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多種新型教育理念不斷涌現(xiàn),為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對話教學,顧名思義就是以對話的方式為主展開教學,這一對話不單單是簡單的問答,而是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展開對話教學有利于打造高效課堂。本文將對小學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的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并重點從多個方面討論相應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對話教學?要素?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一、小學語文課堂對話教學的關鍵要素
1.學生
教育改革背景下,學生已經(jīng)成為課堂的主體。要想進一步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必須將學生視為最為關鍵的要素,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使他們逐漸形成個人認知框架,并從多個角度出發(fā)分析問題。語文課堂上,雙向互動增多,師生關系拉近,當學生存在困惑并提出問題時,教師必須給予一定的尊重,這樣才能強化學生的主動意識,并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教師
現(xiàn)如今,教學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愈加突出。在對話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越來越多,教師肩負著規(guī)劃教學流程、確定教學模式的重任,同時也要采用適宜的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在學生展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還應設置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梳理思路,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3.文本
教材文本是傳遞知識的主要載體,從表面上來看文本使固定的,一成不變的。但通過挖掘文本內涵,可知其中包含大量生動、多樣的內容。教學過程中,只有細致剖析文本,理解內容以及內在情感,并探索生活與教材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才能真正地深化語文教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新形勢下展開對話教學的有效策略
1.課前預習
語文教材中,每篇文章課后都有相應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與文章內容緊密關聯(lián),也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為了全面保障對話教學的效率,課前教師可從課后習題中選取,或者自行設置問題,制作微課預習課件,發(fā)送給沒疑問學生。預習課件需突出核心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分析,促使學生構建新舊知識的鏈接,根據(jù)個人理解、生活經(jīng)驗等,與教材文本內容發(fā)生碰撞,這樣既可為課堂對話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學生能夠真正地與‘文本進行對話?”是預習環(huán)節(jié)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成效最為有效的途徑則是看學生是否產(chǎn)生懷疑,能不能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因此,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須鼓勵學生主動展示預習成果,提出認可與表揚,并針對性地給予指導,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捕捉凸顯認知沖突點,進而加深學生的學習與情感體驗。
2.課中探究
2.1創(chuàng)設情境
新形勢下,教師應正確認識情境教學,立足于教材文本,進行適宜的情境創(chuàng)設,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設置話題,最大限度活躍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秋天的雨》教學為例,課堂上教師充分依托輔助教學設備,先播放有關秋天的輕音樂,再運用多媒體將秋天的美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帶來更為直觀的視覺體驗,接下來豐富互動性語言,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基于此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2找準目標
對話教學最為核心的要點就是載體,要想展開優(yōu)質的對話教學,課堂上教師必須找準目標,明確定位,結合學生的興趣偏好來選擇恰當?shù)脑掝}。選擇話題的過程中應遵循趣味性、豐富性、實際性的特點,切勿過于偏離學生的個人認知。以《草船借箭》教學為例,這篇文章出自《三國演義》,是學生必讀課外書籍之一,因此在正式授課之前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對故事情節(jié)有所了解,因此課堂上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情況設置問題,如“假如你是諸葛亮,遇到這樣的問題,會怎么做呢?”以這樣的問題調動學生積極性。接下來,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主動思考,確定核心目標,使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fā)自主提問。此外,綜合性是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故教師應確保課堂對話的綜合性,注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例如,可設置“從《三國演義》那些故事你能夠看出人物的聰明才智以及智勇雙全?”引導學生參與到對話過程當中,將教材內容大大延伸,拓展學生的個性思維。
2.3豐富形式
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對話教學有著形式多種多樣的優(yōu)勢,要想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重視設計雙向對話,還要重視豐富教學形式。以《將相和》為例,本篇文章篇幅較長,包含三個小故事,課堂上教師可以講故事形式實現(xiàn)趣味導入,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簡單的了解。接下來,介紹歷史背景,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生可大聲朗讀,也可分角色朗讀,熟悉文章內容,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挖掘情感迸發(fā)點。之后,可組織課堂活動,如知識競賽、角色扮演等,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此外,還可設計集體討論環(huán)節(jié),“質疑問難”,實現(xiàn)雙向對話。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豐富語文課堂;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學生的積極性。
3.課后拓展
教育改革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已然成為最為核心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必須把握課后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將課堂上有限的知識進行延伸,打通課外閱讀與課堂對話的連接橋梁。當分析完教材文章之后,應繼續(xù)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類型與特點,推薦適宜的課外閱讀文章,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除此以外,教師可抓住練筆寫作這一要點,課堂上引導學生分析優(yōu)美語句,聚焦語言表達。使學生可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認知連框架,對文本有更深刻的印象,并能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個人情感等有機整合,實現(xiàn)智慧的激烈碰撞,并真正地實現(xiàn)知識拓展,同時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以對話教學為主展開語文課堂已然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之一,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新時期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對話教學的要素,并把握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創(chuàng)設情境、找準目標等多個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為適宜的學習空間,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對話教學課堂。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紅娟,李如雪.基于對話教學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探究[J].學周刊,2018(04):73-77.
[2]趙萬文.對話:讓課堂回歸本質——語文課堂師生對話的價值思考[J].課程教學研究,2018(02):70-73.
[3]陸志娟.重視學生資源:生成精彩對話——淺談小學語文閱讀對話教學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09(36):24-25.