于一些較難理解題目的閱讀。在讀題的過程當中,學生應當仔細注意題目所給出的語境,體會題目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導向,準確判斷并且采取正確的思維方法解答題目。
三、 小學數學有效閱讀教學策略
(一)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的引導
在課堂開始之前,需要教師對于數學知識的范讀,能夠初步地引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但處在一個接納知識較為迅速的階段,同時他們的模仿能力也是相當強的。教師以自己的行為為學生做好示范,推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在教學數學知識時,引導學生對于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讀,通過教師的反復認真的示范。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概念以后再進行自主的閱讀。教師示范引領閱讀的主要意義在于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難理解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概念,比如面積,形狀,角度等。這些數學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可能是初步接觸,只有在老師的示范引領下,他們才能夠全面的理解數學知識以及概念。
教師也應該通過一些有趣的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興趣的引導,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形成自主學習的動力,這對學生主動閱讀數學知識、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提高學生感知情景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提供給學生文字性的數學邏輯概念,而是要通過各種形式的信息來對學生進行數學概念的傳授。閱讀理解能力并不僅僅是指對于文字的閱讀理解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對于整體情境的探索和認知,教師在進行閱讀思維訓練的過程當中,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圖文形式的綜合性語言。教導學生有效率的進行圖文的審閱,可以給學生一些較為出色的數學閱讀材料,通過其中多種多樣的信息形式,指導學生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而且多種形式的數學知識的表達方式,更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圖文結合或者更豐富的語音視頻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實際上就是理解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訓練,提升學生自主探索和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問題思維
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學會質疑,讓學生產生疑問是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最重要的方式。學生通過閱讀,首先要培養的就是自己的問題意識,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之后,學生要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這就是學習興趣的形成。教師在進行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訓練的過程當中,應當適當地向學生提出疑問,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他們充滿興趣的意識下去主動的閱讀,在這樣的閱讀過程當中,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訓練自己閱讀的能力,閱讀并不僅僅是對于一段文字的朗讀,更加重要的是學生有自己的閱讀節奏,通過閱讀解決自己腦海當中產生的疑問,這些疑問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是學生對于整體數學學習最重要的學習方向,也是學生形成有效閱讀能力的重要標志。
(四)提高動手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讓學生學會各種運算法則和提升學生的各種運算能力,同時也要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許多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當中,需要學生通過動手去理解一些數學概念,比如圓柱的表面積,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系,這些都需要學生通過動手去理解記憶這些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生通過閱讀書本上的語言文字,形成一個模糊的概念,同時用動手的方式去將這種模糊的感覺在現實當中展現出來,能夠形成具體可看的數學形象。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閱讀能力的一種升華,是對閱讀能力的一種現實展現。動手實現數學問題以及數學描寫表達了學生閱讀的深度,也體現了學生閱讀的效果。這種動手能力是學生的有效閱讀能力達到一定階段的具體表現。
(五)聯想及想象能力訓練
數學語言相對于其他學科的語言更加的晦澀,數學語言的邏輯性也較強,抽象表達能力也更強。所以學生在對于數學問題的閱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語境當中的特殊差別,使得題目當中的條件充分地展示出來。在閱讀之后,學生要能夠通過另外的表述方式對整體問題進行重新的表述,并且不改變數學問題的原始內涵。這種復述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表明學生對于數學抽象語言以及邏輯概念的理解較為深刻,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數學問題。
四、 結束語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這對于學生整體的學習能力提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經驗之后,能夠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去解決大量的數學問題。通過大量的有效閱讀,學生可以更加方便的接觸數學文化的大門。通過對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也增強了學生對更高等級學科的探索能力。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把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的基本能力素養進行培養。數學與有效閱讀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王福琴.加強有效閱讀教學?培養學生能力素養:淺談有效閱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再強化[J].新課程學習,2012(11):130.
[2]黃婭玲.芻議小學數學課有效閱讀策略[J].進展,2019(1):100-101.
[3]楊艷.小學數學閱讀培養的有效策略[J].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10):55.
[4]黃倩.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閱讀審題的研究[J].贏未來,2017(23):130.
[5]曹曉琦.小學數學有效閱讀策略探析[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7(4):77-78.
[6]卓嘎.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29):273-274.
作者簡介:
劉麗花,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