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耀 伍藝娜
摘?要: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行為越來越多,不和諧的同學關系、惡意的欺凌行為會導致學生身心嚴重的創(chuàng)傷,這給學校、家庭、社會、學生自身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計的。文章分析了校園欺凌事件可能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具體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校園欺凌?原因?治理
中圖分類號:G6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據(jù)中國司法大數(shù)據(jù)研究顯示2018年發(fā)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shù)據(jù)專題報告》指出2015—2017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件近300件,其中故意傷害案件占57.5%;2015—2017年,88.74%的校園暴力案件被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傷亡情況。對此我國政府和學校都十分重視和預防校園欺凌事件發(fā)生,國家法律制定了保護青少年的法律條文,又因犯罪主體常常是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不能很好地約束他們的行為而導致校園暴力仍然屢禁不止。
一、中小學校園欺凌事件產(chǎn)生的原因
1.社會方面的原因
我國陸續(xù)出臺了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規(guī)及條文,國家極力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但對違法犯罪的校園欺凌者還沒有相關法律或規(guī)章制度規(guī)制這些行為,或懲治力度不足以讓欺凌者感到法律的震懾力,加劇了校園欺凌現(xiàn)象的屢禁不止,致使校園欺凌行為在校園內(nèi)為所欲為,肆意作為,污染了校園的生活環(huán)境,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學校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管教時,往往會受到家長或社會的質疑,認為是一種變相體罰學生,這使教師在面對學生違紀時如履薄冰,甚至束手無策,致使教師不敢觸犯紅線,導致學生缺乏必要的管教而發(fā)生一些違法犯罪的行為。許多學校和教師一味追求學生的成績而忽視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工具,使學生過分缺乏心理德育教育,當欺凌他人成為一種習慣,就容易使學生的心理發(fā)生畸形,從欺壓同學方面得到成就感和快感,最后成為施暴者而釀成禍端。
3.家庭方面的原因
國內(nèi)外研究均表明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氣氛對校園欺凌的影響非常大。父母的經(jīng)濟收入較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其子女施暴的概率較高;從家庭管教方面來看,簡單粗暴、關系不和諧、家庭關系淡漠的家庭其子女施暴率較高;無論是施暴者還是受欺凌者,他們多集中于農(nóng)村的留守兒童或隨遷子女,這些都是和父母之間缺乏溝通、心理較為缺乏愛的學生。另一方面,家長在教育孩子中的不良嗜好也會給孩子樹立不健康的價值觀,家長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酗酒、吵架毆打,孩子耳濡目染也會成為自己身上的不良習慣,話不會好好說,事不會好好做,變得暴躁和暴力。
4.個人成長的原因
未成年人校園施暴最初的形式可能是毆打、辱罵、拳打腳踢等行為,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可能會形成打架斗毆、恃強凌弱、凌辱、持刀傷人等惡性事件。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他們在學習上相對落后且找不到成就感,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希望從其他方面得到同學的尊重和崇拜,通過欺凌、毆打他人來體現(xiàn)自己的威力,還有一部分學生成績差、性格較為懦弱、不受同學或老師的重視就容易成為欺凌者欺負的對象;最后還有一種學生因為自身的原因性格內(nèi)向孤僻,難以融入集體活動,在學校不善于交朋友,在受到欺凌后不容易向人傾訴或得到援助,使得其更容易受到校園欺凌的侵害。
二、中小學校園欺凌行為的防治對策
1.社會方面的防治對策
校園欺凌到一定嚴重程度上可能已經(jīng)構成了故意傷害罪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實例,在校園欺負同學、打架斗毆、辱罵毆打、用危險工具致人傷殘的事情已經(jīng)對受害人在心理、身體上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作為公安機關在第一時間接到報案時就應該留底備案并給予施暴者一定的訓誡和處罰,告知施暴者行為的危害程度和繼續(xù)施暴后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讓他從內(nèi)心對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起來,讓暴力和欺凌不要在校園內(nèi)發(fā)生;公安機關在校園欺凌事件上應該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校園內(nèi)進行宣講和法律知識課堂,讓全校師生都認識到校園暴力和欺凌可能就發(fā)生在身邊,一定要時刻警惕;此外也要加強對施暴者的思想教育,對深刻教育后仍不知錯誤的學生要以不同的方式延長他們的教育時限,降低校園暴力的犯罪率。
2.學校方面的防治對策
作為校方,必須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校園高效的監(jiān)督防御體系,要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在遇到校園欺凌的第一時間向教師和家長反映,不要害怕施暴者的恐嚇和威脅,如果在家長和教師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報警處理,學校在進行校園暴力的教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不要惹事但也不要怕事,鼓勵學生不要成為軟弱的被施暴者,要多校園暴力有拒絕的權利,要向班主任、家長、警察求助,讓問題在還有回旋余地的情況下及時遏制住。
3.家庭方面的防治對策
家庭和睦的孩子一定知道如何表達愛,家庭和諧的氣氛也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作為家長要及時了解子女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不僅有自己的事情也有班上同學或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如生活、學習方面的奇聞趣事,多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關注孩子的個體成長,做好父母應該做的角色。對孩子的學業(yè)進行詢問、生活進行交流、情感進行溝通,督促他們學習的時候也要注重培養(yǎng)人際溝通和交往的能力。
4.自我約束的防治對策
作為學生,要時時刻刻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加強自我保護,努力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校園欺凌表面上看傷害大多來自肉體,強壯的體質也是讓自己免受欺凌的有效方法之一;也要學會樹立自信心,在行為和思想上要強大自己,不要畏懼欺凌者,不要自卑 ,也不要將強硬的反抗作為回應手段,要用理智且智慧的方法讓自己免受欺凌;交朋友的時候要讓父母知道自己朋友的情況及信息,不要主動招惹一些不良社會分子和養(yǎng)成一些不良嗜好;做好自我約束,不在網(wǎng)絡上進行社交也不在網(wǎng)上約見網(wǎng)友,上下學盡量與同學同行,不跟陌生人去偏僻的地方,受到社會流氓或施暴者的威脅時要告知學校和家長或執(zhí)法機關,防止自己的人身安全再次受到傷害。
結語
校園暴力是在黑暗下一雙無形的惡魔般的手,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上演著,在學校攝像頭以外的地方常有校園暴力的發(fā)生,社會、學校、家長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要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積極引導他們校園暴力可能會給施暴者和被施暴者帶來的身體和內(nèi)心傷害,最壞的影響會達到什么程度,建立有效的校園欺凌事件的防治措施,加大管理制度,爭取盡可能早地減少或杜絕校園欺凌事件的發(fā)生,讓學生能夠在健康、安全、有序的校園內(nèi)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姚建龍.防治學生欺凌的中國路徑:對近期治理校園欺凌政策之評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01):19-25.
[2]榮月.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犯罪的特征、原因及有效預防[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6(02):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