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慧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全面推行與實施,對初中課程教學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并根據現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課堂教學現狀,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立足于學科特點,充分發揮教材內容生活化的優勢,實現生活化教學,從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道德品質與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本文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生活化教學進行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引言
道德與法治課不僅是初中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在實際進行中發現,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枯燥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加強學生對概念與重點知識的記憶,雖然學生能夠背誦得“滾瓜爛熟”,卻無法進行靈活運用。在這種學習環境中,不但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阻礙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果將生活化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賦予課堂教學活力與生機,還能夠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實踐能力與認知能力得到提升。
一、生活化教學概述
生活化教學是指結合教學實際,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中,其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實現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的目標,具有時效性、針對性等特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作為培養學生道德品質,增強其法治意識的重要途徑,若是將生活化教學進行滲透與實施,一方面,可以革新教學理念,拓展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簡化他們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更為深刻地理解知識,這樣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及全面發展?;谏罨虒W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應予以足夠的重視,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運用,以促進教學質量和有效性的提升。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現狀
1.傳統的教育觀根深蒂固
在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雖然國家教育部門向全體教師多次提出教學改革的要求,并使用一定的方法制約著傳統教學模式的運用,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依然“我行我素”,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會扼殺學生的天性,使他們成為學習的“工具”和“奴隸”,還會導致道德與法治教學出現嚴重的知性脫節,極其不利于學生及學科的健康發展。
2.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通過有關教學實踐發現,許多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存在偏見,他們并未意識到學習相應的知識是為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與良好品質,而是將這門學科視為應付考試的工具,平時不注重學習、聽講,而是在考試前進行突擊和背誦。再加上教師教學方法上的局限性,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興趣盡失,在課堂中開小差、講話、做其他學科作業等不良現象比比皆是,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逃避學習,選擇逃課這種極端的方式,對他們的自身的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影響。
3.教學方式不當
在信息化時代下,一些教師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開始運用微課、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開展教學活動,通過PPT課件、視頻、音頻等形式呈現知識。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但如果教師一直使用這類方法,學生會產生厭煩感,對道德與防治學習失去興趣。此外,教師過于注重現代化手段的運用,忽視了與實際生活的有效聯系,這樣非但無法提供教學質量,還會阻礙學生的發展。
4.考核方式較為簡單
在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下,即便是在教育體制改革背景下,多數學校依然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指標,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也不例外。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開設目的為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與綜合素質,使學生知法、懂法,能夠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僅重視試卷上的考核,對其他考核方式置若罔聞,將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1.選擇生活素材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重視新課導入的同時,還應將傳統的導入方式進行改變。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他們對所有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善于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盡可能地將教學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不同的問題或事件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合理利用網絡”教學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你們上網時都做些什么?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會積極踴躍的回答。然后教師要繼續追問:我們都知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你們知道網絡上的危害都有哪些嗎?我們應該怎樣合理利用網絡?緊接著,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出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合理利用網絡”。在這種導入方式下,既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又能夠實現教學質量與有效性的提升。
2巧用表演創設生活情景,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
針對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上容易走神等問題,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發展特征與性格特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話劇表演,通過表演重現生活中的情景,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情感體驗。例如,學生在學習“善用法律”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生活中常見的公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案例,如家暴、亂收保護費、非法出售個人信息等,然后讓他們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編排情景劇,在不同的情景劇中讓學生學會依法維權,學會善于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重視課外實踐活動開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若想提升生活化教學的應用價值,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除了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外,還應重視實際活動的開展與實施。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通過調查、走訪、資料查詢、知識競賽等方式提升對道德與法治的認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與綜合品質,實現個性化及全面發展。
4.提升教師的專業性技能,落實開展專業化評價
在當前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工作中依然存在著各種問題有待完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當前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落實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提升自身的專業性技能以及教學經驗,實現在教學工作中采用各種生活化教學模式,促使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體現其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作為一名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之前鞏固自身專業性知識,獲取更多豐富人文知識,并且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重反思以及總結教學經驗,落實自我提高、自我學習,通過這種手段來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教學工作,促進將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優勢全面體現出來。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加強自身的理論素養,要和學生樹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轉變傳統的灌輸型的教學手段,采用現代化、靈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學會學習,實現在教學過程中具有一種善于發現的眼睛,關注社會中出現的各種新聞和時事政治,將學生所關心的熱點融入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身邊的各種材料和人生體驗來當作生活化的主要教學資源。
學生是教學工作的主體,教師應當最大限度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具備更多自主研究的時間和空間,這就體現出教師采用合作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以及社會實踐教學模式的優勢,通過上述各種教學模式和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有效融合來讓學生們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開展生活化教學工作的同時,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評價形式,實現評價工作具有全面性和專業性,教師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在開展學生平價的同時還要積極地進行絕對性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以及相對性評價,實現在評價工作中注重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還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開展評價。
總而言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努力改變教學現狀及傳統的教學思維,將生活化教學科學、合理地進行運用與實施,借此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8,20(34):92-93.
[2]歐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29):138-138.
[3]李愛群.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素材的有效選用[J].考試周刊,2018,(03):129-130.
[4]莫素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15(04):116-118.
[5]唐磊.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8,24(07):33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