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這門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探索生活的學科,因為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物理的知識。初中階段的課業較為輕松,因此,初中生有較多的課余時間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生活,帶領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因此,本篇文章將主要探討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意義和具體的策略,以期望幫助初中物理教師積累教學經驗,進而幫助初中生提升物理水平。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策略探討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有很強的聯系性,對于初中生而言,物理學科主要是由物理實驗和實際觀察組成,并且在新課標的規定中,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需要將物理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利用物理知識來指導生活。這一規定實際上是將抽象的物理理論具象化,從而幫助學生提升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當前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應當進行革新,將物理生活化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一、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幫助學生掌握物理知識
如果依照傳統的填鴨式的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就會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產生抗拒的心理。初中物理知識雖然是較為基礎的內容,但不容置疑的是,對于初次接觸物理知識的學生而言,初中物理知識仍舊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初中生會存在一種抵觸情緒和畏難情緒。采用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于物理這門學科的認同心理,幫助學生正視物理學科存在的難度。生活化教學可以讓初中物理教師利用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例子,來幫助初中生理解相關的原理。從這一角度看,初中生可以從生活的現象入手,從簡單的知識逐漸過渡到復雜的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初中生會放下對于物理的畏懼感,建立起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通過自我的聯想來幫助學生加深對于物理概念的認識和理解。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初中物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不斷地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習新的知識點,同時還需要通過做題或者是其他途徑來輸出知識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點才能夠變成自己的。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實際上就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進行知識輸出的途徑。學生可以將在課本上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在生活實踐中,而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又可以發現新的知識點,從而激發自己的探索欲望,進而提升自學的能力。傳統的中國教育注重課堂內容的學習,學生一味地從教師的講解中獲取知識,但較少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自主的知識探索,簡言之也就是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利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去進行自主的學習。這種自我學習的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初中生的物理能力,還能夠幫助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借用生活場景導入新課
根據相關的教學心理學理論可以得知,當一個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他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會受到學習氛圍和學習環境的影響。因此初中物理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融入生活化的場景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充滿了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才是學習物理知識最重要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壓強這一物理知識點的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一個生活化的簡單實驗中。在課堂上,初中物理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手指去觸摸圓珠筆的兩端,分別去感受,并且告知學生盡力去保持同樣的力度來觸摸圓珠筆的兩端。學生們在完成這一簡單的實驗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向學生詢問自己的感受。在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會進行主動的思考,不僅思考這一現象,同時還思考自己還經歷過的其他類似的感受。
(二)以生活疑惑導入新課
疑惑能夠推動一個人進行主動的思考,歷史上許多發明創造都是由一個簡單的疑問產生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利用生活中存在的疑問來幫助學生主動思考。生活中實際上存在著許多的疑惑,但是大部分人都習以為常,缺乏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如果想要幫助初中生培養出探究的精神,需要讓學生擁有一雙能夠發現問題的眼睛,因此,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物理教師可以用生活的疑惑來引入新課程的學習。例如,在課堂上,物理教師可以拿著一個裝滿水的魚缸,然后將一根筷子放入魚缸中,引導學生觀察在水中的筷子發生了什么樣的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同學們,為什么水中的筷子會變彎呢?”生活中常常存在許多現象是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內的,然而許多學生卻沒有注意到這些現象。從為什么打雷之前會先出現閃電,再到為什么筷子在水中是彎的,這些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初中生卻缺乏提問的意識,面對不知道的物理現象也就不會去進行深入的思考。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利用細致的觀察發現問題,并利用自己的求知精神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一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當代教育應當重點培養的能力。除了采用具體的實驗來進行提問外,物理教師還可以采用網絡資源來引導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探索。例如,在學習加速度這一物理知識的時候,物理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尋一段汽車進行變速運動的視頻,在為學生播放視頻的過程中,詢問學生汽車在進行何種運動,又應當用怎樣的語言去描述汽車運動的軌跡。總而言之,在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時,可以首先利用提問的方式引入物理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時學會主動進行思考。
(三)教學過程生活化
除了在導入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也需要將生活化的方式應用其中。物理的規律都是從各類現象中進行總結出來的,這種規律可以是有關于物理現象的本質,也可以和事物發展規律相關。這些物理規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指導人類生活,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故而,在課堂上,初中物理教師在講解某一物理知識點時,使用的實例應當緊密貼合生活實際,讓初中生能夠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從而將抽象化的規律具象化,便于初中生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物理概念的時候,物理教師可以從拔河比賽入手,讓學生們思考如何進行拔河比賽才能夠獲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拔河經驗提出相應的對策,比如,在進行拔河比賽的過程中可以穿新的球鞋,拔河的時候要避免腳下有沙子等等。這些實際的拔河經驗實際上都蘊含了有關于摩擦力的知識點。物理教師可以接著學生的回答來為其補充有關于摩擦力的概念和特征。并且,在講解完摩擦力的基礎知識后,還可以讓學生思考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還普遍使用了摩擦力,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舉出幾個生活中具體的例子,比如,搬東西的時候需要帶粗糙的白手套,在下雪天汽車需要帶上防滑鏈等等。這些實例促進學生去聯想生活中存在的摩擦力,通過生活經驗,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摩擦力這一種力的特征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四)實驗過程生活化
初中物理的學習離不開各種實驗,因此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物理教師也可以將生活化融入其中。物理實驗本身是在探索各類物理的規律,并且也是物理規律的一種應用。物理實驗的過程和生活中一些物理規律的應用方式是相通的。例如,在學習力這一部分物理知識時,物理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去實驗室進行力的測量的物理實驗,其中就會涉及滑輪的使用。而在生活中,滑輪的使用也是十分普遍的,例如在工地里運輸各類建筑材料的時候,借用滑輪進行材料的運輸就是一種應用物理知識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進行生活化的思考和聯想,就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當自己需要省力進行某種東西運輸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滑輪來幫助自己。總而言之,物理實驗在進行設計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實驗活動的生活化。
(五)作業布置生活化
初中物理教學在結束之后,教師都會利用相關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來應對考試中可能會出現的題目。初中生在做這些習題的時候,往往只是認為這些題目是單純的題目,不會和任何生活中的問題聯想在一起,換言之,這些習題和生活實際是脫節的,許多題雖然是以生活實際為模板,但實際上可使用性不高,只是借用生活實例的外殼卻缺乏對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例如,在學習有關電的物理知識的時候,物理教師可以設置此類題目:目前建筑物多采用自動控制系統控制電路,如果用電負荷過大或者發生短路,電路會自行切斷。小紅剛剛搬進新家,家里新裝的就是這種電路。搬家后發現墻上的插孔為三孔插座,為了安裝電視機,小紅買了一個插銷板并將其插在三孔插座上,隨后將電視機插在新買的插銷板上,但是發現家里電路已經自行斷電。把電源總開關閉合,換其他電器插在新買的插銷板上,電路還是自行斷電,僅有15W的燈泡也不行但當把新買的插銷板插到其他插孔時,則電器工作正常,問題出在哪里?題干中涉及的生活場景都是貼近生活的,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初中生也可能會遇到家中電短路的情況,因此此類生活化的題目可以對學生提供指導,讓其在真正遇到短路問題的時候可以去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作業布置需要貼近生活化才能夠突出物理學習的價值,如果只是將物理知識的掌握和提升物理成績結合在一起,對于學生而言,實際上是浪費了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如果在生活中不能夠運用到這些知識,那么在不久之后,這些物理知識就會被學生遺忘在腦后。
三、 結語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蘊含著不同的物理知識,初中物理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去觀察生活,尋找生活中存在的物理問題,并思考解決的辦法。在實際的物理教學中,無論是課前的導入環節,還是實際的課堂實踐、做實驗的時間抑或是課后留作業的時候都需要時刻與生活相結合,幫助初中生切實將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陳魯閩.生活點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亞太教育,2016(8):146-147.
[2]周自中.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南北橋,2019(18):167.
[3]郝娟.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中華少年,2019(12):176.
作者簡介:
趙濤,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龍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