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楠
摘 要:教學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大學要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實現管理效應最大化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是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主平臺,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衡量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尤其是評價應用技術型民辦本科高校的重要指標。而學生課堂專注力的高低則是衡量高等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標準。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即提高學生課堂的抬頭率和參與率,對于提升民辦高校教學質量乃至促進其未來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通過對民辦高校教師和學生兩大主體的調查研究,提出民辦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生專注力;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1-0143-02
引言
在中國高等教育轉型發展的大背景及緊迫性下,從課堂教學的視角下探討高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中國高等院校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首先面對和解決的頭等大事。尤其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各國、各界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們都有就如何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展開相關研究。國內學者提出構建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發展的教學質量保障和監督體系,以優化教學質量。而國外關于教學質量體系的研究相對較為成熟,關于教學質量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成熟的三大代表模式。一是政府直接干預教學參與教學質量評價與監督的大陸模式;二是社會第三方組織參與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三是學校自我管理與學生參與管理,由學校內部組成專家小組引導學生參與評價以提升教學質量。
一般而言,教育質量包括教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而“教學”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是學校教育的中心環節,對于民辦院校而言,教學質量是決定其生存發展是面臨“生機”還是“危機”的根本因素,它決定了民辦院校的生源數量、發展空間乃至發展前景,而課堂教學是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性,提升教學質量具有關鍵性的作用。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直接影響高校的整體教育質量水平的高低。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大學要構建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實現管理效應最大化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一、民辦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課堂教學質量是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核心組成部分。為了充分了解民辦院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狀況,筆者分別對西安5所民辦院校發放了5次調查問卷。這5次調查共計發放問卷2 500份,有效回收率79.84%。問卷中筆者設計的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師生關注的,一些教師學生也在問卷中中肯留言,反映了其對于應用民辦本科高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期盼。調查結果顯示,民辦高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大多課堂仍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目前多數學生獲取知識和希望獲取知識的途徑仍是教師課堂講授,這說明大部分課程仍然為傳統授課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也反映了學生對傳統課堂教學的依賴。
2.部分教師課堂授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優劣能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專注力。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方法傳統、教學投入較少,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一些老教師不能操作多媒體,知識陳舊,不能與時俱進及時更新自我,課堂缺乏吸引力;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雖實施教改,但缺乏學生的配合與支持。
3.民辦院校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部分學習態度不積極,專注力差、主動性差,自信心缺乏,懶散無斗志。對于課堂上教師的教改活動,采取不配合不支持的態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不斷獲取新知識的意識也有待提高。
4.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與交流。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教師能認真備課、積極上課,但課堂活動完全被教師主宰;絕大部分課程的授課教師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教師在課堂授課的整個過程中具有絕對的話語權,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創新性被壓制。
二、民辦高校課堂教學質量不理想的原因
根據調查問卷內容分析我們發現,民辦本科高校課堂教學質量還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教改的實施力度不夠。當學校所設置的專業與市場不能有效融合時,學校便要采取相應的措施,要么重新進行課程設置,要么通過教學改革手段來提高學生對課程價值的認同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專注力。
2.教師、學生、學校管理部門均對課堂教學不重視。在課堂授課中,教師授課缺乏魅力,教課方法單一,內容枯燥,對學生難以產生吸引力。部分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不知與時俱進,十年如一日的教授相同的內容給學生,內容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反感,失去對課程的興趣。民辦院校學生教師的課堂教學往往成為孤芳自賞的舞臺,教師和學生的情緒都得不到滿足。
3.民辦院校學生自身存在問題。民辦院校學生能力素質普遍較低,紀律意識較為薄弱,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學生基礎較差、學習態度差、學習熱情不高、自主學習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一般,尤其是擴招和自主招生后,學生總體能力素質下降,良莠不齊。
4.學校缺乏切實有效的教學管理監督考核機制。由于現存機制所存在的種種問題,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即時性、階段性、過程性的考核,這些都是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下滑的原因。
5.教學管理上科研和教學相分離,科研任務過重。一些學校在管理上將科研和教學相分離,所研究的內容幾乎與教學不掛鉤,教師的研究無法轉化為教學資源。一些學校甚至壓在教師身上的教學、科研任務過重,導致教師過于疲憊,無心、無力研究課堂教學。
三、提升民辦高校教學質量的策略
針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對于提升民辦高校學生課堂專注力的教學策略,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立足學生,以學生為本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學生是課堂教學的消費者,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于課堂的滿意程度,學生的課堂專注力、抬頭率就是最好的體現。新時期教育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即培養全人。課堂教學中應能夠實施差異化教學,因材施教翻轉課堂,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通過改變授課方式,增強課堂師生互動,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2.全方位地進行應用型課程教改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在課程定位上盡量凸顯出課程的應用型價值,突出課程對引導大學生成人、成才、未來就業的幫助;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上,要結合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和專業,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積極教改,通過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項目任務式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課程定位上盡量凸顯出課程的應用型價值,突出課程對引導大學生成人、成才、未來就業的幫助;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上,要結合民辦院校學生的特點和專業,通過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采用項目任務式教學,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合作、競爭、個人學習等方式參與整個協作、探究的過程,完成對學科的學習,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3.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當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時,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不斷地充電學習,從專業知識水平、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技能、課堂駕馭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我,才能有效控制課堂,優化教學。既要繼承優秀傳統,更要創建新 的思維模式,使自己在課堂上不只停留在把課本知識教會給學生,更要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探究能力。而一批專業高水平的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無疑將成為整個學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主推手。
4.整合課內外學習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整合課內外學習方式,注重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個性化和高效益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根本手段;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想學、肯學、會學、堅持持續學習,使課堂教學由教師完全主導轉化為師生互幫互助,由傳統的教學方式轉化為個性化學習,由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合作式學習、主動探索式學習。將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學習、思考、質疑、創新的樂園,這樣的方式才能提高學生的到課率、抬頭率和參與率。
5.完善創新教學考核、督導、激勵機制,構建師生雙向選擇機制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制度保障。教師的態度、課前準備、課堂組織、控制能力、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學生掌握情況及教學效果等都要成為重要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評價指標;教師自評、同行評教、專家評教、督導評教、社會評價等方式應相互結合,綜合應用,綜合評價,取最終結果,才能真正推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師生雙向選擇機制的構建,給予教師一定的緊迫感和壓力,推動教師更快、更好地創新教學方式、優化課堂、提升自我,提高教學質量。
除此之外,民辦院校要積極創新教學理論思想,要將管理與教學掛鉤,科研與教學掛鉤,通過新的教學模式和多種教學方法與技術的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專注力;結合企業、市場需求、各個院校學生特色及專業優勢構建教育教學質量管理平臺和提升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琪.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2] ?黃群嬌.高效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策略——基于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視角[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5,(6).
[3] ?彭美云.大學本科課堂教學中的幾個共性問題——基于13所高校的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 ?吳羨.淺談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注力的方法與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5] ?樂伶俐,吳希林.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代大學教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